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教育资讯 > 教育产业>正文

新生大学:家暴是一场噩梦,有的人却死在梦中

时间:2017-02-27 14:43:36    来源:中国教育网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温柔学姐:愿岁月温柔相待,每个人都能好好爱自己。

  ▲▲ ▲

  今天,我想跟大家讲一个真实的故事。

  故事的主角是我的一位女性朋友,对她来说,家暴就像笼罩心头的阴影,挥之不去。

  施暴者是她的父亲,受害者是她的母亲。

  我记得,她在跟男友交往之前,问的第一个问题就是:

  你以后会打我吗?

  在她看来,没有家暴的婚姻,就已经非常美好了。

  第一次看到父母打架的时候,她还很小,那时是真的被吓到了。

  她心里只想着:不能动手,不要打架。当父亲动手的一瞬间,她撕心裂肺地喊了出来。

  可是,她不能理解的是家里明明有很多亲戚,爸妈打得那么凶,为什么没有人上来劝阻呢?

  再后来,父亲每次打人,她就只能哭。因为在家暴面前,她真的无能为力。

  后来,她上了大学,父母之间也有所缓和。但是她自小受到的影响却深深烙在心底。

  她是一个不自信的姑娘,有时还有些自卑,可是她的父亲似乎从未意识到这些与他的暴力行为有什么关系。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小时候没有获得足够安全感的女孩,很容易形成缺乏独立意识的 “依赖型人格”。

  她们若是在恋爱中遭遇渣男、在婚姻中遭受家暴,会倾向于选择忍气吞声。

  去年八月,在英国发生了这样一件事:家境优越的 24 岁中国女留学生遭男友家暴而不幸殒命。

  不知为何,这件事情在前一阵子突然火了起来。尸检报告显示,姑娘身上有多处骨折和淤血,显然是长期遭受暴力殴打所致。

  我想了很久,有个问题始终不能理解:

  为什么这个女生不反抗?为什么她不结束这段糟糕的恋爱关系?

  我认为无论这段亲密关系如何,一旦动手,就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要么分手,要么离婚。因为拳头扬起的那一刻,爱就不再存在。

  可是,事实上大多数人都很难做到这一点。那么问题来了:

  为什么频遭家暴,而受害者却难以离开呢?

  从受害者的角度来说,有以下四个原因:

  1. 经济原因

  这一点在农村尤其明显,不是能不能走的问题,而是受害者根本就不知道能去哪里。她们没有自己的收入,更别提经济独立了。这时候,你让她离开,她以后过得不好可能还会埋怨你。

  2. 环境原因

  当初在一起也许是因为爱,但如果想要分开,尤其是结婚之后,面对周遭环境的压力,很少有人能做到洒脱吧?

  生活在一起,两人的财产、朋友、家庭等全部都会交织在一起。一想到未来会遭受的流言蜚语,不如干脆把委屈埋在心里。或者是,在寻遍周围人帮助之后,发现并没有人会帮助自己,于是绝望、放弃。

  3. 情感原因

  对感情的投入越多,就越不愿意离开。也许金钱可以止损,但在感情上就很难。此外,很多受害者还会因为难以接受自己遭到深爱之人家暴的现实,从而自己编造出一些合理的解释,让心里好受些。

  4. 安全原因

  举个例子吧,记得当初我表姑离婚的时候,全家出动调解。我至今还记得父母出门时叮嘱我的话:

  不要出去!任何人敲门都不要开!

  受害人会恐惧,他们害怕施暴者对自己,甚至于是身边的亲人进行报复。所以,有的受害者为了保护身边的人不受伤害,宁可委曲求全,继续忍受暴力。

  除此之外,从施暴者的角度来说,可能还有这两个原因:

  1. 以爱之名,行暴力之实

  有一部分施暴者其实还是爱着对方的,这类人的家暴行为通常会建立在控制欲过度的基础上。过度的控制欲会产生焦虑、猜疑,进而升级为暴力。

  这种施暴者,其实很难处理,因为他们会含着泪说出这样的话:

  我是因为太爱你、太怕失去你,所以才控制不住我自己啊!

