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教育到底承担什么样的作用?我们先看看教育部的观点吧:
“现代远程教育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教育方式,它是构筑知识经济时代人们终身学习体系的主要手段。”
——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1999年)
“远程教育是构建学习型社会的重要手段”“建设社会化的现代远程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为高等学校以及国内外其他教育机构开展远程教育提供学习支持服务”。
——前教育部长陈至立
在教育部看来,远程教育是“构建学习型社会的重要手段”,也是“构筑知识经济时代人们终身学习体系的主要手段”。
对远程教育的这个判断,倒是和前面新浪与百度联合报告中的用户描述很接近,某种程度上,也说明教育部在1999年的思路是正确的、有前瞻的。
那么,陈至立所说的“远程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又是什么?
这个服务体系是一个汇集了学习者、高校、社会机构等在内的服务平台,它促使远程教育形成一个产业链,吸引社会资金投入教育,而且提供了专业化、专门化的服务;公共服务体系还打破了学校自己所有事“包天下”的格局,对高等学校今后的管理格局产生了影响。
在远程教育理念改变的前提下,远程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也在尝试改变:从主要为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高校服务,协助开展学历补偿教育,转向为学习型社会建设服务这样一个新的阶段,与建立终身学习体系,以及学习型社会相适应。
公共服务体系“社会化”到何种地步?
陈至立特意强调“远程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中“社会化”的一面,那么,这个社会化到底意味着什么?目前有何进展?
“探索开放大学建设模式,建立学习成果认证和‘学分银行’制度,完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成人高等教育招生考试制度,探索构建人才成长‘立交桥’”。
这是2010年10月,国务院在《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通知》里提到的开放大学建设新思路。
之后,教育部先后批准北京、上海、江苏、广东、云南5所广播电视大学和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更名为开放大学。更名为“开放大学”,这里所指的“开放”,是更开放的办学理念,更广泛的学员,甚至还跨越国境,更重要的是,它还吸收社会资源办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