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中小学教育 > 中小学>正文

浙江温州出台新政助力民办教育综合改革“探索”

时间:2016-10-30 14:16:19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民办教育改革的“温州探索”

  “大批优秀教师流失,生源更是没有保障。”浙江省温州市中通国际学校副校长陈茂林望着新建成的一座教学楼,对学校曾经的艰难处境记忆犹新,“随着民办教育综合改革启动和‘1+14’文件出台,学校的发展才又驶上快车道”。

  所谓“1+14”文件,是指温州2011年至2012年先后出台,包括《关于实施国家民办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加快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若干意见》及14项配套实施办法、政策在内的一系列文件。

  这些文件所构成的政策体系旨在从民办教育分类管理、投资者合理回报、民办教师身份等方面入手,破除束缚民办教育发展的诸多政策障碍。

  实行分类管理,破解民办学校身份尴尬

  中通国际学校命运的起落是整个温州民办教育发展历程的缩影。曾经活跃的温州民办教育进入新世纪后随着形势变化遭遇“寒潮”,大量民办学校或倒闭或在夹缝中生存。

  进退维谷之际,“十二五”期间,浙江成为全国唯一的民办教育综合改革试点省,这一任务进而落到了温州。

  2015年10月14日,温州市成教学院一间礼堂内,来自全市700多所民办学校的董事长、校长们会集于此参加培训。大家全神贯注地听课,生怕漏掉一个细节。

  培训的内容以民办学校分类登记管理为主。此次改革中温州规定,民办学校按照营利性、非营利性分类登记为民办事业单位法人或企业法人。分类登记管理使得民办学校在享受土地、税收等优惠时不再面临身份的尴尬,更直接的利好则来自政府的专项奖补资金和以购买服务形式提供的财政支持。

  登记为民办事业单位法人的学校,可获得政府以购买服务形式提供的资金支持:义务教育阶段生均补助比例为30%至50%,学前和高中教育阶段生均补助比例为20%至30%。

  分类管理破除了公共财政对民办教育进行扶持的政策障碍,反过来民办教育的蓬勃发展又能有效缓解公办教育资源的压力,尤其是优质教育供给不足的问题。

  温州有常住人口900多万,是浙江常住人口最多的地级市,面对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公共财政预算时常捉襟见肘。与此同时,作为民营经济发达地区,温州活跃的民间资本有着投资教育的强烈意愿。

  温州原市委书记陈德荣给媒体算过这样一笔账:“公办学校培养一名小学生,市级财政需要投入1.4万元。如果补助民办学校30%,只需要4200元就可以培养一名小学生。课程一样,培养目标一样,而公共财政节约三分之二,何乐而不为?”

  集合优质要素,探索公私合作办学

  文成县振中学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民办学校,虽然刚建校一年但师资配备和各项设施已经一应俱全。文成是侨乡,学校80%以上的学生都是留守儿童。

  “如果没有文成县政府在资金、用地和政策上的种种支持,办一所民办学校不可能这么顺利。”校长王振中说。

  在文成县教育局局长王新亮看来,这源自当地对优质教育资源的迫切需求。在温州,“让教育家办教育”的理念深入人心,王振中和他的团队正好能填补这一空白,双方一拍即合。

  对此,永嘉县副县长周俊武也有深切体会,该县与上海翔宇教育集团合作创办的翔宇中学,是温州首个以公私合营模式办学的学校。

  在办学过程中,永嘉县政府出资两亿多元,提供了土地、校舍等办学资源,翔宇集团聘请名校长和优秀教师负责学校的日常教学和管理,双方约定办学20年后土地和校舍归还给政府。

  “一开始阻力很大,社会上有很多质疑的声音,甚至认为这是变相的国有资产流失。”周俊武回忆道。

  翔宇中学以亮眼的办学成绩回应了质疑。去年该校学生全市联考成绩高出市平均成绩30多分,全国初中数学竞赛温州16名参赛学生中有9名来自翔宇中学。

  “如今全县上下都发自内心地支持这项合作。”周俊武不无自豪地说。

  “政府、社会资本和教育专家三者的优质要素可以通过良性互补,在推动民办教育发展的同时实现共赢。”温州市教育局民办教育处副处长陈长河如此解读公私合作办学的意义。

  创新保障方式,打破教师二元体制

  “这个方案把我最烦恼的事情解决了。”温州乐清一所民办中学的物理教师王润秋说,“以前待遇低,工作不稳定,我们都戏称自己是‘跑江湖卖艺的’。”

  王润秋所说的方案,是指“1+14”文件中《关于进一步加强民办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实施办法》。

  按照《办法》,民办教师的工资有了指导线,社会保障方面也不再与公办教师实行“双轨制”,在职称评聘和教育培训等方面与公办教师享受同等待遇。

  过去,由于保障差、待遇低,民办学校教师的流动性极强。据温州市教育局不完全统计,民办学校教师年流动率超过10%,部分学校骨干教师年流动率高达40%。

  “民办教师队伍建设的文件在14个文件中排在第二位,可见政府对稳定民办学校教师队伍重要性的认识。”陈茂林对“1+14”文件作了这样的解读。

  陈茂林坦言,最初,包括自己在内的很多民办学校管理者和投资者对于改革抱有疑虑,“而今,更多的人则是担心万一政策出现变化导致改革无法进行下去”。

  “温州正全力以赴,争取将‘全国民办教育改革试点’升级为‘全国民办教育改革示范区’。随着改革逐步深入,难度将会越来越大,障碍将会越来越多,除了智慧和勇气,温州也需要更多的时间继续探索。”陈长河说。(中国教育报记者 李澈 通讯员 陈有为)

  《中国教育报》2016年4月13日第1版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