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教育资讯 > 名人名博>正文

环卫奶奶李玉坤和贫困学生的“爱心约定”

时间:2016-11-05 10:37:28    来源:中国教育网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年近七旬的李玉坤坚持工作,只是为了践行和贫困学生的“爱心约定”。在山东威海,一位年近七十的奶奶,把扫大街和捡垃圾挣来的钱全部捐给上不起学的孩子,感动着当地无数群众,也感动着无数网友。 

  “裸捐”18年 资助76人

  威海市文登区步行街地处文登最繁华地段,人流量大,垃圾多,连续更换的几茬环卫工人,很多人都坚持不到3个月就辞职了。李玉坤在这里一干就是20多年。 

  一天清扫20个来回,一个月磨光两把扫帚,半年穿破10双布鞋,李玉坤晒得满脸黑红,双手长满老茧,被同事戏称为“李铁脚”。 

  1999年春节,李玉坤偶然接触到贫困生王夏。当时,王夏和70多岁的奶奶相依为命。看着一老一小居住的破落的家,李玉坤决定当这个12岁男孩的“妈妈”。除了定时送学费,每到换季或过节,李玉坤就会骑车带着衣物和水果去看望王夏。 

  从李玉坤的住处到王夏家有20多公里,为了减轻她的负担,妇联的工作人员给她换了一个较近的捐助对象。然而,李玉坤不仅接下了新资助的学生,也没放弃王夏。 

  此后,李玉坤一直没有停止资助贫困学生。无论是中小学生还是大学生,无论是威海本地还是外地灾区。18年来,李玉坤的资助名额达到76名,捐款账单超过20万元。 

  2010年4月19日,受李玉坤资助的大学生康玉静来到文登,寻找一名“李伯伯”。当环卫处的工作人员带她来到正在扫地的李玉坤面前时,康玉静怔住了!她一直以为李玉坤是环卫处的一名干部,她在信里也称呼李玉坤为“李伯伯”。康玉静一下子扑倒在李玉坤怀里,泣不成声,这一幕令在场的很多人热泪盈眶。 

  在清理路面积冰时,李玉坤的左腿拉伤,由于治疗不及时,落下痼疾。直到现在,她的左腿弯、左脚踝经常旧伤复发,但李玉坤从没有为此请过假。实在疼痛难忍,她就跪坐在地上捡垃圾。 

  早上4点出门,回到家里已是晚上8点多,李玉坤吃了几口馒头,又摊开报纸,仔细寻找着爱心线索。为了方便找到贫困孩子,经济拮据的她专门订阅了当地的晚报。 

  在对别人慷慨的同时,李玉坤对自己和家人却非常抠门。馒头大葱是家常便饭,七八年前买的一件紫红色外套,是她唯一一件像样的衣服,只有在正式场合时才舍得拿出来穿。她把节省下来的钱,几乎全部用于捐助。 

  2004年,助人为乐的李玉坤在当地已是小有名气,文登市有关部门为此奖励给她5万元,可她把5万元捐得一分不剩。 

  草根奶奶的“爱心约定” 

  2013年年底,李玉坤因病住了1个月院。医生说,李玉坤由于长期吃凉饭、喝凉水、饮食不规律,患上了胃病。 

  一出院,她就来到单位,要求继续到步行街保洁。文登区环境卫生管理处主任王庆波生气了:“你想干到多大岁数?不趁着这个机会好好休息。”“不安排就不走了!”李玉坤的倔脾气又上来了,“我不能失业,我的任务还没完成!” 

  原来,李玉坤对孩子们有个“承诺”。在李玉坤年轻的时候,因为交不起学费,她的两个女儿都中途辍学。为此她下定决心,等将来有能力了,一定要帮助上不起学的孩子。“我的钱不多,只要自己能动,就一直干下去,直到爬不起来为止。” 

  王庆波看着固执的老人,无奈地摇了摇头。李玉坤的身体已经不适合扫街,王庆波给她安排了个轻松些的差事——在环卫处东门岗看门。 

  凌晨3点,等所有清洁车都出去后,闲不下来的李玉坤又拿起了扫帚。从门卫室到院子只有不到10级台阶,李玉坤却走得异常艰难。两个膝盖半月板几乎被磨没了的她强忍着疼痛,一手拿着工具,一手用力按着扶手,半个身子倾斜着靠在扶手上面,一步步向前挪动。 

  李玉坤现在同时资助着20多个学生。按照一年一人1000元的标准,她一年就要捐款两万多元,而李玉坤每月工资只有1800元。剩下的钱,全是靠她每天上下班路上捡破烂赚来的。 

  李玉坤的领导和两个女儿经常劝她:“如果赚10元的话,给自己留4元,6元捐出去也行。可你不仅不留,还要捐出12元,以后养老怎么办?”亲友们的苦口婆心李玉坤懂,但她仍然我行我素。 

  她说:“既然接手孩子了,就要帮到底,不能半路扔了。如果有一天实在干不动了,那就没有办法了。” 

  物质上贫困 精神上富足 

  当记者提出要去李玉坤家里去看看时,李玉坤一直推辞:“家里太乱了,别去了。”在记者的坚持下,她才不情愿地把记者带到家里。 

  推开大门,映入眼帘的是一院子还没来得及卖掉的纸盒、塑料瓶等杂物。进入客厅,看到一台老式电视机,一台落地扇,两个锈得不成样子的暖水瓶,桌子上摆满了她获得的各级劳动模范、文明市民的荣誉证书和照片。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生活简朴的老人,却有一件格外贵重的“家产”。她的枕头下有张牛皮纸,打开后,里面是厚厚一叠银行的汇款单、快递单,还有她和学生往来的书信。 

  芦山地震6000元,南方雪灾2000元,青海地震3200元,希望工程2000元,留守儿童关爱基金1000元……还有一张她资助过的76位贫困学子的名单。

  “孙绍华毕业后在烟台当兵;孙鹏晖大学毕业了,准备留在北京上研究生;康玉静在杭州,现在也快结婚了吧……”李玉坤说起这些孩子的情况,如数家珍,脸上瞬间洋溢着一种幸福感。 

  现在,李玉坤和学生们主要通过手机短信联系,在她的手机里,还珍藏着不少学生发给她的信息,一直舍不得删掉。“过年过节时,孩子们给我来个电话、发个短信,我就很高兴了。我不图回报,他们能有出息,我就满足了。”李玉坤说,有不少学生大学毕业后,给李玉坤寄来了工资,但都被她以学生的名义捐了出去。 

  今年1月,李玉坤去当地红十字会,签订了捐献遗体的协议,希望去世后遗体能用于医学研究。她说:“我老了,可能器官不能给别人用了,不过要是能为科研做一些贡献,也算是给我的人生画一个圆满的句号吧。”(新华社济南7月13日新媒体专电 新华社记者 滕军伟)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