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教育资讯 > 教育新闻>正文

卓越教育对话周国平:浸润经典,绽放语文阅读之快乐

时间:2017-05-17 15:01:08    来源:中国教育网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语文教育应该做的事情,是去欣赏、敬畏中国传统里优秀的作品。中国的语言作为一门语言艺术是有传承的,语文教育非常重要的是把中国古典作品里那些有生命力的、能够为现代人所感受到的、能够引起共鸣的好作品选出来。”2017年5月13日,“卓越教育20周年我是高手·大师讲坛暨产品发布会”在广州塔盛大举行。当代著名学者、作家、哲学研究者周国平出席了发布会,从学者和父亲的角度讲述他对快乐教育,语文教育的看法。

  由于文字、文化、时间、空间等原因,孩子们对中外经典阅读望而生畏。而经典名著,历经时间的淘洗,集中体现了古今中外的智慧与文明。阅读经典可以让正在成长的孩子感受文学之美,思想之美,收获认知自我和世界的能力,懂得人生价值,从而拥有一颗澄明博大的心。

  在当下时代,社会对于人文素养也越来越重视,其中包括文学沉淀、独立思考能力、优秀表达能力等。2017年普通高考考试大纲中也增加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核内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已成为国家教育的必然趋势,如何培养综合文学素养能力强的孩子,是当下家长们普遍关注的问题。

(周国平与卓越大语文产品负责人陈宏巨接受专访)

  引导孩子阅读应该顺应孩子天性,以快乐为本

  周国平分享到,教育即生长,让孩子拥有快乐和自信,在快乐中学习成长才是教育重要的任务。而如何做到快乐教育,周国平强调首先要立足于激发孩子内在的学习兴趣,其次要强调差异化,教育要适应孩子成长的天性,要根据孩子的天性特点去引导教育,在兴趣的驱动下挖掘孩子的天赋与潜力。

  就孩子文学素养的综合培养,周国平也有着深入的思考:阅读经典可以有助于培养人文素养。教育不应该过早地将孩子对语文的审美,分解为技术层面的解题和写作的提高,而是让孩子通过阅读经典产生敬畏之心。对经典书籍中伟大的灵魂、最独立的思想进行探索和品读,可以获得精神上的启迪和享受。

  而对于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周国平也给了家长们切实可行的建议:首先给孩子营造阅读氛围。同时要顺其自然适应天性,给孩子创造阅读的条件,但不要强迫孩子去阅读,也无需限制他的阅读类型,只要孩子阅读的是经典书籍,都能通过阅读激发他的思考,进而引导孩子做纵深阅读者,这才是阅读的理想境界。

(周国平接受专访)

  卓越大语文,“乐经典,慧人生”,构建儿童经典阅读成长体系

  周国平对人文教育的情怀,也更希望能真正落实到教育环节中。此次参与卓越教育产品发布会,也对卓越大语文强调的“乐经典,慧人生”教育理念给予了高度认同和赞赏。

  卓越大语文产品负责人陈宏巨表示,卓越大语文倡导“乐经典,慧人生”,希望让孩子们在有趣的故事中快乐地接触中外经典,能在阅读经典中体验学习和成长的快乐,并通过长期阅读中外经典名著,收获思想智慧,达至幸福人生。

(卓越大语文产品负责人陈宏巨接受专访)

  卓越大语文,提倡用趣味的方式,引领孩子由浅入深地走进历史,走进作者,走进作品,让名人名著不再遥远无趣,让孩子爱上中外经典阅读;卓越大语文,还强调体系化地设计课程,让孩子的成长可以循序渐进,九年课程,由广博到深邃,从“兴趣感知”到“识记积累”再到“鉴赏分析”终至“探究与创新”,语文能力在这一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得到提升,人文素养亦随之愈加深厚。卓越大语文有完善的课程体系,覆盖小学到初中九年。从小学的“知人论世”到初中的“批文入情”,循序渐进。知人论世”是以作家其“人”为导入,从作家时代背景个人生平到重点作品赏析等,引导孩子广泛涉猎经典名著,开阔其视野,让孩子广博而自信;“批文入情”则以作品其“文”为导入,深刻剖析经典名著,鉴赏经典作品在思想、艺术方面的成就,初中大语文希望启发孩子与作者进行思想对话,让孩子独立思考优秀表达。

  语文作为一门人文学科,课程体系只是载体,她最终影响的是一个孩子思想体系和价值观的形成,因此学习过程中教师对孩子的影响就显得至关重要。卓越大语文对大语文教师的定义是“爱经典阅读的教师”,因为爱经典阅读的老师终将影响孩子们爱上经典阅读。“影响”不是标准化和格式化的教学,而是快乐或忧伤的传导,是思想与思想的交流。

  卓越大语文,专注于中小学生中外经典名著阅读事业,希望通过体系化的课程,爱经典阅读的教师,除了带给孩子看得见的知识积累外,更通过长期熏陶构建起孩子的思想体系,提升其人文素养,引导孩子们“向未来生长”。

  二十年的积淀与坚守,卓越教育深耕K12领域,以“帮助孩子成长,助力孩子未来”为初心,以塑造孩子“未来生命力”为目标,帮助孩子储备面向未来的综合竞争力。卓越大语文是卓越教育对语文学科素质教育的布局,卓越教育也已经在其他学科素质教育内容上不断扩展延伸,向我们诠释“向未来生长”的答案——若兴趣得以令快乐延续、若天性得以令创新释放、在教育科技化的未来,我们只需静待花开,与孩子们一同见证收获。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