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中小学教育 > 兴趣心理>正文

精准教育服务从简单的分数到个性化诊断

时间:2016-11-14 09:09:55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精准教育服务从简单的分数到个性化诊断

——访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执行主任、教育学部副部长余胜泉

  新中考政策规定,在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各门科目合格的前提下,可以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选择录取计分科目的机会。伴随着选择而来的是问题与挑战:学生如何决定自己的选考科目?如何构建完善的基础知识体系?同时权衡每个科目所投入的时间,以获得最优分数,如何了解个性特长,将学科学习和兴趣爱好结合?选择意识和选择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怎样快速适应考试改革是摆在学生、家长、教师面前的难题。

  告诉你分数背后的自己

  记者: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知识、信息和数据正在以指数形态加速膨胀。应用大数据助力中考改革,可以提供怎样的支持?我们正在进行哪些方面的探索?

  余胜泉:教育大数据实际上不仅仅是数据量大,其实更强调是全样本、全过程的数据,主要是来源于过程性、及时性的认知、行为和现象记录。可以分析微观个体的学生的特征,发现共性背后的个性。利用大数据,可以全程跟踪记录学习者的学习路径和学习交互过程,可精准诊断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和能力素养发展情况,为教师教学提供参考,成为教师日常教学质量监控的指示器,教师可以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数据,提供个性化、适应性的学习指导服务。学习者可以根据对这些过程性数据的分析,结合自身的学习需求,选择最合适的学习内容,选择最好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路径。数据分析技术使得为学习者提供及时的个性化反馈成为可能,提供精准的教育服务成为可能。不久,我们就会看到,对学生的评价,不是简单的一个分数,而是一份包括各方面发展情况的可视化诊断分析报告。

  凭借考试,学校可以得到学生一个时间截面的数据,这个数据只代表学生的某一时刻、某一方面的状态,而这个数据背后所代表的个体的特征、动态的信息是被忽略的。比如,在一次考试里,两个学生的数学都得90分,可能对于教师而言,他们的学科能力没有什么区别,但是实际上这两个学生可能具有完全不同的学科能力和素养。教师如何在有限的经验、能力和精力条件下,精准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学情?借助于大数据工具,通过采集学生全学习过程的数据,形成对学生知识、能力、素养的可视化诊断分析,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科优势,提供优质、可获得的资源与服务。这是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正在做的尝试,在北京市教委、北京师范大学的支持下,“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研发的“智慧学伴”平台致力于建立学生在线的体检中心和化验室,以科学的测评,收集学生心理、行为等表征信息,对信息进行分析并建模后,揭示学生心理、认知、情感等各方面的特征,供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

  帮助学生学会选择

  记者:中考改革要求学生根据兴趣来选科。学生需要精准了解自己,提前知道自己的强势学科,大数据在这方面如何提供帮助?

  余胜泉:这对于学生而言,更多选择空间和选择权意味着更多展示自己的机会和平台。如何选择参与计分考试的科目更容易得高分,成为学生们最关心的问题。不难看出学生想在中考中得高分,对于有自己特长学科的同学更有优势。按照北京市的中考试点方案,按100%和80%折分的科目必须分数比较高,确保这两个科目分数较高,是整个“五选三”优势的最重要原则。学生提前知道记得优势学科,用自己的优势参与竞争,让劣势打折,从而展现出自己最好的方面。

  未来教育高精尖中心组织实施的“互联网+助力通州区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项目”已在通州启动。项目覆盖通州初一、初二全学科、初三化学、部分高一化学学科,基于学习过程数据深入开展学情分析工作。项目将采集学生全学习过程数据,诊断与分析学习问题,进行知识与能力结构的建模,发现与增强学生优势学科的学科素养、学科能力。采用教育大数据分析、知识语义推理等智能技术支撑平台,呈现个性化的分析报告。报告包括学生总体评价、个人知识地图、学科素养、非智力因素等内容的可视化图表,借助大数据分析工具,能够进行科学的诊断、真实的数据采集、可视化的分析,帮助教师进行精准教学。学生将获得在线诊断、能力建模、查优鉴短、精准学习等互联网服务。在学科分析的基础上,平台可以精准提炼出学生的学科优势和问题,从而为学生中考选考优势科目提供预测。平台根据测评结果,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为其推荐有针对性的教学资源和双师服务,帮助学生及时解决学习问题,致力于让每一个学生都向更优秀的方向发展。(本报记者 靳晓燕)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