  这种时候,受害者通常会在对方真诚的歉意面前败下阵来,忘记自己遭受的痛苦,相信对方能够悔改。

  直到,下一次家暴。如此循环。

  2. 责任转移,引发亏欠心理

  施暴者在大多数情况下都会用这样的话语:

  如果不是你XX,我才不会打你!

  因为你做不到XX,所以你对不起我!

  要是你再XX一些,我就不会跟你动怒!

  为了XX,你必须给我忍!

  这时候,如果受害者原本就有根深蒂固的类似观念,很容易就此产生内疚、不自信的心理,并认为自己所遭受到的痛苦都是自己的错。

  你们看,这两种句式是不是很熟悉?有没有想起来我们经常听到的那两句:

  “我是为你好,所以你要听我的话,赶紧结婚啊!”

  “要不是因为你不好好学习,我们家会是现在这个样子吗?”

  中国的传统家庭教育,很容易让人习惯“如果不是你XX,我们才不会XX”这样的逻辑,很奇怪,也很可怕,不是吗?

  更可怕的是,我们居然觉得这种逻辑没什么不妥。

  综上所述,再结合新闻、身边事,我们会发现就算是经济独立、心理成熟的新时代女性也真的很难离开一段难以忍受的虐恋。

  对了,有人说她们离不开是因为爱上了被虐待的快感,属于 “斯德哥尔摩综合征”。

  事实上,家暴跟 “斯德哥尔摩” 完全不同,“斯德哥尔摩” 是从反抗变成顺从,而家暴是一直都在反抗!

  从女性自身的角度来说,想要远离家暴,可以从以下两个角度入手。

  1. 保护自己

  首先要准备一些可以防身的东西,例如防狼喷雾等。

  其次,在发现对方可能有暴力行为的时候,千万别用语言或行为再次刺激他。要尽量稳住他,避免暴力行为的发生。

  若是已经发生暴力行为,要尽快远离施暴者,千万别与施暴者联系。

  2. 寻求帮助

  寻求帮助有两种方式,一是找自己信得过的人,比如亲戚、好友。

  另一种是通过法律援助。一定要注意:家暴发生后,想办法保留证据,以此作为离婚时法庭上的重要证据。

  2016 年 3 月 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正式实施。

  妇女维权公益热线:12338。

  此外,《婚姻法》第32条明确规定:

  “实施家庭暴力或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的;家庭暴力,或者是不管家里人的” 属于调解无效,可判离婚的情况。

  所以,不要担心离不成婚。保留证据,一次不成,就再上诉一次。

  常言道:清官难断家事。

  就在写这篇文章的前一天,我恰好在地铁上碰到了一对正在吵架的中年男女,男方已经动了手,女方一直在躲。

  这时候,有个大叔上前劝阻,无意间推了男的一把,结果那个女的居然不乐意了,还说了一句:“我们家事儿你少管!你谁呀?凭什么打我男人?”

  听到这句话,我当时就惊呆了。

  不过,后来我也想明白了:

  只有自助,天才可助之。

  旁人所能帮上的忙终究有限,能真正帮到自己的只有自己。

  既然已经是成年人了,就要承担选择的后果。

  我们没有办法,也没有理由去逼迫一位女性离开家。我们能做的只能是向整个社会呼吁:

  当她们下定决心,需要我们帮助的时候,请向她们伸出援手。

  最后,我还想补充一点:家暴的形式很多,身体暴力、精神暴力、经济控制、性暴力、语言冷暴力等都属于暴力的范围。

  而施暴者也并不仅仅限于夫妻,还可能来自父母、子女、亲戚等。

  一般来说,施暴者往往也是受害者,他们可能有着不愉快的童年经历。

  因此如果你是家长,请以身作则,多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状况;如果你有个女儿,请一定告诉她如何保护自己;如果你有个儿子,请一定告诉他不要伤害女孩。

  愿岁月温柔相待,每个人都能好好爱自己。

  校订:吴巍、姚色丰

  图源:本文图片均来自于网络

  ▲▲ ▲

  一句话,一张图

  新生大学精选文章,建议你也读一读

  (点击图片即可跳转至相应文章)

7.gif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