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上海市委书记韩正出席人代会审议,听到代表反映自家孩子每天晚上10点半睡觉、5点起床,赶2个小时作业再去上学时深感震惊。结合社会上对校外培训市场异常火爆现象的热议,就减负和整顿校外培训市场提出要求。上海教育界雷厉风行,《文汇报》就此进行了连续报道,给人感觉大有向减负发起攻坚战之势。然而,如今减负面对的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再说减负也不是什么新话题,历史上数次减负,没有一次实现所谓彻底减负,只不过是变了一种存在方式。因此,对于减负这个恒久的话题,必须倚重辩证法,才能找准对策:该减的坚决减下来,该增的也要切实增上去,一时半会减不下来,也只能且行且减。
存量减,增量增
存量减,就是指尽可能减少现存主流应试教育所带来的低效率、机械、苦闷、乏味等负面负担。这些负担不仅不能转换为正能量,相反会耗费过多的心力和精力,严重的会摧残人的身心健康。上海学生参评PISA取得优异成绩不假,可上海学生在校学习时间长,学业负担重也是不争的事实。由此衍生出的问题是,上海学生PISA成绩的取得,是以身心健康的损害和少年时光的扭曲为高昂代价的。基于我们对严酷应试升学竞争现状的观察,要想将这部分存量完全减下来,没那么容易,只好采取迂回战术,且行且减。
增量增,则是指要确保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教改科目教学与实践得到贯彻落实。最近,还有一则消息颇为引人关注,那就是上海数学教学在英国大受欢迎。与此同时,参与该项目互动的中方老师均表示,英国教学模式的优势是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小组学习等综合能力强,这些正是我们所欠缺的,也是近年课改所推崇的。例如,讨论式、互动式教学,初中设科学、研究性学习、通用技术、信息技术、综合社会实践课,以及与之配套的学分制、选修课等。遗憾的是,这些体现综合能力的课程,普遍不受重视。据此,减存量不仅是要把学生从大量繁重低效的应试劳动中解脱出来,更是为了腾出时间和精力,修好课改课,提升综合素质,为每一个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低幼减,中高增
与西方教育相比,我们最大的失误是在低幼学段。本该在玩中学、乐中学的时候,却因过早加压,致使孩子不仅失去学习的乐趣,而且失去童真童趣。而在中高学段,该负重的时候,却有所懈怠。特别是完成高考使命进入大学校门后,本该借势而为,发愤读书为日后继续深造或就业做准备的关键时刻,很多学生却迷失了方向,找不到自我,甚至扬言学够了,完全不在状态。它的危害是极其严重的,直接影响了我国高等教育的质量和水平,这是一种本末倒置。
低幼学段,适当的游戏玩乐,是孩子与生俱来的有机需求,能促进身心发育和生命成长,且有利于心智与思维的发展。低幼减,就是指要将低幼学段不该承受之重减下来,还快乐健康成长的童年给他们,培养他们积极阳光的心态、饱满的精神面貌和充沛的学业动力,为实现中高增做准备。
家长减,学生增
这些年来减负一个诡谲的地方是,政府出于孩子身心健康的考虑,三令五申严禁补课,可每每站出来反对的正是家长。不是这些父母不心疼孩子,而是面对严酷的升学竞争,顾不了那么多,只要听说人家孩子补课,他们就会像热锅上的蚂蚁,争先恐后给孩子报班。这一点恰恰被商家利用,放出培训学位“一位难求”的假象,加剧家长的恐慌心理,结果是商家赚得盆满钵满,家长沦为“冤大头”却浑然不知。所以说,减负的主要对象是家长。
其实,大多时候都是家长多虑了。要知道90后、00后,早早就意识到未来所要面临的竞争与挑战,早就有自我加码的意识。这一点已经表现得很突出了:以前是家长逼着孩子上培训班,现在,越来越多孩子主动请缨,自我加压和自我增负。鉴于此,家长无需再做加法,而是要做好减法,帮助孩子舒缓压力、排解焦虑。家长减、学生增为的是培养孩子自主判断、自我决策的能力,学到安身立命的真本事,这才是受益终身的教育。(作者黄建海,系本报特约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