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游戏活动中,教师在什么情况下退居“幕后”,默默关注,让幼儿自主游戏?在什么时候需要现身“台前”,提供支持?把握“进”和“退”的时机与策略非常重要。
自主游戏时间开始了,中班“流行美”区域里,男孩乐乐、女孩果果从柜子里拿出放着头箍、发卡、发夹、镜子的塑料筐,玩了起来。乐乐把一面小圆镜靠墙放着,对着镜子打扮自己。他先拿了一个粉红的发夹,一次又一次地往短发上夹,都落空了。接着,他换了一个蓝色的,看了看,把蓝色的一面朝上,还是没夹上。他把蓝发夹放进篓子,又换了一个大红色的,刚开始没夹上,拿下来看了看后,他把夹子有开口的一面朝里,躬着腰,低下头,对着镜子夹上去了。
【点评】班级教师告诉我,“流行美”是刚刚创设的区域,现在还只是一个框架,幼儿喜欢什么材料,愿意怎么玩,她也在观察。“在观察、了解幼儿游戏的基础上确立支持策略,才能真正起到推动幼儿游戏发展的作用。”乐乐在尝试夹发夹时,几次“失败”,教师淡定地看着,既没有出声提醒,也没有伸手帮忙,等待男孩自己在摆弄发夹、尝试错误的过程中,发现材料的结构特点,学会驾驭材料。
男孩青青来了,他一眼相中了带箍的粉色头花,往头上一戴,转身,侧头,伸出两根手指放在腮边,亮相般地看着教师。教师喝彩:“漂亮!”青青见乐乐头上戴着一个不住闪烁光芒的“皇冠”,就一把抢过来,说:“我也要这个!”乐乐喊了一声“老师”,声音拉得挺长,是求助的语气。教师问:“谁先拿到‘皇冠’的?”没有人回答。乐乐说:“我们来石头、剪刀、布。”果果一把从青青手上拿过“皇冠”,说:“先放我这儿!”两个男孩玩起了猜拳游戏,青青把手藏在身后,看乐乐出了“布”,才伸出两根手指——剪刀。乐乐说:“你耍赖,你后出的,重来!”青青不说话,也不重来。乐乐看着他,也不说话。果果注视着他们,一声不吭。片刻,青青转头到篓子里去翻找别的头饰,果果把“皇冠”还给了乐乐。
【点评】青青戴上粉色头花后感觉很美,希望得到教师的肯定,教师简短的回应切合幼儿心理。乐乐的“皇冠”被抢,希望教师主持公道。教师没有武断地指出谁对谁错,而是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回忆日常规则。乐乐提议用猜拳的方式来决定“皇冠”的所有权,这是对青青的妥协和让步。这是孩子们自己的游戏,他们有自己解决问题的方式。当青青“耍赖”被同伴揭穿,三个孩子沉默相对时,教师很明智地管住了自己的嘴和手,静观其变,相信孩子们会以自己的方式圆满地解决冲突。果然,事情以青青知错退让、果果公正“裁决”顺利解决。
女孩兰兰来了,看到区域里没有空椅子,就扭着身体撒娇似地说:“我没有椅子坐呀!”三个孩子忙着打扮自己,没人理她。教师说:“自己去拿一把嘛。”兰兰搬了一把椅子坐下。两个女孩玩了一会儿,争抢起了青青戴过后又放回篓子里的粉红头花。男孩则抢起一面大的方镜子。教师说:“你们互相打扮嘛。”见四个孩子继续争抢,教师又说:“你给我打扮,我给你打扮。”幼儿不作声,但是停止了争抢……
【点评】兰兰以撒娇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诉求而没有得到同伴应答,教师通过言语提示,让她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在此前的观察中,教师已经发现了游戏材料的不足,她把幼儿的争抢行为归结于此,适时提出了“互相打扮”的建议。建议提出后,并未立即被采纳,幼儿继续争抢,难道是没有听懂?教师以更加浅显的语言继续提示:“你帮我打扮,我帮你打扮。”相互打扮既可以暂时解决材料缺乏的问题,还可以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为角色分化(扮演)积累前期经验。
在游戏过程中,孩子们对于成人空间距离的接近、较长时间的观察,处之泰然。一方面,他们专注地进行着自己的工作,好像忘掉了教师的存在;另一方面,他们又随时保持着和教师的互动。在他们眼中,教师是可以随时随地为他们提供支持、帮助的“资源”,这应该得益于教师进、退时机的准确把握以及指导的得法。(作者系江苏省泰兴市市级机关幼儿园副园长)
《中国教育报》2016年10月30日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