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中小学教育 > 热点评论>正文

分层作业看上去很美

时间:2017-04-25 08:28:59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近日,在武汉举行的“小班化”教学研讨会上,江汉区前进二路小学推出的“分层作业”颇受关注。其做法是,老师将课后作业分成3类,“A类作业是基础题,B类作业是稍难一些的题,C类作业是质疑题,需对一些知识提出自己的疑问。”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任选一种作业。校方认为,通过这种方式,有助于形成分层施教、自主学习的学习氛围。(12月23日楚天都市报》)

  此举一出,迅速赢得了舆论的好评:“不只是尊重了教育规律,更是践行了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促进学生个性成长,是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学改革的必然选择”……这些溢美之辞固然不错,但在笔者看来,“分层作业”的经是好经,但如果缺少对学生实施“科学分层”这个前提,好经恐怕也会被念歪。

  一方面,从学生的角度来看,“自主选择”并不是“科学分层”的充分条件。“分层作业”的优点毋庸讳言,但实施的对象毕竟是小学生,面对不同类别的作业,他们是否能真正认识这种“分层作业”的真实用意?是否能真正从自主学习的角度客观认识如此分类的目的?这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甚而,如果学生将选择作业的类型,看成一种身份高低的标签,无疑会影响学生的成长。正因如此,许多尝试“分层作业”的学校会更倾向于由教师来制定分层规则。

  另一方面,从教师的角度看,“分层作业”若想起到预期效果,必须以对学生的“科学分层”为前提。一是必须充分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在尊重个体差异的前提下实施分层。教师应深入了解全班每名学生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再把全班学生分为相应的层次,简单以一时一次的成绩论成败并不科学。二是必须以发展变化的眼光看待分层。学生所处的层次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要以动态的观点、发展的眼光观察学生,随时注重学生的发展变化,及时对分层的情况进行调整。最后,科学分层意味着分层不能隐含对学生的歧视或偏见。分层布置作业,其真正目的在于根据学生认知水平的差异,布置难易不等的作业,使作业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所以师生都应该明确,层次只有阶段之分,并没有高低之别。

  实践表明,“分层作业”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发挥的空间,获得自我成就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也能减轻学生做作业的心理负担,让学生不再因为作业多、作业难而产生厌学情绪,所以这种形式值得充分肯定与大力推广。但作为教育者更应从科学理性的角度,做好科学分层,化解负面效应,让好的教育措施更好地服务学生的发展。(本报评论员 线教平)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