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中小学教育 > 热点评论>正文

中考改革破解应试困局

时间:2016-10-31 09:33:07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日前,教育部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意见》提出,到2020年左右初步形成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录取模式和规范有序、监督有力的管理机制。那么,《意见》的发布有怎样的意义?对于未来教育发展又有哪些影响?

  北京青年报:打破“唯分数论”,中考改革任重道远

  推进中考改革的出发点和目标,就是要让所有学生接受高质量、全面的义务教育,并享有公平的升学机会。这次改革所设计的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就是力图在学、考、招结合上下功夫,希望通过考试评价改革,引导所有学校重视对学生的全面素质教育。而落实中考改革措施,真正破除唯分数论,还任重道远。

  在全科开考情况下,所有学校必定会开齐所有课程。由于学生可自主选择中考计分科目,不像以前所有学生限定考同样的科目,通过学生的自主选择,倒逼学校重视所有课程的教学。当然,能否有倒逼的实效,最终取决于学校办学理念的转变。如果学校仍以功利的态度敷衍非中考科目的学业水平考试,或限定学生的中考科目选择,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相对而言,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如何在中考录取中发挥作用,这对打破唯分数论更为重要,这也是在进一步推进中考改革时必须深入解决的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方法有二。

  一是推广我国部分地方中考的做法,这也是这次改革所倡导的,即在中考中把综合素质评价折合为分数纳入中考录取,这可引导学校、学生、家长在一定程度上关注综合素质评价。但如何做到客观、写实、具有个性,将直接影响到综合素质评价的作用发挥。做到这些,需要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同时实行学校的现代治理。学校自主办学可培养更具个性的学生;实行现代治理,会让综合素质评价透明、公正,具有公信力。总体看来,目前各地中考中综合素质评价分值并不高,且大多数学生都是差不多的等级,因此,综合素质评价受关注的程度远不及其他中考科目。

  二是推进部分高中学校的自主招生改革。尤其在取消艺术、体育竞赛中考加分之后,要让学生在学科学习之外,重视综合素质发展,需要加大高中学校的自主招生改革力度。这次改革也提到,要进一步完善自主招生政策,给予有条件的学校一定数量的自主招生名额。这方面改革推进的深入程度,将直接影响综合素质评价推进的深度。

  从长远看,我国基础教育要全面消除唯分数论,扭转“考什么就教什么,教什么就学什么”的应试局面,还需要按国家教育规划纲要所提到的“推进考试招生相对分离”,深入推进中高考制度改革,这就需要落实学校的自主招生权,最终实现中学自主、多元办学。(本文为《北京青年报》今日社评,有删改)

  21世纪经济报:中考改革正当其时

  改革通过对考试科目构成的改革,试图防止学生偏科的现象。比如将体育加总到总成绩就是其中一例。原来体育一直是作为“副科”存在,其成绩不能影响中考的总成绩,地理、历史等科目也是如此,一般是通过会考的形式过关即可。这直接导致了现实中的偏科现象,无论从学校到学生还是家长,一般都是重语、数、英这几门“主科”。当然,学校对待“主科”的做法以应试教育、题海战术为主,这基本上压抑了学生们对于“副科”科目的各种兴趣。本该是处于求知欲很强的年龄,但学生们却只能以“主科”为主,对历史、地理等科目敷衍了事。

  更有甚者,“主科”对体育的各种挤压,直接影响到了学生们的身体素质,家长们也为了报兴趣班而并不重视学生们的锻炼。日前微信圈有一个中美不同年龄段孩子所做事情的对比,尽管有点夸张,却也值得深思,在我们唯分数论的时候,地球其他角落的另一些教育体系对孩子的身体素质抓得很紧。近年来,各种大考中考生晕倒事件频频见诸报端,引发社会关注。但是,家长们在对此类事件唏嘘之余,又继续让自家孩子重复着上补习班、做大量题的学习生活。这可以理解,但也需要改变,中考改革正当其时。

  同时,此次改革还旨在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明确要求试点地区将综合素质评价作为高中招生录取的依据或参考,让以往处在从属、参考地位的“综合素质评价”成为主角,在高中录取中真正发挥作用。评价内容上,要求细化和完善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和社会实践五个方面的评价内容和要求。评价重点上,强调反映学生的全面发展情况和个性特长,注重考查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养成和突出表现。

  当然,也要在实践中防止老师们做记录还是以成绩作为主要依据,根据个人好恶对学生们做记录的倾向。本来综合素质评价(除了成绩以外)就是一个自由裁量空间较大的标准,如果不探索具体如何操作,那么在现实中极有可能沦为走过场。

  中考与高考有一些共同特征。相比于高考制度改革,中考改革阻力较小,压力也较小,毕竟它并不是像高考那样几乎是定终身的严酷筛选。中考改革加速推进,可以为高考制度改革积累经验。另外,中考改革还可以倒逼家长和学校教育理念的更新,更重视孩子的综合素质培养,而不是唯分数论。(本文作者:祝乃娟,原载《21世纪经济报道》,有删改)

  长沙晚报:浪花身后是洋流

  从《意见》的文本表述来看,此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触及了教育改革的一些敏感地带,并且针对中考制度的“软肋”和瓶颈问题,相关“手术”也有了明确的时间表,可谓亮点多多。比如,推广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初中毕业和高中招生考试“两考合一”,这节约了考试成本,解决了学生对一些科目“不考不教,不考不学”的问题,为以后降低应试教育的不良影响打下了基础;再比如,大幅减少、严格控制加分项目,这提高了中考的公平指数。

  而考虑到中考制度改革的重要性和复杂性,本次改革将采用试点的形式,并规定试点地区的确定由各地结合自身情况自行决定。这种“改革试点—改革总结—改革推广”的改革路径相对来说是低震动的,也是科学的改革方法论。

  不过,中考改革已不再是单一的改革,到了现在这个阶段,中考改革中的任何一项革新都需要其他改革配套,否则改革就很难获得最大效果。所以,从这个切面来看,解决中考问题,必须根据各地情况,形成具体的、细化的解决方案。这要看在试点实践过程中,教育部门的试错和总结能力。当然,对于一项改革,人们存在争议和期盼是正常现象,只要改革处在一个完善的过程中,我们就有理由相信,有改革才会有进步,改革在明天会变得更优。

  30多年前,我们以“杀出一条血路”推进改革开放,取得了今天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可现在回头再看,这路上其实并没什么“血”,只是破除了一些利益掣肘。中考改革是改革大潮中的一朵浪花,它背后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洋流。中考招生制度设计如何更科学合理,不仅事关社会公正,更关乎民族未来。(本文作者:文峰,原载《长沙晚报》,有删改)

    《中国教育报》2016年9月26日第2版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