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教育资讯 > 教育新闻>正文

我们现在到底该加强孩子们哪些方面的教育

时间:2016-12-09 09:24:05    来源:中国教育网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沌口小学校长谢小玲(摄影 周红 李萍)

  近几年对于中国来说“国学热”,已经反映了广大民众自下而上的一种需求——觉得再这么下去很麻烦,所以很多学校里的老师们,把他们自己的儿孙带进寺院,或者儒家为主的学校,或教堂等,让儿孙学习儒家思想和佛家思想等的教育,他们已经痛感到现在的学校不仅教育不了孩子,而且要把孩子引向歧途。他们作为老师,不想让自己的儿子上学,这些说明了什么,我就不用多说,大家心里明白。虽然你的儿孙带进寺院,教堂里学到一些道德的、精神品德的、智慧真理的教育,但你的儿孙长期在寺院与教堂学习,你们的教育也是有问题,他们根本学不到工具化的教育、功利化的教育、知识技能的教育,他们再回社会里,还是变成“有手不会拿”乃至“有枪不会开”的废人。那么,面对这个情况怎么办?很多做父母的忧心忡忡,他们总觉得现在的社会是个大染缸,现在的教育方式是带毒的食品一般;把儿孙带进寺院以及教堂念佛拜神,就怕自己孩子将来变为没有科技知识的大傻瓜。

  作为父母来说,你真的好不容易生养了一个孩子,到了这个孩子不讲道德,不讲孝心,她也是很痛心。 所以这个教育很多人都很关心,很多人还是想要从儒、佛两家的思想下手。大家都知道儒家思想主要讲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等八德,佛教思想主要讲知母、念母、报恩、慈心、悲心、增上意乐和发菩提心等菩提因果七诀法。

  儒家的教育也好,佛家的教育也好,宗教的教育也好,工具化的教育也好、功利化的教育也好、知识技能的教育也好,都是教育,没有不好的 。

  但这些教育的最基础是什么?是孝顺?是知识?是信仰?还是爱心?我个人的看法是,爱心是所有教育的最基本,最根本,不能缺少的。一个教育别人的老师也好,一个接受教育的教徒也好,互相没有爱心的话,什么都教育不了,也改变不了任何人。比如儒家讲五伦关系,五伦关系的最基本是孝,还是爱?父子关系,夫妇关系,兄弟关系等三伦关系的最基本是爱心,不是孝。一个家庭把爱心教育好了,家庭自然就和睦相处,他能推广到朋友——朋友们也讲爱心,就推广到 君臣上下级关系。这个五伦关系协调好了,我们无论家庭还是社会才真正和谐了,才真正快乐。我们教育孩子也是一样,父母千万不要给儿孙们讲“要孝顺”,你经常给他们讲孝顺,他们认为父母们太自私了,越听越产生叛逆心。一个老师不要经常给学生们讲“要尊敬师长”,你经常给他们讲尊敬,他们认为你这个老师也是自私自利人。我个人的看法,老师们应该给学生们多讲爱心的故事,孝顺父母的故事,为家为国做光荣人的故事和教育去改变学生,自己亲自尊重师长;父母们应该给儿孙们多讲善良好报的故事,尊敬师长好报的故事等来教育儿孙,自己亲自孝顺父母,这样容易他人接受。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沌口小学校长谢小玲在授课(摄影 周红 李萍)

  现在很多学生杀老师,这种案件越来越多,这是为什么?这个双方都有责任,老师不知道怎么做老师,学生不知道怎么做学生。最关键的是,老师们没有爱心,家长们不尊敬师长,所以把孩子们教坏了。此话怎么讲呢?主要是家长们和老师们之间的关系没有处好,所以孩子们不怕老师,也不尊敬老师,这样一来师生之间的关系根本处不好,师生的关系处不好,实际是代表他在家里父子关系没有处理好,他们首先没有建立“爱心”的基础,父子之间没有爱心,孩子们不愿意听到“孝”字,没有“孝”的基础,到学校也不会尊敬师长。父母不爱儿孙,儿孙们也不爱父母,所以儿孙们不可能学到孝,没有学到孝就做不到对师长的敬,你对师长不敬,师生之间的关系就断裂。

  师生之间的关系断裂,与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有关系,父母和子女是有天伦的血缘关系,它是不能去责善的,你过多的责善就妨碍这种天然的血缘关系,所以古人都是易子而教的,就是子女要让其他人去教。这里指的“其他人”比如老师,或者前辈等人教育他们:“你一定要在家里孝养父母。”父母一定会教育小孩:“你在学校一定要恭敬师长。”要相互这样的教育。父母不可能对子女说:“你要孝顺我。”父母说不出口,也不好这样说,说也没有大的作用,儿女听不进去。

