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教育资讯 > 教育新闻>正文

行走在支教路上:浅谈乡村留守儿童教育

时间:2021-05-26 15:46:09    来源:中国教育网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随着城镇化的迅速发展,大量农民涌入城市,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就应运而生。他们父母常年在外务工,孩子大都由爷爷奶奶或亲戚照料。

在学习方面,留守儿童大多表现为上课不遵守纪律,不愿主动回答问题,不能及时完成作业等。低年级的孩子本就缺乏主动学习的能力,尤其是留守儿童。他们的父母不在家,爷爷奶奶辈又大都未接受过教育,甚至不识字,根本无法监督与辅导孩子完成作业。作为老师,有时只能通过电话告知其父母作业情况,这样的间接传达,使得留守儿童学习效果不太理想。

由于父母常年在外,家中爷爷奶奶又忙于农活,这时留守儿童会缺乏亲情间的交流。这不但使他们难以感受到父母的温暖,还会影响他们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从而导致他们大多性格孤僻,不愿与人多加交流。之前在班里做过调查,发现他们都企盼身边能有父母的陪伴。在日记中出现频次多的也是有关父母的。甚者,离异家庭的留守儿童心理更加脆弱。由于长期得不到父母的关怀,他们难以形成健全的心理健康。班里有位女生是离异家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她的一篇作文。在让学生写一篇“我最高兴的事”的作文时,全班只有她一个人没有完成作业。后来她自己来向我解释说:“老师,我真的想不起有什么高兴的事。”我当时特别震惊,我心中的孩子都应该是开开心心、快快乐乐的。我以为对于我的学生来说,这个作文题很容易,更何况她可是语文课代表啊!她说,她一点也不开心快乐,每天放学都要帮家里干活,做什么都会受到批评,爷爷奶奶甚至妈妈不高兴便是打骂。令人难过的是,这种情况并不少见。

留守儿童的父母在外打工的原因无非是希望给孩子提供更好的学习和生活条件。他们以为只要生活条件好了,孩子们就能有学习和生活的保障。可他们却忽略了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尤其是像我们学校里这类偏远农村的留守儿童。大多数孩子的家离较远,年迈爷爷奶奶无法接送孩子,只能在学校附近租房子。条件好点的能住单租房,差点的就住在合租房里。他们大都以自我为中心,缺少集体意识和大局观念。育人先育德,这既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落脚点。要做到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升华学生人格。结合学校创建市级文明单位,开展“文明之星”“爸妈的好帮手”评比,要求学生从“管手”“管脚”“管嘴”做起,从“坐”“立”“行”“说”“吃”“睡”做起;结合学校经典诵读活动,推荐诵读古诗词,评选班级“朗诵能手”,每月开展“我会说”读书故事会评比,让留守儿童在优秀文化遗产中净化灵魂;利用学校乡村少年宫书法、剪纸、绘画、足球、乒乓球等社队活动,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让他们玩得开心,学得愉快,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培养健全的人,必须每个学生都拥有健康的心态,留守儿童更是如此。首先为他们建立详实的档案,经常同他们的父母保持沟通和联系,建立班级微信群。平时,多加关注留守儿童的思想动态,经常找他们谈心,交心,发现问题后做到及时有效的疏导。我为他们确立的主题分别是:适应-合群-乐学-自信-进取-自主,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把握自我。另外,还在班级黑板报上开辟“心育之窗”和“知心话”栏目,让他们从小有健康的人格。

在教学中,创造良好心境是调动学生兴趣的有效方法。课堂上,我努力创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给留守儿童充分展示机会,让他们积极快乐地投入到学习中;通过开展“我能行”活动,培养自信心。通过开展“解烦恼”活动,培养承挫能力,通过“我在成长”活动,培养进取意识,发掘留守儿童潜质;通过让留守儿童制定学习计划,适当个别辅导,培养他们自学的兴趣,并引导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比如:作业习惯、格式、错题本等,配合解决孩子的问题。

相信,只要通过多方面的努力,就一定能够给留守儿童创造出别样的一片蓝天。(作者:王子阳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