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教育资讯 > 教育时评>正文

新生大学:渐遭嫌弃的利他主义者

时间:2016-12-02 16:33:47    来源:中国教育网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学长:利己主义很精明,但利他主义也不是傻。

  ▲ ▲ ▲

  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出自北京大学资深教授钱理群于 2015 年写的一篇文章《大学里绝对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文中提到一部分大学生的一切行为都从自身利益出发,而且是精心设计。

  钱教授认为这些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的要害在于没有信仰,没有超越一己私利的大关怀、大悲悯、责任感和承担意识。这类人一旦掌握权力,对国家和民族的危害要远超贪官。

  对,钱教授的那篇文章就是后来十分火爆的一些为利己主义者辩护的文章的导火索。看了那些文章难免会觉得钱教授不过是住在象牙塔里自嗨的学者,但其实钱教授早就在文章里写到:

  我不是要责备他们,这也不是这些学生本身的问题,是我们的实用主义、实利主义、虚无主义的教育所培养出来的,这是我们弊端重重的中小学教育、大学教育结出的恶果,这是 “罂粟花”,美丽而有毒,不能不引起警觉。

  钱教授定是对文章的结果很无奈,因为他的文章非但没有引起警觉,反而在新型鸡汤文的一轮轰炸之下,让利己主义传播得更为广泛。

  不过从我个人的经历来看,钱教授的基层调研工作做得的确不够好,我所读的大学光芒没有北大的耀眼,但也是一所排得上号的学校,里面存在着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但那只是少数,更多的人对自己的人生没有多么清晰的规划。每天在上课与偷懒之间挣扎,到了大四拼命想出路,出了社会拼命生活。

  在一个毕业不久的人的眼中,真正把年轻一代变成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的,是脱离校园庇护后面对的残酷的社会,为了适应环境,我身边的同学渐渐都已走上了利己主义者的道路。

  再加上许多文章有意无意地把对物质的合理追求也硬生生地塞给了利己主义,使得利己主义的意义越发地美好,也越发地模糊。如果你问一问身边的利己主义者,你会发现他们对利己主义者的定义大多类似于勇敢地追求自己的幸福,散发着光和热,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些功利的冷冰冰的感觉。

  钱教授对利己主义者的担心在于他们因为利己而优秀,很容易就能掌握权力,而后又很容易变质,对国家和社会造成危害。但事实上,年轻一代的利己主义者释放了自我的天性,对待物质与功利更加理性,他们更能面对权力的诱惑,不容易在权力之下变得扭曲。

  如今在利己主义大热的背景下,看似与之相对的利他主义的日子就过得不是多么光彩了。再加上一些碰瓷人员的不良影响,利他行为在一部分人看来就是傻。虽然在社会上不受待见,但在心理学界上,利他主义可是一个热门课题。

  其中一种观点是利他主义其实也是在利己,行使利他的行为可以让利他者在精神方面等其他方面得到满足。不过哈佛大学的社会心理学家 Abigail Marsh 教授对这种观点保持怀疑的态度,她曾采访过全美国不足两千人的无条件器官捐献者。

  这些捐献者愿意无条件地捐献自己身上的一部分器官给素不相识的人,当你问他们为什么这么做的时候,他们绝大多数的回答都是:

  “这没什么特别的,我就是个普通人。”

  毫无疑问一些利他行为能给利他主义者带来其他方面的收获,但对于一些极致的利他主义者来说,他们从来没有考虑过做出利他行为会给他们带来什么。意识到这点,Abigail Marsh 教授试图从大脑着手,她经过研究发现,利他主义与我们大脑中的杏仁体息息相关。

  一些毫无同情心的精神病人的杏仁体要比普通人的小 19% 左右,而利他主义者的杏仁体则要比普通人的大 7% 左右。杏仁体越发达的人,越能体会和理解他人的困苦,也就越容易做出利他行为。

  所以你在街上看到有人陷入困难想要帮助 TA,不要觉得自己傻,你只是杏仁体比较发达,相对普通人更有同情心罢了。

  当然,是否对一个处于困境的人伸出援手还会受到许多其他因素的干扰,比如说施救的风险、难度以及陷入困难的个体的社会地位,能力等等。但我在这里想强调的一点是,如果你是因为怕别人说你傻而抵制自己杏仁体发出的信息,那未免也太过可悲。想要帮助他人就去做吧,世界也会因此而变得更美好。

  况且利他主义者真的不是傻,哈佛大学的另一位教授生物学家爱德华·威尔逊在 2007 年发表过一篇论文,其观点为虽然在群体里自私会战胜利他,但利他主义的群体会战胜自私的群体。

  这很好理解,毕竟比起一个老人跌倒没人愿意扶的社会,我们显然更愿意生活在一个人人都愿意扶老人的社会。每一位利他主义者都在用行动,让自己所在的群体更加得强大、美好。

  利他和利己在大众眼里的界限其实并不清晰,而且也不是说一个利己主义者就不会做利他的行为,利他主义者就不能对自己好一点了。因为看了一两篇文章气血上涌从而想成为其中的一种未免太过草率。毕竟你是倾向于利他还是倾向于利己,更多的是由你的杏仁体大小而不是哪篇文章决定。

  我们应该做的,是客观地对待利他和利己,不必神化利己,也无谓妖魔化利他。要做一个怎样的人,还是要看自己怎么想,只有自己才明白对自己来说,最好的是什么。

  校订:吴巍、姚色丰

  图源:本文图片均来自于网络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