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足球“做强分子”仍任重道远
——访中国中学生足球协会秘书长李连江
2017年中国中学生足球协会杯(下称协会杯)日前在广西北海落下帷幕。资深校园足球工作者、中国中学生足球协会秘书长李连江在杯赛举办期间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当前校园足球在全国各地开展得红红火火,但要做强校园足球的“分子”仍任重道远。
李连江说,经过十多年发展,中国中学生足球协会的会员单位从原来的几十个发展到如今近200个,参赛球队水平越来越高,涌现出一批有潜力、有特点、技术好的小球员,协会杯也已成为全国中学生足球的一大品牌赛事。
今年协会杯期间,主办方组织召开了初中组和高中组两场座谈会。李连江在座谈会上表示,校园足球要“做大分母”“做强分子”,中学生足球协会的会员单位应该主动承担起“做强分子”的责任,努力提高校园足球的竞技水平。
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日前提出,争取在今年完成建设2万所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的目标。李连江认为,国家对校园足球的资金投入是有限的,希望校足办在做好校园足球推广普及的同时,也能在资金和政策上对承担“分子”责任的足球传统学校有所侧重。
李连江也坦言,要做强校园足球的“分子”,仍面临许多现实的难题,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教练师资问题。有的学校想聘请从职业队退下来的专业教练,既没办法解决编制问题,也无法提供有竞争力的薪酬。目前校园足球的师资力量缺口比较大,质量也参差不齐,有的体育老师甚至不是足球专项出身。“有的学校现在配备了外籍教练,这是一种办法,但更重要的还是提升本土教练的水平。”
从人大附中的体育教师到体育处主任再到副校长,作为一个在教育系统耕耘了40多年的足球工作者,李连江十分关心学生们的出路:“在学校练足球的孩子,无非就两条出路,一条是进职业队,这部分毕竟是少数;另一条就是上大学。”
李连江说,现在高校的体育特长生招生名额比较有限,一般是总招生人数1%的比例,这里面还不完全是足球专项的学生。“当老师的当然希望看到孩子们进好的大学,但现在招足球特长生的好大学就那么几个,名额还特别少。希望随着校园足球的蓬勃发展,会有越来越多的好大学向足球特长生敞开大门。”
李连江还谈到了如今校园足球竞赛体系的“倒挂”问题:“目前,在全国层面上,开展得最普及的是大学和高中的足球联赛,初中的联赛仅仅是刚起步,小学还没有全国联赛。6-12岁是球员发展的黄金时期,按理说小学和初中的足球运动应该成为金字塔的基石,但如今却是个‘倒挂’的情况。”
这种“倒挂”现象在今年的协会杯也同样存在:高中甲组、乙组共32支队伍,而初中组只有16支。为了扭转这一现象,赛事主办方打算把将来协会杯初中组的参赛名额逐步增加到32支。
今年上半年,中国足协推出的全国区域性青少年主客场制联赛“全国青少年男子足球超级杯赛”即将打响,除了参加全国U系列锦标赛的队伍外,学校队伍也将加入其中。李连江认为,这项全新的赛事,将让学校队伍有机会与U系列球队一较高下。虽然校园队伍可能实力会处在下风,但这样的赛事只要坚持办下去,对校园足球水平的提升一定是有好处的。(新华社记者 钟泉盛 郑道锦 卢羡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