这几年,社交媒体发展得特别迅速,国内有微信、贴吧、微博,国外有 facebook、推特。
社交媒体的成功在于利用互联网把人们连接在一起。只需要上线,社群就可以让你找到自己的组织,你可以和朋友们讨论读过的同一本书,玩过的同一款游戏,或者喜欢的同一个明星。
相比于社群来说,现实生活的圈子太小,想找到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确实不容易。
记得李宇春刚出道的时候,受到了一批粉丝的热捧。然而有一个奇怪的现象,那就是李宇春本人博客的访问量并不多,而李宇春的贴吧却异常火爆,看来粉丝们虽然对偶像的动态比较关注,但他们更喜欢和同样喜欢李宇春的人交流。
和一群具有相同喜好、价值观的朋友在一起交流,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然而也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
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个事物,往往会得到不同的观点。所以,很多时候并不存在所谓的正确,只是出发点不同罢了。而只有从尽可能多的视角去思考问题,才能更好地理解这个世界。
但是这并不容易。人的一个思维习惯就是以自己为中心,我有这样的想法,就会自然而然地认为别人也这样想,我们很难站在别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在一个心理学研究中,研究人员让被试者敲打一段音乐的旋律,并预测别人听出这段旋律的可能性。被试者认为大概 50% 的人能听出来,但结果这个概率只有 3%。
人们倾向于从自己的角度思考问题。这是因为大脑喜欢走捷径,从自己的角度思考更节省认知资源,而从别人的角度思考,却是一件很耗费认知资源的事。
能不能改变这种思维方式呢?当然可以,不过很难。不过好在,有时身边不同的观点会提醒我们,告诉我们还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去思考。在自己的努力以及别人的提醒之下,我们还是有机会克服自己的思维缺陷,练就多角度思考的能力。
但是,社群却很有可能让我们失去这个机会。
由于社群里的朋友大多喜好相近,你所接收到的信息,都是和自己观点相似的,没人给你另一个看待问题的视角。被相近的观念所包围,久而久之,你会认为果然别人的想法和我的是一样的,看来我的确是正确的,从而你会养成单一的思考方式,失去对其他思考方式的敏感度。
此外,随着这些年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崛起,个性定制的服务越来越完善,比如各类新闻 App 会给你推荐你喜欢的新闻,亚马逊会给你推荐你爱读的书。
表面上这些服务越来越完善、越来越人性化,可事实上它们就像一个个阿谀奉承的奸臣,每天给你勾勒的都是一幅国泰民安的景象,却不知道敌人已经兵临城下。
于是,你的圈子会越来越封闭,你的视角会越来越狭窄,你的观点会越来越单一。
可以说,社群和个性化推送在给你带来愉悦和舒适的同时,也正把你变成一只井底之蛙,无法看到更广阔的世界。
在社群时代,我们更需要 “微出轨”。
微出轨,是吴伯凡提出的一个概念,意思是我们要跳出自己所在的圈子,去了解别的圈子。
TED 演讲就是这样的一个平台。它会邀请各行各业的精英人士来做演讲,告诉你他们在做什么,在他们眼里,这个世界是怎样的,又在发生着什么。
比如说,前段时间有一位性工作者在 TED 上做了一次演讲。提到妓女,我们大多会感到厌恶,世界上大部分的国家也都明令禁止卖淫。
而这位演讲者,从自身的角度向我们解释了为什么这些法律不能减少卖淫的人数。比如说,有些家庭贫困者、难民或者非法移民,迫于生计从事卖淫活动。如果她们在检查中被查处,犯罪记录会让她们更加无法从事正常工作,而为了支付罚款,她们必须更加努力地去 “工作”,这无疑是一个恶性循环。
对于她的观点,相信你和我一样也持保留态度,但是至少我们从另一个角度了解了这一特殊职业。
TED 演讲可以让你接触到不同圈子的人,了解他们看问题的角度,对于同一个圈子里的人,也可以去寻找差异。
一个社群里一定有许多从事不同职业的朋友,甚至某些特殊职业。比如我所在的群里,有马拉松测量员和图书编辑,你既可以和马拉松测量员谈谈如何测量赛道里程,也可以听听图书编辑分享如何出版一本书。
我们因为共同爱好聚在一起,在讨论爱好之余,不妨也聊聊我们之间的差异。
相信你一定也有许多不同的经历和见解,不如现在就在留言区分享出来,让大家长长见识,谢谢你的分享!
▲▲ ▲
作者简介:
江浩,在本科及研究生共七年大学学习生涯中,先后换了化学、机械和力学共三种专业,身为一名工科男,最爱读的却是文学作品。在父母 “以后长大要做技术,做工程师” 的自我实现的预言中长大,现在真的成为了一名工程师。对写作情有独钟。喜欢尝试,乐于践行,活在未来之中。
校订:吴巍、姚色丰
图源:本文图片均来自于网络
▲▲ ▲
一句话,一张图
新生大学精选文章,建议你也读一读
(点击图片即可跳转至相应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