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中小学教育 > 兴趣心理>正文

北京市首批“百年学校”有哪些

时间:2016-11-14 09:09:46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按照各学校实施近代学制的起始时间,33所“百年学校”中有24所学校实施近代学制都发端于1900—1920年之间,除第一实验小学(国立北京高等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始建于1912年外,其余23所都集中于前十年间,在1900—1910年之间被冠以“小学堂”“中学堂”的名字,如宗室觉罗八旗中学堂(一中)、五城中学堂(北师大附中),畿辅学堂(十四中)、顺天府学(府学小学),京师女子师范学堂附属两等小学堂(第二实验小学),内务府三旗第六初等小学堂(皇城根小学),北洋官立第一小学堂(西城区顺城街第一小学),八旗第四高等小学堂(西四北四条小学),京师官立第一初等小学堂(宣武师范学院附属第一小学),北京地方官立小学堂(顺城街第一小学),健锐营高等小学堂(香山小学),宗室觉罗八旗第六高等小学堂(红庙小学),顺义高等官立高等小学堂(仁和中心小学),回民初等小学堂(昌平西贯市回民小学),黄村初级小学堂(大兴一小),密云高等小学堂(密云二小),延庆县高等小学堂(延庆一小)等。其余还有9所教会学校,除了鲁迅中学起源于1901年建校的笃志小学,其余8所教会学校最初多以蒙学馆的形式出现,但由于在传授教义之外均初见端倪教授简单的学科课程,如果以此判断他们实施近代学制的时间,那么这些学校多发端于1860—1870年代之间,包括蒙学馆(1864年,北京市第二十五中学)、贝满女校(1864年,第一六六中学)、崇德学校(1874年,第三十一中学)、潞河中学校(1867年,潞河中学)、美以美会蒙学馆(1871年,汇文中学)、(1864年,灯市口小学)、瞽叟通文馆(北京盲人学校)和蒙学馆(1871年,汇文第一小学)等。

  这33所学校的办学起源基本可以分为两类,即官立学校和私立学校。第一类为省、府、州等政府出资,1901年学制改革建立或更名的官立学校 ,占到33所学校的22所,如京师公立第一、二、三、四中学(北京市第一、二、三、四中学),公立巴氏觉罗学堂(前门小学),京师公立第十六初高级小学(金台书院小学),官立畿辅学堂(北京市第十四中学)等等。这些学校的办学主体大多是直隶省,多将原来的书院改为学堂或设立学堂,如畿辅学堂(北京市第十四中学)和五城学堂(北师大附中);或是某一行政部门主办,如北洋提督衙门学塾(西城区顺城街第一小学)后改为北洋官立第一小学堂。

  第二类是属于私立学校,多由基督教天主教教会创办,为了传播教义,或为贫苦子弟开设的免除学费的启蒙教会学校,如育英男校(北京市第二十五中学、第六十五中学)、贝满女校(第一六六中学)、崇德学校(第三十一中学)、崇实中学(第二十一中学)等。民间募捐建立的私利学校有2所,如怀柔县高级小学堂(怀柔一小),西贯市清真寺初等小学堂(昌平西贯市回民小学)。

  可以看出,在实施近代教育的过程中,一方面清政府积极地进行学制改革,出资支持学校改制,显示了兴办教育推动社会发展的意识。另一方面,教会等私立学校也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在中国教育近代化的过程中,私立学校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京师督学局统计,1906年至1908年间,京师督学局所属的私利小学堂从9所增加到93所,增加了足足九倍余,而官立和公立小学堂则分别增加了4所和2所。这些私立学校,大多引进西方课程,中西方教师兼收,培养了一批高素质的学生和教师,为探索近现代教育的培养方式,中国教育近代化起到了重要作用。

  《中国教育报》2016年10月27日第12版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