  我的同学所在地曾发生一事——

  我在阿坝学习的时候,第一接受的弟子是阿扎活佛,阿扎活佛是个聪明才智,超凡睿智,孝顺父母,绝对不是一般凡人,也很淘气,有一天,他偷跑到县城,回来之后,我就狠狠地打他一顿。

  第二天,阿扎活佛回家看望父母时,把事情讲给父母,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他的父母痛骂他一顿,而且他的母亲亲自送到我住的地方,就说:“上师,我这个孩子从此以后交给你,你骂也好,打也好,随你便,你是我们一家人的师父,我一家人都希望他从你那里学到佛学知识,我们都听你的话。”从此以后,阿扎活佛跟我整整学习了五年,再也没有偷学过一次,也没有让我和父母操心。

  这就是易子而教。可是现在这个东西都颠倒了,现在很多学校的老师们不敢去教学生,教了学生,父母会找上来:“你怎么批评我的孩子啊?”“你怎么打我的孩子啊?”所以,现在的老师们都在说:“现在当老师都没办法当,现在我们也只能敷衍敷衍。”现在都很麻烦。在家里父母宠小孩子,在学校老师也敷衍,这个小孩怎么办?很多人从儒家孝的教育,以及佛家的因果来教育儿孙们,这不是最究竟的教育方法。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沌口小学校长谢小玲在校园内与孩子一起沐浴新时代下的阳光(摄影 周红 李萍)

  最讲究的教育从爱心的思想而教育,现在的父母不懂怎么去爱儿女,老师们也不懂如何爱学生,大部分人不知道爱是什么?很多人说爱是愿意付出,但应尊重给予方的意愿;有人说,爱是对人或事物有深厚真挚的感情;有人说,爱是男女间有情,有人说爱是喜欢,有人说爱是喜好以及爱好;有人说爱是同情,有人说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爱是不狂妄,不做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他人的恶,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盼望,凡事忍耐等对于爱的说法很多。

  现代人对爱的理解就是,对人或事物亲近、关切、扶助、投入的心理取向。当被某事物所感动,或者被深深地感动时,这种心理取向体现的更为强烈,比如爱祖国。爱是强烈的喜欢,喜欢到想占有,在人们的感情中,爱是强烈到自私的喜欢,一种依赖和归宿和需要感等的解释。

  对于教育孩子和学生,不需要那么多的爱解释,只需要抓住他人的心,按繁体字的“愛”,解字来说:愛的字根“爫”是“爪”的变体,是抓住的意思;“冖”秃宝盖是,是保护和亲近的意思,也是盖住的意思;下面有个“心”,是我们的心,这三个部分,合起来的意思就是抓住心。抓住谁的心?这时“友”字就说明了自己以外的友人及其他人。因此整个“愛”的意思就是:抓住友人的心。友人包括家人,亲近,朋友等人。那么,作为一位父母,你们养儿女的时候,你们要抓住儿女们的心,作为一位老师,你们教育学生的时候,你们要抓住学生们的心。抓住别人的心就是你站在别人的角度去想一想,他们需要什么?他们的爱好是什么?追求的是什么等,你抓住他们的心之后,用心去对待他们,关心他们,满足他们的愿望,赞美他们的理想。现在的父母和老师们从来不会站到孩子和学生地角度去想他们需要什么,所以他们根本不知如何抓住孩子和学生的心,因此,孩子和父母之间产生矛盾,学生和老师的关系破裂。

  如果你不会抓住他们的心,你就不可能教育好他们,那么,我们如何抓住孩子和学生的心呢?首先我们要跟他们耐心的沟通以及交流,必须要知道他们的理想和梦想,要求和希求,追求和渴望的事,然后我们要用真诚的态度去接受他们的要求,记住他们的理想,真诚地说出理解他们的话语,让对方能畅所欲言,帮助他们承担一些事情,赞美他们的梦想,跟他们保持距离,承认自己的过错,同时赞叹他们的自我价值,夸奖他们的朋友等抓住他们的心,最后敬爱他们,并且拥护他们,疼爱抚慰,热爱他们回家,赞叹他们喜爱朋友,敬重师长,爱劳动,爱祖国,爱人民,爱老人以及爱前辈等的品德,给他们留个位子,他们也开心,容易接受你的教育。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沌口小学校长谢小玲在授课中与孩子一起互动(摄影 周红 李萍)

  现在孩子真的很苦,在家里父母争吵不安,在学校里老师说三道四,在同学的圈子里互相比较穷富以及勾心斗角,在亲戚朋友的圈子里,他们是个能吃能喝的饭桶。他们的耳边只能听到,学习,孝顺,尊敬等几个刺心的字以外几乎听不到他们爱听的话,他们稍微做错事,或者走错的话,父母老师都埋怨孩子和学生,不会说自己教育不好,管理不好,一切的错误推到他们的身上,从此父母打击他们,老师讽刺他们,父母也不理解,老师也不理睬,亲戚们也不关心他们,没有人抓住他们的心,所以他们很孤单,也寂寞。他们找不到精神的寄托,因此上网,玩游戏,看电视,喝酒,看美色等。

