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子远赴海外,抱着对异国风情的憧憬,满怀对他乡学习、生活的期待;甚至在出国前,有些学生就已经对毕业以后的未来生涯有所打算。
而当亲身经历了留学生活的日日夜夜,有些想法已经改变。于是,当初的烦恼又会重新再来一遍:
出国前后想法不同
毕业后是否回国,最终的决定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
学子在出国以前的想法,其实更多的是一种憧憬。开学近在眼前,毕业还是遥远的未来。当经历了留学生活的快乐与困难,国外的生活和国内的环境一样,变得真实而完整,对自己未来的设想也发生了一些改变。尹秋怡目前就读于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她坦言自己的想法变了。出国前,尹秋怡原本打算毕业后回国发展,但是在国外待久了,对于国内的社会环境会感到一点不适应。“国内发展很快,日新月异。每次回国都会发现自己有些跟不上变化的步伐了。”
家乡日新月异,这不是意味着机会更多,引力更大吗?事实上,许多学子在国外留学时,就对国内和国外的诸多方面做了一些比较。“在为人处世上,国内外存在着很大差异。”短短一年的留学生活,尹秋怡发现自己其实更适应国外的生活环境。
“目前,虽然还是准备毕业后回国发展,但也不是最终的决定。”苏韵怡刚到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留学不久。毕业后是否回国,她仍然难以决断。中澳两国的生活方式、工作环境、人际交往特点等都会成为影响她未来去留的因素。“有些人初到国外时并不想留下,但待久了,一部分人就会想要继续待下去。”她补充道。
是否回国?这个问题对女生来说,常常意味着更多的纠结。
“出国前我的想法比较简单,只是想完成学业,并没有考虑过就业问题。这两年开始慢慢有了一些计划。”于秋(化名)就读于英国林肯大学。她表示,对于是否回国这一问题的考虑较为复杂,因为国内外在很多方面都有些不同。“一个人在国外生活,有时的确会感到孤独,这要求我有非常强大的内心。但如果有可能在国外工作,也不失为一个锻炼的好机会。不过我还是希望毕业后能回到中国,毕竟对国内的环境更熟悉。”
国外环境吸引力大
如果问起学生的未来意愿,那你往往会听到许多学子在夸赞国外的生活环境。
“虽然一开始不适应,但是久而久之会慢慢习惯国外的生活。总的来说,国外的生活方式比较简单、安静,即使有时会感到孤单,但还是比较喜欢这种氛围。”于秋说,“而且英国的空气很好,环境也比较干净,加上生活节奏比较慢,比起国内来,少了些许浮躁。”她提到,自己身边有些朋友正是因为喜欢国外的生活环境,在留学期间就已经打算未来在此工作,有的人甚至已经在国外结婚生子。
“这里的生活环境,待久了可能会舍弃不下。”苏韵怡喜欢澳大利亚的安逸、好空气、食品安全,而且大部分澳大利亚人对人十分友好。“比如,上公交车时,大多数司机都会和你打招呼,会等乘客坐稳了再开车。有一次,我出门戴着口罩,路上有一位外国人走过来问我为何戴口罩,得知我皮肤过敏之后,她心疼地说‘可怜的孩子’。”苏韵怡说,这样温暖的生活环境让人难以割舍。
不仅如此,尹秋怡表示,在国外生活对于自身独立性的要求更高,因此有利于个人能力的锻炼和发展。“从你出国开始,生活中大大小小的所有事情都需要自己独立完成与决定。在安排好生活的同时,还要兼顾学习成绩。国外的学习模式对于个人主动性和自觉性的要求很高。”因此,国外的留学生活让她得到不少锻炼,心智成熟许多。她认为,如果想要继续提高个人能力,那么留在国外会是更好的选择。
父母亲情挂最多
我们采访到的这些人,有些并不想留在国外。而不想留下来的原因出奇地一致,他们几乎都提到了“父母”。
纵然有生活环境的吸引力,但家人对自己的牵挂和自己对家人的牵挂,让许多海外学子更想回国。如今的海外学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国外工作难免要与家人长期两地分离,使父母身边无所依靠。
他们的想法,此时又变得很“中国”、很传统。
尹秋怡坦言,如果只从工作与生活环境来考虑,她想留在国外发展。但她仍处在纠结中。其中一个主要原因便是牵挂家乡的父母。她说:“国内有父母和家人,若留在国外,环境固然好,但父母就照顾不到了。所以,毕业后是否留在国外还很难说。”
于秋虽然也喜欢英国的生活氛围,但她更倾向于回国。“因为我更在乎父母,希望他们老了的时候自己可以陪在他们身边。”她表示,自己从未考虑过将父母带到国外定居。“我父母一辈子生活在中国,很难适应没有或者缺少中国文化的地方,当然也希望在中国度过晚年。”因此,即便国外的生活再吸引人,于秋还是希望能够回到自己生长的地方。
除此之外,于秋认为定居国外也并不容易:“第一,语言方面需要达到非常高的水平,甚至需要达到和当地人相近的水平。第二,对当地的文化不仅要好好理解,还要能够融入。第三,英国人的绅士只是外表,其实骨子里是比较排外的,人情比较冷漠,不如中国的人情深厚。”这些因素综合起来,使于秋更加留恋故土,更想回到祖国的怀抱。
当毕业还是遥远的未来,学子对于学成后是否回国这个问题,更多地是从对国内外生活的感受出发来考虑。但当真正走到毕业的路口,面临去留的抉择时,中外在职业前景、竞争压力、就业机会、创业环境等方面的不同都会成为影响学子做出决定的关键因素。(洪娇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