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中小学教育 > 中小学>正文

新学程研究:脑的学习是寻找与创建意义的过程

时间:2017-03-14 15:15:16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第二届“新学程大讲坛”聚焦工具改变教与学·系列报道之二

脑的学习是寻找与创建意义的过程

  美国心理学专家丹尼尔·T.威林厄姆在《为什么学生不喜欢上学》一书中指出,“大脑倾向于用记忆指引行动,而不是用思考,因为大脑需要留出足够的能量应对随时可能发生的危险”。

  [大脑首先是加工影响生存的信息,其次是加工产生情绪的信息,最后是加工新的学习信息。]

  这句话实际上在告诉我们,大脑对于信息的加工是有优先级的。脑科学和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显示,大脑首先是加工影响生存的信息,其次是加工产生情绪的信息,最后才是加工新的学习信息。而好奇心则是能够引起大脑注意的重要心理状态,孩子的学习动机往往是由好奇心激发的。        

  “我们常会语重心长地对孩子说,一定要把学习放在首位,现在看来这句话是多么的苍白无力,也多么的无知啊!”北京十一学校副校长周志英,作为“新学程”研究课题组的核心成员,最近几年一直对脑科学和学习心理学方面的研究成果非常关注。她通过阅读大量的相关书籍,并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后发现,情绪确实是影响学生学习状况的重要因素。

  [情绪学习是大脑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当有强烈的情绪刺激时,该信息将会由丘脑直接传导到杏仁核进行处理,不再经过大脑皮层做深度加工。]

  “对于学生的大脑认知而言,学习新知识并不被排在第一位,它甚至是排在情绪学习之后的。从这个角度来说,情绪学习是大脑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此,周志英解释说,教师首先需要学会如何避免让学生产生消极对抗的情绪,否则学生无法进入到真正的学习状态。同时,教师还需要研究如何让学生能产生一种积极的情绪状态,“因为在这种积极状态下,学习效率将会是成倍的”。

  研究显示,人类大脑的学习首先是寻找与创建意义的过程。如何理解这句话?周志英解释说,对于大脑而言,学习内容本身并不能反映其是否有意义,只有学习者把学习内容与自身已有的知识结构建立了联系,才会产生意义。

  因此,学生对信息的感知是否有意义,比他对这个信息的感知是否理解更重要,“因为在没有意义的前提条件下,大脑是不可能实现真正的学习的”。

  [大脑的学习过程需要经历五个环节:信息的输入、处理、编码、存储和提取。]

  认知心理学指出,大脑的学习过程需要经历五个环节:信息的输入、处理、编码、存储和提取。当进入编码阶段时,就是建构意义的过程。“当学生要处理某个信息时,这个信息是否有意义,取决于这个信息是否能与学生的已知经验建立联系。如果建立起了联系,就完成了该信息的编码,否则就无法编码,也就无法将该信息进行储存。而储存信息的过程,就是要把学生已经完成编码的信息进行网络化和结构化,形成信息间的联系,最终是为了日后的提取。只有完成了这五个环节,才真正实现了学习。

  [脑认知研究显示,从信息的输入到最终实现提取,会出现大量的信息衰减。]

  研究显示,从信息的输入到最终实现提取,会出现大量的信息衰减。如果不加干预或者指导,最终能被大脑记忆并实现提取的信息往往仅占输入信息的2%,其余的98%都会被遗忘。而有效的学习指导和教学工具,将会大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举例来说,当学生处于学习的第一个阶段,即输入—处理阶段时,提出“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刺激回忆先前的知识”,将会显著提升学习效果。

  进入编码—储存阶段时,教师如果能开发和设计出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教学工具,就能帮助学生将新知识更好地纳入已有知识体系中。比如,利用思维导图这种思维工具,可以有效帮助学生理解各个主题间的关系和实现发散性思维。

  [教师如果能开发出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教学工具,就能帮助学生将新知识更好地纳入已有知识体系中。]

  “教学一定要适应学生,而不是让学生适应教学”,周志英说,分组和合作学习是教育所有学生的有效学习方式,是进行个体差异教学的理想途径。同时,教师应鼓励多感官参与学习。

  大脑在短时间内根本无法整理、组织和储存太多的新材料,在学习了新材料后,大脑需要有休息的时间来沉淀知识,“我们给学生少量的信息、足够的加工时间和从任务中脱离的休息时间,这就使得神经元能更牢固地联结在一起,从而形成长时记忆”。

  [教师应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关注知识的结构。孤立的知识属于死板的“惰性知识”,只有系统的知识才可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研究发现,学生对所教学习内容的回忆率呈现一个金字塔形状。其中,仅仅靠教师讲授,学生仅能吸收5%的信息;学生通过阅读,能吸收10%的信息;视听并用,可吸收20%的信息;教师演示,能吸收30%的信息;学生间的讨论,能吸收50%的信息;学生通过实践,能吸收70%的信息;而学生教学生,能实现95%的信息掌握。

  由此可见,学生间的深入讨论、体验式的实践活动,以及让学生来教学生,是促进学生知识吸收、加深记忆的重要教学工具。(中国教育新闻网记者 郜云雁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