  对于学生来说,父母和老师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行动,非常重要,比如,曾经我在阿坝教书的时候,我跟上面的一位格西过不去,在辩经论的时候,经常张口就责骂对方,笨蛋,愚蠢等,后来我的一位弟子留下纸条,上面写的内容如下:“尊敬的上师,当你看到这封信的时候,你的徒弟已经离开了佛学院,请你不要责怪我这位弟子没有告别而离,不是不尊敬你,你经常教导我如何尊敬上师与前辈,我一直跟你学习,但目前我看到你的时候,你说的话和行动不一致,让格西是你的前辈,也是佛学院的老师,你都不尊重他,我们教徒们如何尊重他呢?让格西也一样,对你一点也不包容,我们怎么跟他学习佛法的宽容和忍让呢?你们互相都不尊敬,我们教徒们无法尊敬你们,因此,我就离开了你们,我会寻找尊敬前辈的一位上师。”我看到他的信之后,真的后悔了。我把信给让格西看,他读了一遍,真的掉出眼泪了,这就是没有抓住学生的后果。

  父母不抓住儿女的心,更麻烦的,前几天网上传递的消息来看,作为父母应该多看这些信息,一个网站上写的两个女孩相约自杀,原因就是成绩差,父母不关心他们,加上家庭不和,姓周的女孩绝望念头的一个主要诱因是:“每当见你们吵架,你们真的没有考虑到我的感受。动不动就说过不下去,你们都过不下去了,我还有盼头吗?”“看你们那么累,我真的感到生活太苦、太枯燥了,但是就凭我现在的成绩,将来也是打工的多,上学与不上学真的没有多大意思。”

  民警通过向两名女生所在学校的老师了解到,周和陈两人性格都相对内向,学习成绩很一般。她们的父母均在离家不远的附近工厂打工。两个孩子坦言,父母除了给一些零花钱,很少跟她们沟通交流,最让她们“受不了”的就是,她们的父母常常为了生计和家庭琐事争吵不休,加上当前的社会竞争力很强,不同程度增加了学生的思想压力。说起重点的话,父母对于儿女缺少爱,没有沟通,老师也缺少爱,没有好好教育,同学之间也没有爱,犹如弱肉强食一般的竞争,因此他们对于自己的前途已经绝望,才走进绝路的,如果他们走到绝路时,遇到有爱之人,能解救他们的生命,还能带领正道,活泼的生命连续活下去。总之,所有的教育基础不能缺少“爱”,若是缺少爱,那些的教育会伤害很多人。希望天下的众生,内心深处产生理解别人的爱,世界变成有爱的世界。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沌口小学校长谢小玲心系孩子教育憧憬未来(摄影 周红 李萍)

  有句老话:“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一些人认为,现代社会讲个人自由,懂不懂礼仪没关系, 只要学习好、工作好、有真本事就行了。现代社会的确尊重个人的选择,自由度大了,然而对人的礼仪要求更高,因为礼仪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现代社会 “大雅之堂”越来越多,谁也不会愿意成为难登“大雅之堂”的人。有些家长认为,小孩子天真无邪,想怎样就怎样,长大了就懂得礼仪了,这也是误解。一方面, 孩子从小不培养好习惯,就必然形成坏习惯;坏习惯形成了,再改就很难。另一方面,在孩子小时候培养礼仪习惯,与孩子天真无邪表现并不矛盾,越是懂礼孩子, 越能获得自由发展的广阔天地,因为他是受人们欢迎的人。所以,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应重视学生的礼仪教育。

  中国素以礼仪之邦著称于世,讲礼重仪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优秀传统,随着人与人,国与国之间交 往的日益频繁,讲究礼仪,礼尚往来,对于每个人置身于社会,无论从政还是经商,日常工作还是出入重要场所,居家还是外出,都十分重要。可以说礼仪是一张人 际交往的“名片”,礼仪可以帮助我们“规范言谈举止,学会待人接物,塑造良好形象,赢得社会尊重,架设友谊桥梁,通向成功之路”。礼仪又是帮助我们获得成 功,创造幸福生活的“通行证”。

  礼仪教育不是一般的礼貌教育,礼仪教育实质是培养人的教养,是教人如何尊重人,如何与他人相处。它是一种道德修养的教育,健全人格的教育。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沌口小学校长谢小玲在指导孩子(摄影 周红 李萍)

  现在的学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就受到过多的呵护甚至溺爱,不少孩子在社会交往中,往往习惯于以自我为主,缺乏一种与人谦让、合作的思想,不懂得尊重、关心、体谅别人,有时显得智力有余而教养不足、缺乏必要的礼仪修养。人的知书达礼并不是先天而 生的,而是通过后天的教育和实践获得的。(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而在我们的现代生活中,最需要的恰恰就是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互相包容、团结协作的团队 精神。因此,我们的教育要培养人,首先就要注重培养有教养、知礼仪的人。由此可见,在少年儿童心理与行为发展的关键时期(小学阶段),加强礼仪教育,对儿 童形成健全的人格起着重要的作用。那么,应该加强哪些方面的礼仪教育呢?

