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教育资讯 > 教育产业>正文

丝路培训基地落户交大 培养懂汉语亲中国的科技人才

时间:2017-03-09 14:37:57    来源:中国教育网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实现“一带一路”伟大战略构想,人才是关键基础支撑。2月2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工程科技知识中心丝路培训基地正式落户西安交大,每年将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培养上万名工程科技人才,促进“丝路五通”,弘扬丝路精神。中国工程院副院长陈左宁院士,西安交通大学校长王树国,西安市副市长方光华,国际工程科技知识中心常务副主任宋德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北京代表处汉斯,陕西省教育厅、陕西省科技厅、陕西省工信厅、西安市科技局、西安石油大学等相关单位负责人,中国电信、中软国际、中国移动、奥鹏教育等企业代表,西安交通大学副校长郑庆华、席光及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约300名丝路沿线国家留学生代表共同见证丝路培训基地成立。陕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西安交通大学党委书记张迈曾主持大会。

  2014年6月,依托中国工程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北京成立了国际工程科技知识中心(简称“IKCEST”),旨在联盟全球工程科技机构,整合各类工程科技数字资源,建立公共数据服务平台和协同服务环境,合作共建各种专业知识服务系统,面向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政策制定者、广大工程科技工作者提供咨询、科研、教育等知识服务。自2015年11月起,作为丝绸之路大学联盟发起人和理事长单位,西安交大主动承担国际工程科技知识中心丝路科技分中心建设任务,瞄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人才需求,先后在大数据、医学、物联网等领域举办7期专项培训,覆盖来自55个国家和地区的近500名学员,探索出一条面向“一带一路”人才培养的发展路径,充分发挥高等教育的优势和引领作用。

  丝路培训基地是国际工程科技知识中心依托国内高校成立的首个培训基地。2017年,丝路培训基地将继续完善“线上互联网教育+线下面授实训”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丝路沿线国家国情咨文、文化历史、人口环境、工业经济、政策法规、教育科技6大主题数据库,以专题培训为主体,以MOOC体系为支撑,探索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设立函授点,支撑在线认证教育和学历教育,并联合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建立实训基地,培养一批懂汉语、亲中国的专业技术人才和高级管理人才、高端智库专业人才。

  2017年首期丝路工程科技发展专项培训班当天开班,陈左宁院士为来自20个国家的190余名留学生学员们带来首场高端学术讲座,分享高性能计算机研究展望,分析了高性能计算机的进展、需求、应对等方面的思考。接下来,学员们还将参加为期5天的培训学习,聚焦物联网理论与实践创新,学习第5代移动通信系统与网络、物联网下的安全挑战、面向物联网的智能器件与系统、中国文化等。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