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教育资讯 > 教育新闻>正文

芜湖,起飞!这里是六郎中学

时间:2021-05-28 14:55:24    来源:中国教育网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坐落于芜湖市湾沚区六郎镇的六郎中学是一所乡村学校,也是全区学生最多的乡村校。校园环境优雅,教学设施完善,文化丰富多彩……第一次走进六郎中学,眼前的一切足以打破我们对“乡村学校”的刻板印象。

哪些因素造就了学校独树一帜的风貌?带着这一困惑,我们采访到六郎中学校长潘华胜,期待通过了解学校发展的内在动力,探寻问题答案。

 

借助智慧课堂

登上更高平台

见到潘华胜校长时,他正为九年级的一节语文课做准备。回答这样一个相对宏大的问题,他沉思片刻,表示,不妨先从智慧学校建设说起。

2020年,湾沚区“基于大数据的个性化教学与智慧学校建设项目”正式启动,六郎中学毫无悬念地进入项目建设学校之列。

提及智慧课堂建设的必要性,潘华胜校长说:“作为一所乡村学校,我们面临着许多困难,比如教学质量的问题,教师专业水平提升的问题,课堂效率不高的问题,教师积极性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少不了老师的努力。反观学校教师年龄结构——平均年龄48岁。现实很骨感,不得不承认,部分老师的教学理念是相对落后的。互联网、人工智能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泛在学习成为可能,老师不改变自我封闭的状态,很容易被时代淘汰,何谈先进教育理念?”

突破困局,学校将智慧课堂的应用视为契机。“教师只有以积极的态度拥抱教育的新变革、提升自身信息素养,才能跨越师生之间的鸿沟,实现自我发展。我们毫不迟疑,将七、八年级的所有教学班列为智慧课堂试点班,把智慧学校建设纳入发展规划,希望通过先试先行,将智慧教育融入办学特色。”

智慧学校建设从智慧课堂应用起步,引领老师们看见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带来的“实惠”。课堂上打开“平板”,丰富优质的教育资源触手可及,以往缺乏互动的课堂,如今气氛活跃。探索欲、使命感促使老师们转变观念,付出行动,正如潘华胜校长所言,“当我们期待农村孩子拥有更广阔的视野、更强的自信心时,我们自身也应该有更开放的胸怀,更新的教学理念、手段,以及更多的创新精神”。

开展“蓝青”结对

激发全新活力

“青蓝工程”是六郎中学的传统,为更好地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学校提倡年轻教师与资深教师结对,借鉴经验,实现加速成长。当智慧课堂走进校园,学校考虑到年轻教师对于新事物的接受能力更强,信息化素养更高,决定改变“青蓝工程”的结对方式,实施“蓝青工程”。

去年12月,在“蓝青工程”结对仪式上,中青年教师和老教师组成“一对一”帮扶小组,不同于以往,这一次,年轻教师成了老教师的“师傅”,指导他们用好手中的“平板”。日常教学中,作为“徒弟”的老教师会走进“师傅”的课堂“取经”,作为“师傅”的年轻教师也会请“徒弟”来听听自己的课,提提建议。“新老教师形成优势互补,‘蓝青’工程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了教师年龄结构不合理的问题。赋予旧传统新内涵,这是我们的一次创新。”潘华胜校长如是说。

从“敢用”、“会用”

走向“好用”、“用好”

开展智慧学校建设以来,学校围绕智慧课堂举办了多次校本研训活动,包括智慧课堂培训、“树标课”磨课、智慧课堂教学比赛、智能阅卷系统操作培训等。

“记得第一次培训会上,不少老师小心翼翼地捧着崭新的‘平板’,无从下手,不知所措。而现在,老师们拿起‘平板’上课,像拿起粉笔一样自然”,“从‘敢用’、‘会用’向‘好用’、‘用好’迈进,一步步走来,老师们的成就感也在提升”,谈及智慧课堂的应用情况,潘华胜校长反复提到的,是“成长”一词。

六郎中学的办学愿景是“让我们成长得更美好”,这里的“成长”包括学生的“成长”,也包括教师的“成长”。对于老师而言,“成长”最核心的部分就是站稳课堂这块主阵地。告别“满堂灌”,老师们可以借助新技术,精准教学。“课堂上,‘教学相长’也是显而易见的,拿起‘平板’上课,孩子们的积极性高了,教师得到正向反馈,自然会更乐于尝试新型教学模式。”

 

“教、学、考、评、管”全场景中,看得见的“成长”在不断发生。除了智慧课堂,智能阅卷系统的应用也在学校掀起高效工作的风潮。近期开展的三校联考,阅卷采用了人机结合的模式。机械劳动时间大幅减少,老师们切身体验到,阅卷也可以很轻松。

批阅结束,一份详尽的成绩分析报告随即到手。这份精准“诊断病例”,为下阶段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进度的安排提供参考,为教学质量的提升开出一份“科学药方”。学生们拿到的个性化学习手册,也不只是简单的错题集。题题都有错因分析与变式练习,助力查漏补缺。“每个孩子有不一样的作业,在以前,这是无法想象的。”潘华胜校长感慨道。

教育的智慧

是智慧地培养人

在六郎中学,每间教室都有一张特别的班级合影,身穿球衣的孩子们,怀抱足球,笑容清澈。

提起学校的足球,潘校长难掩自豪:“在这里,每个孩子都有一只足球,看得懂球,会踢球;每周都有足球课;每个班级都有球队。虽然学校只有三位足球教师,其中有一位还是数学老师兼课,但我们的球队,每年都能在区级、市级校园足球比赛中拿到好成绩。”

“还有纸浆雕塑的校本课程,这一系列的课程,立足本土资源的开发,不仅培养手工兴趣,更带领孩子们认识家乡,热爱家乡。最近,我们的老师正着手打造基于智慧课堂的纸浆雕塑课。”希望每个孩子都有热爱相伴,健康、快乐地成长,潘华胜校长介绍道,学校追求课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动育人,特别重视体育和劳动教育。

每个学生的在校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一小时,也是六郎中学的一大特色。“学生活动的时间从哪里来?这就需要减负增效。实际上,智慧课堂、智能阅卷系统、个性化学习手册的应用,都是在探索一条减负增效的智慧之路,为孩子的全面发展腾挪时空。”在潘华胜看来,农村娃的生活不应被刷题和分数占据,他坚信,用效率换时间,孩子们才有机会去发现生命中闪光的东西。

智慧学校建设,折射出六郎中学的朴素追求——回归教育本质,守住教育初心,培养真正的“人”。正如潘华胜校长所期待的那样,希望这里毕业的孩子,心中有爱,眼里有光。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