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教育资讯 > 名人名博>正文

青年特教教师张鸿颜:用爱叩开聋哑学生的心扉

时间:2016-11-05 10:37:44    来源:中国教育网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西宁市聋哑学校的学生们3日正在排练新节目《中国梦》。伴随着音乐,30个中学生舞步活泼有力,不时灵巧地变换队形,优美的律动让人很难看出他们一群生活在无声世界里的孩子。目光所及处,3名年轻的老师站在椅子上,不时挥动着手臂指挥着学生的舞步和队形。 

  “聋人舞蹈最难的就是合拍,我们要通过拍手、跺脚、挥动胳膊这些传感方式来排练,而且动作幅度一定要大”,31岁的舞蹈老师张鸿颜说,他们利用中午和晚上的课余时间每天训练七个小时,孩子们一个星期才能练会所有动作,坚持一个月才能达到协调和熟练。 

  结束一天的排练后,张鸿颜的胳膊常常疼得抬不起来,她说:“孩子们更辛苦,他们要付出比常人更多倍的努力才能达到现在的水平。” 

  领舞的学生郭威振卷起裤管,膝盖上有大片淤青,但他抿嘴一笑,用手语比划说:“我喜欢跳舞,感觉像奔跑在草原上一样。” 

  正是孩子们这种对生活认真的态度让张鸿颜选择了特教老师这个职业。 

  2007年,张鸿颜还是青海师范大学数学系一名大四的毕业生,一次偶然的志愿者活动,她接触到了有听觉障碍的学生。“那时候看他们只能含糊发出一点声音,却特别开朗,也爱笑,那笑容能融化冬天的寒冰。” 

  但听力和语言的障碍,像一道无形的门槛挡住了这些孩子与外界沟通的路。张鸿颜在毕业时毫不犹豫地参加了教育部门组织的考试,来到了西宁市聋哑学校。 

  初到学校,不会手语的张鸿颜很难走进学生的世界。她主动申请担任住校老师,白天从事教学工作,晚上就在宿舍里背《中国手语》词典,不懂的“自然手语”就跟学生们请教。 

  同吃同住3年后,现在的她不仅能担任大型会议的手语同声翻译,学生之间有了误会,或者谁有了早恋的困惑,都愿意找张老师说一说。 

  西宁市聋哑学校于1958年建校,目前共有180名学生,90%以上的学生寄宿,涵盖了学前班到高三的所有年级,因此,学校20余名老师大多身兼数职。 

  33岁的晏李振老师6年前来到这里任教。目前他教初三化学、高三数学以及一、二年级的游戏课和生活常识课。他笑称,有时自己是学生的“大哥哥”,有时又像“父亲”。 

  由于一、二年级的学生自理能力较差,从穿衣服穿鞋到洗脸洗袜子,晏李振都要手把手地一遍一遍重复教。 

  上课时他喜欢一边用手语,同时用语言重复,虽然课堂上没有声音回应,像是自己的“独角戏”,但是他认为,有些学生并非完全丧失听力,有些学生还会读唇语,如果自己坚持手语和语言同时进行,会让孩子们将来更好地融入社会。 

  临别时,晏李振用双手捏住两边脸颊,脸上皱成一团,“知道这个手语什么意思吗?是‘囧’字”,他说,前几天一个学生将网络用语“囧”编成手语表达出来,这样的“创新”让他“格外高兴”。(新华社西宁5月3日电 新华社记者 徐文婷)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