  一、提高认识,点滴做起

  首先,教育学生学会尊重。礼仪教育界的核心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教育学生尊重人,关心人,是礼仪教育最基本的内容。

  1、尊重他人。尊重他人的人格,尊重他人的意见,尊重他人的情感,尊重他人的劳 动,尊重他人的生活习惯,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尊敬师长,礼貌待人。不欺负弱小,不取笑他人,不以自己所长讥笑他人之短,不讽刺挖苦他人, 不伤害他人的自尊,不给他人起绰号,不以别人的生理缺陷而贬低人。

  2、尊重自己。尊重自己,发展自己,要从尊重自己的身体和名誉做起。其次,教会学生正确使用“礼仪”用语,说话语气要和蔼,可运用一些委婉的语气词,如吧、呢、 吗;当请求别人做某事时,应使用表求客气的词语,如请、麻烦、劳驾等;当得到别人帮助时,要说谢谢、非常感谢;当妨碍了别人,给别人带来麻烦时,应主动说 对不起,请原谅;当别人向你道歉时,应主动说没关系。再次,培养学生符合规范的礼仪举止。正确运用微笑、鞠躬、握手、鼓掌、右行礼让、立正敬礼等礼 貌体态语言;待人大方,双手接物;拜访他人要预约,并选择合适的时间,一般应避开他人休息和吃饭的时间,特殊情况需说明;进入别人房间或办公室应事先敲 门,待主人允许方可进入;在别人家作客,不应乱翻、乱动人家的橱桌抽屉和书籍玩具;平时要注意衣着得体,夏天在公共场所不穿拖鞋,不赤脯,不穿小裤衩等。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沌口小学校长谢小玲在孩子们心中视'微笑妈妈'(摄影 周红 李萍)

  二、家长以身作则,作学生的表率

  关于教育孩子,英国教育家洛克指出:最简明、最容易而又最有效的办法是把他们应该做或是应该避免的事情的榜样放在他们跟前,一旦你他们熟知的人的榜样给他们看了,同时说他们为什么漂亮或为什么丑恶,那种吸引或阻止他们去模仿的力量,是比任何能够给予他们的说教都大的。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就强调教师以身作则的必要性,他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纵观古今中外,但凡著名的有成就的人物,无一不以他崇高的人格力量而在世上树立起丰碑。孩子具有很强的可塑性,也很容易受外界的影响。家长是学生直接仿效的对象,也是文明礼仪教育的 主要实施者。家长的言行举止很大程度影响学生,因此,家长的以身作则至关重要。一个人格高尚的懂得教育孩子的家长,都必须具有一种严格的自律精神,他要求 孩子做到的事情,自己首先应该做得到。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家长要树立良好的榜样。

  三、整合德育资源,形成教育合力

  1、家校互动,形成合力。教师要与家长多交流、多沟通,特别要重视与后进生家长联系,提高家长教育孩子的水平,真正使学校家庭形成合力,有效地教育学生。

  2、抓家长,优化礼仪教育的外部环境。家庭是学生生活的一个重要场所,家长的行为对孩子有重大的影响,首先是抓育人意识。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每个家长都有自己的愿望,大的趋势是望龙,重智轻德,我向家长发出倡议,重智也重德。其次是抓礼仪教育指导,家庭中如何进行礼仪教育,家庭礼仪教育要“从生活入手,从交往中引导,从习惯中落实”。教育学理论告诉我们,从规范行为习惯到道德信念的形成,需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必须经过一个从 他律到自律和道德内化过程。我们不仅应该对孩子进行文明礼仪教育,更重要的是要让这种美德占据孩子的心灵,成为一名合格的现化公民。礼仪表现在生活之中, 只要家长在日常的生活中加强重视,及时纠正,逐步使学生养成文明礼仪的习惯,那么我们的学生就一定能成为有气质、有风度、有教养的现代文明人。

  作者介绍:谢小玲,女,40岁,中共党员,高级教师,现任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沌口小学校长兼党支部书记。曾获湖北省少代会“星星火炬手”,优秀共产党员,区学科带头人等光荣称号。(该文系中国教育报提供,推荐人:国务学术委员曹雕)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沌口小学校长谢小玲在与孩子一起玩'游戏″(摄影 周红 李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