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班级座位的编排调整,是备受学生和家长关注的问题,也是班主任的一项重要工作,有时还会成为一项棘手的任务,因为,每个学生对座位的位置、同桌的人选都有不同的要求,但由于客观因素限制,他们的要求不可能全被满足。所以,班级座位编排也是一项非常考验班主任智慧的工作。班主任不妨打开思路,将座位编排与学生的长远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将其变成一次生动的成长教育机会。
情景再现
座位调整藏着成长机会
新学期开学,我告诉孩子们:要重新分组,调整座位。具体方法是:先由经过全班竞选胜出的六位组长各自在全班范围内挑选一位合作默契的同学做副组长,组员则按大家的兴趣、爱好、男女生比例平均分配。
我首先点了各项表现在班级里都处于中游水平的小隽,告诉他可以去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小组。小隽不敢相信地看看我,旋即跑到了组长柏桦的身边。
当我点到第3个孩子的名字时,秋廷高高地举起了手。我立即问他想选哪个小组。没想到,眼神在两个小组间徘徊的秋廷拿不定主意了,看他在犹豫,我让他再好好想想。
随后,全班孩子都举起了手,我加快了点名速度,一时间,教室里到处是闪动的人头和身影。
就在泽彦小组快要组建成功之际,一翀跑过来对我说:“李老师,虽然我被雅泓选去做了副组长,不过我还是想去泽彦小组做一名普通的组员,因为我觉得跟他在一起学习特别愉快。”我告诉他可以去找同学交换,前提是保证雅泓小组有合适的副组长。没多一会儿,一翀就满足地站在了泽彦小组组员的位置上。
很快,6个小组都组建成功,孩子们找到了自己的新座位。望着一双双神情各异的眼睛,我请孩子们说说对于刚才这件事的看法。多数孩子表示喜欢、新鲜、有趣、满意。此时,执信一字一句地说:“其实我非常想跟蔚然一个小组,可惜我想加入时,他们组的男孩子已经满了,而且我还非常喜欢我以前的小组,真想和大家坐在一起。”
秋廷的手举再次举了起来,他说:“我觉得非常遗憾,本来我是有机会选到我满意的小组的,可是第一次选时,我犹豫了,后来再想加入,已经来不及了。”
我来到孩子中间,认真地告诉他们,从刚才的这件事情当中,李老师想和大家分享6个关键词:选择。今天,我们在选择新的座位,新的小组,而未来的生活中,还会有许多的事情在等待着你去选择,需要为选择负责的,只有你自己;离别。今天,有些同学像执信一样,对于和从前小组里的伙伴离别感觉难过。可是,有朝一日你会发现,今天的离别与今后生活中将要面对的离别相比,或许是微不足道的;珍惜。既然生活中有那么多的离别和伤感无可回避,就让我们学会珍惜。机会。对于“机会”这个词,秋廷今天的感触应该是最深的,好机会从他的身边稍纵即逝了。请从现在开始,努力为下次机会做好充分的准备;争取。今天,一翀放弃了雅泓小组副组长的身份,争取到泽彦的小组当一名普通的组员。他的心满意足告诉我们,改变现状需要挑战的勇气和放弃的决心;适应。我们没办法让所有喜欢的同学都坐在自己的身边,但我们可以让自己喜欢上坐在身边的每一个同学,也可以想办法让他们都喜欢上自己。这就叫做适应。
分析解答
调座位是践行教育民主的契机
编排座位是班主任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该如何利用这一契机让每一个学生的身心都得到发展呢?
班主任要有教育民主意识
班主任的民主意识体现在教育行为的民主之中,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教育民主。要真正做到教育民主,班主任就必须做到让学生民主参与班级事务与管理。座位,是一个教室当中最显眼的公平,更是班主任进行民主教育的最佳阵地。在编排座位的过程中,班主任要摆正自己的位置,不强迫命令,不包办代替,而是尊重学生,相信学生,依靠学生,时时处处想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民主权利,使学生在选择座位的过程中产生深切的体验。
构建“班级公民社会”
在公民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关注的今天,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应该是每位班主任自觉思考的课题。小班级,大社会;小座位,大学问。看似简单的座位编排,其实蕴含着社会生活的大学问,涉及着公民社会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的话题。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编排座位的过程,其实也就是“班级公民社会”的构建过程,组建新的学习小组,选择新的学习伙伴,完全可以成为向学生渗透公民意识,帮助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生活的最佳时机。这不仅避免了一味用抽象的道理、僵硬的教条去约束、规范学生的言行,也有利于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态度观的培养。
策略引导
座位编排要尊重学生的发展需求
改变传统的思维习惯
长期以来,由于工作的惯性思维,致使我们总是想超越问题的条件、内容,得到普遍性的教育方法,寻找“放之四海皆准”的教育模式,将教育艺术简化为加工技术。座位编排时,学生“被编排”,班主任也在被动地做“编排”。然而,教育是人与人之间的精神联系,教育对象的多样性、复杂性、发展性构成了教育内容的千姿百态,挑战着我们的惯性思维。那种仅凭传统、单一的思维习惯编排座位的班主任,永远只能停留在教育技术的层面,唯有把学生当成鲜活的生命体,尝试改变自己的思维习惯,构建起与学生互动与对话、生成与反思的教育模式,创设将认识性实践、社会性实践相整合的教育过程,才能真正意义上地趋近于教育艺术。
着眼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在个人品格、学习能力水平等因素相近的情况下能否更快、更好地适应社会、融入社会是一个人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作为班主任,我们要深切地认识到,小学阶段是一个人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形成个性特长的奠基时期,班主任应着眼于学生适应社会素养的形成,不失时机地促进学生全面、高质量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教育过程中积极思考“我能培养出怎样的人?”“我该怎样培养人?”养成了这样的思考习惯,我们的眼中就有了生命,班主任工作就有了方向,就能够着眼于学生个性发展、长远发展的需要。
延伸
帮学生培养正确的座位观
调整座位的最高境界是按学生身心发展需要调整。其实很多时候,家长、学生甚至是教师自身对座位的理解都有一些错误的认知。主要的误区有:认为孩子坐在教室前排靠中间的位置,更有利于注意力集中,更能获得老师的关注,更容易取得好成绩;找一个成绩比自己好的或行为习惯好的同学成为同桌,才能提高自己的成绩。在很多班级中,某些座位被定义成了“黄金位置”,一些成绩好、规范好的同学被当成了最佳同桌人选。正因为这些错误的观点,调整座位才被当成班级管理中的一个棘手问题。
其实,比调整座位更重要的是我们要教育学生养成有正确的座位观。告诉他们选择座位时,不能简单地考虑个人关系,也不能考虑兴趣爱好。要让学生知道,和不同的同桌坐更能促进思维发展,完善性格和提高能力。还要让学生明白,坐在一些容易被老师们忽视的角落,反而能提高自身的适应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
当学生形成了正确的座位观以后,座位就不再有好坏之分,班主任就可以根据班级发展和学生发展的需要调整学生的座位。在对待座位问题时,学生改变的不仅是一种思维,同时也能得到更多的历练。(深圳市福田区教育科学研究院特级教师 李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