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中小学教育 > 兴趣心理>正文

环创“三大坑”:坑钱、坑物、坑人

时间:2017-04-15 10:08:42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环创“三大坑”

  坑钱、坑物、坑人

  随着学前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幼儿园对环境创设的重要性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也投入很大的人力物力建设环境。然而,笔者走访多家幼儿园发现,幼儿园环境创设仍存在三大误区。

  环境创设“贵”,坑钱

  近年来,斥资千万乃至过亿元来建设所谓高端幼儿园的新闻已屡见不鲜。有的县城幼儿园花费上百万移植了十多棵景观树,仅为了“方便孩子们看”,同时让幼儿园“显得有品位”;有的知名公办幼儿园不惜成本,采购大量外国知名品牌区域材料;也有中西部地区某些幼儿园花费巨额建造了湖泊河流、亭台楼阁。连一些外国幼教专家在参观时,都不禁纷纷感慨中国幼儿园条件之优厚、建造之豪华出乎意料。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城乡二元结构明显,地区差异巨大,幼儿教育整体水平仍较落后,许多地区的幼教事业亟待发展。所以,在环境建设中厉行节约,不盲目攀比,是十分必要的。花费巨大未必就对幼儿的发展有利,低成本的幼儿园环境也可以具有高质量的教育水平。我国提出建设广覆盖、保基本、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就意味着幼儿园环境创设不搞面子工程,不过分追求设施豪华,在保证基本物质条件的基础上,更要注重教育内涵的发展。

  那么,在进行幼儿园环境创设时,我们不妨自问:是否简单易得?是否可以制作而非购买?是否容易清洁和维护?是否可以废物利用、一物多玩?

  环境创设“乱”,坑物

  在“不差钱”之后,是否就收获了良好的幼儿园环境呢?现实却是怎一个“乱”字了得。有的幼儿园环境创设没有整体规划,布局随意,缺乏一致的内在教育理念,社会上流行什么就盲目跟风。走进幼儿园琳琅满目,环境超载,视觉轰炸,区域间缺乏统筹,材料疏于管理,不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需要。

  当然,幼儿园环境缺乏整体规划的责任,并不全在幼儿园的身上。许多园舍在规划建设时,并未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幼儿园建设标准的规定,也未能邀请幼儿教育专业人士参与其中,使得幼儿园在接手园舍后,不得不面对众多设置不合理却又已成定局的空间场地,于是只得“螺蛳壳里做道场”,勉强创设环境。

  基于对已有问题的反思,提出以下建议:

  不要生搬硬套某种模式。要思考怎样做以及为什么要这样布置环境,这不是一个一步到位的过程,而是一个学习并不断做出调整的过程,在不断改造的过程中找到最佳的创设方案。这还将会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要根据其间幼儿的活动对环境做出相应的改变,因此还要考虑现有规划是否为今后发展留有可能性。

  规划合理有序的环境布局。在考虑幼儿园的固定特征、幼儿不同活动的特点和区域之间相互联系的基础上,有策略地划分区域。灵活地使用可移动的区域间隔物,设立清晰的区域分界,配合调控区域内的幼儿密度。此外,合理储物,玩具、材料分类整理,有固定的摆放位置,并用图片、符号等幼儿能够理解的标志做标记,便于幼儿主动发现、自由取用、方便归还。

  设计美观愉悦的园所环境。应重点避免过于拥挤、堆砌、零乱的布置,干扰幼儿专注学习,并注意噪音对幼儿的影响。在美观的环境里,那些令人愉悦的芳香、动听的声音、有趣的色彩、植物和动物、变化的光影以及丰富的触觉经验,都被精心设计,每个元素都被用来创造美丽与和谐。

  充分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根据幼儿的生活和兴趣布置环境,遵循幼儿的逻辑而非成人的逻辑。装饰高度应以幼儿的视线为标准。如墙面布置,但凡是打算给幼儿看的,就应当挂得低些,使幼儿看的时候,无需吃力地高仰脑袋。操作材料和图书要放置在幼儿触手可及之处。尊重幼儿认识事物直观的特点,布置多采用图画和可操作的实物。尊重幼儿的情感需要,幼儿有情绪放松和独处的需求,喜欢相对私密的空间,他们不断地寻求让自己有安全感的场所,如房间的角落、钢琴后面的空间、走廊的尽头、桌子的下面,因为物理空间也是幼儿心灵的港湾。教师可以用大型的硬纸板箱子,挖出窗户、门,里面放置垫子,设置成仅供一两名幼儿使用的隐秘空间,也可以用楼梯拐角、挂帘间隔、支撑帐篷的方式来设置隐秘空间。还可设置一些供幼儿发泄情绪、释放压力的区域,这样的隐秘空间能够满足幼儿躲藏的需要,使幼儿得到心灵的抚慰,但教师要注意能够看护到隐秘空间中的幼儿。

  环境创设“累”,坑人

  说起幼儿园环境创设,教师们往往有一个共同的感受——累,那真是做不完的材料,加不完的班。可是,教师们冥思苦想、殚精竭虑所创设的环境,并未成为幼儿的乐园。出现这一问题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在幼儿园环境创设的过程中,幼儿的主体性被忽视,环境创设变为教师单方面的负担;另一方面是因为许多环境的设置仅为装饰,不能引发和支持幼儿与环境进行教育意义上的互动,这其实也构成一种隐性的资源浪费。

  要化解这一问题,就必须将教师单方面的“累”转变为幼儿发展与环境之间的双向互动:

  幼儿参与环境创设。浙江省特级教师朱静怡曾举过这样一个例子,教师为了在教室中布置一棵大树,剪了上百片树叶,实在辛苦,可是为什么不把剪树叶的工作交给幼儿来完成呢?这项工作对教师来说,是低水平重复的机械劳动,而对于幼儿来说就不单单是用来装饰,更是发展的机会,发展精细动作和手眼协调的能力。幼儿面对亲自布置的教室,难掩兴奋和自豪,在百余片树叶中找寻着自己的作品,拉着前来接送的父母参观自己的班级,那是多么激动人心的场景。倾听和采纳幼儿的想法,让幼儿参与到环境创设中来,不仅可以给幼儿提供参与活动的机会,发展动手操作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能满足幼儿自我表现的愿望,增强幼儿对环境的兴趣,主动关心、爱护良好的环境。

  环境引发幼儿探究。幼儿园环境要满足幼儿体验的愿望,一定是要可玩的,可以操作摆弄的。幼儿认识世界的方式是感性的、具体的、形象的,好动是幼儿的天性,动手操作是幼儿学习的主要方式。此外,幼儿还可以在环境中进行持续性探索。植物角一盆生了蚜虫的蚕豆,从幼儿发现蚕豆宝宝“生病”,产生强烈的同情心和探索兴趣,想尽办法为蚕豆“看病”——继而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找到“病因”,尝试各种途径来为蚕豆宝宝“治病”——最终,蚕豆宝宝恢复健康,幼儿继续饶有兴趣地观察蚕豆的生长过程。这样的探索发现过程,比起只是将生长不佳的蚕豆丢掉换新,不知道要有效、有趣、有价值多少倍呢!

  (作者:王亚珺,单位:南京晓庄学院教师发展学院)

  《中国教育报》2017年2月26日第2版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