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中小学教育 > 兴趣心理>正文

“临门一脚”听中来

时间:2016-12-15 07:42:49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绿茵赛场上,最夺人眼球的莫过于交锋两队历经奋力拼抢,将球带到球门前,一记抽射,球在空中划出美丽的弧线后,稳稳破门而入!一刹那间,全场沸腾。球员兴奋地狂奔、跳跃、喜极而泣;队友们兴奋地追赶、拥抱,欢呼雀跃;观众们兴奋地挥舞、狂叫,欢声雷动。

  足球赛场上临门一脚的魅力实在太大!看起来只是一瞬间,可是只有功夫深厚,方能胜券在握。课堂教学亦如此。

  由此,我想起了一位老师上《“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课的情景。

  课堂上老师先引导学生感悟母亲对巴迪写的第一首诗的赞赏,学生读中理解、感悟,将母亲兴奋的心理、巴迪腼腆自豪的内心体会剖析得淋漓尽致。课堂上老师如和煦春风般地引导,学生如渴饮甘霖般地学习,课堂如潺潺的溪水缓缓流动着。

  “孩子们,对于巴迪写的这首诗,父亲是怎么评价的?”老师话锋一转,“我看这首诗糟糕透了。”另一个学生答道,“父亲把诗扔回原处。”“父亲的评价是不是很武断?”“不是!”学生异口同声。老师接着问:“你是从哪些语句看出来的?”一生站起来:“‘我把头埋得低低的。诗只有十行,可我觉得他读了几个小时。’我觉得父亲在这几个小时里在字斟句酌。”大概是受这个学生的影响,另一名学生也回答道:“我也觉得父亲在几个小时里在一字一句地看巴迪写的诗,甚至连他的标点符号都没有放过。”

  ……

  听到这里,在座的老师,当然也包括我,都替讲课老师捏了一把汗。这可是决定老师讲课名次的赛事啊,眼看这节课能按预设顺利完成,没想到学生在这节骨眼却“节外生枝”了!这位老师会怎样处理呢?我的心不由揪了起来。

  正想着,只见老师走到回答问题的学生面前,摸摸他的头,微笑着说:“再读读这句话,从这个‘读了几个小时’中你能读懂什么?”老师慢慢地等待着,静静地聆听着学生的读书。片刻之后,“老师,不是父亲读的时间长,而是巴迪自己紧张,才觉得时间过得很慢。”这个学生刚说完,另一个学生站起补充道:“父亲不是真读了几个小时,是巴迪自己太紧张了,他太急切的希望得到父亲的赞扬了。”在老师的引导下,教学重回到既定的轨道。老师接着问:“是的,有巴迪的紧张,但我想也有父亲的思考,对吗?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个句子。”学生齐读后,“父亲会思考什么呢?让我们走进父亲的内心。”学生倾听、思考、交流,思辨的力量在课堂中荡漾。“孩子才8岁就能写诗,很棒,怪不得妻子那么得意。我不能表扬,滋长他的骄傲。”“儿子小小年纪就能写诗,可是诗那么糟糕,我再表扬他,他一定会翘尾巴的。不行,我得给他泼泼冷水。”……“我想请问这位父亲,你这么严厉地批评他,不怕他从此失去信心吗?”“只有这样,巴迪才会不断修改,才有进步!”“现在我们知道,巴迪的成功同样也离不开父亲不近人情的批评”……老师微笑着,“同学们,正是因为我们用心读书,抓住关键句子,走进人物内心,感同身受,才体会得如此深刻。真是一群会读书的孩子!”

  课至此,我的心终于放下了。深为这位老师临门一脚的教学智慧赞叹。

  “耳朵是通向心灵的路。”正是因为这位老师善于倾听,才会关注学生,及时捕捉到学生“闪光”的真正的困惑——学生理解的不够深刻;正是因为这位老师用心倾听,才能在课堂上发掘孩子们的真思考,聆听到他们的真想法,进而真正走进孩子的心灵,适时发挥老师的引导作用,并以此为教学的切入点,进行恰到好处、恰逢其时的引导,从而让课堂峰回路转,柳暗花明。

  细细想来,我们的课堂充斥着太多的光影声色、环绕着小组讨论的言不及义……老师急着追问,急着完成自己的教学设计,急着向学生寻找心中正确的答案,很少去认真倾听学生的声音,很少通过有质量的评价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享受到思考带来的成长的力量。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潜能、自己的特点。好的教育,应该让每一个人都能够发现自己,找到自己,成为自己。”朱永新教授这样说。那就让我们的课堂慢一点、再慢一点,我们的老师静一点、定一点,真正关注到每位学生。只有用心倾听孩子的声音,只有细心关注孩子的内心,才能在课堂上教学相长,才能在关键时刻收获“临门一脚”、破门而入的绚烂乍现。(作者:杨冬梅,单位:湖北枣阳市第一实验小学)

  《中国教育报》2016年11月30日第9版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