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成都4月11日新媒体专电(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陈健 刘坤)
2016年2月26日,四川省眉山市眉山一中的退休体育教师马俊成逝世,享年82岁。马老师的遗体火化时,300多名学生从北京、重庆、昆明、成都等全国各地赶来,涕泪长流……
在整理马老师的遗物时,人们发现,最珍贵的,是3000多封学生来信。
破旧的“黑皮包”
马俊成5平方米的卧室,简单朴素。一张小床边整齐地放着8个布袋、塑料袋,3000封学生来信就装在这8个袋子里。
“马老师,多想和您再较量一次排球,再吃您的煮鸡蛋……”一名学生在信中说,信的落款是:您的女儿王惠蓉。
在这些信中,将自己称作马老师“儿子、女儿”的学生,还有很多。
“遇到马老师是我们的幸运,马老师是我们的良师严师,亦师亦父,师德高尚,全心付出。”1985级学生邹艺源说。
1934年出生的马俊成,是眉山一中的体育教师,从事教学工作达46年,曾被评为全国“千名优秀体育教师”、全国体育先进代表。
在学生们的记忆中,马老师总是骑着一辆嘎吱作响的自行车,提着一个破旧的黑色人造皮革包,穿梭在训练场上、宿舍楼中。
马老师一生节俭,对自己舍不得吃、舍不得穿,对学生却舍得花钱。在学生们眼中,马老师怀里那个破旧的黑皮包就像“机器猫的小口袋”,随时会“变”出一些能帮学生“渡过难关”的东西来:粮票、鸡蛋、现金……
“我记得最深的,就是我们几个学生跟他扔铅球。比赛时他故意输给我们,然后说输了要请我们吃小炒,其实是为了改善我们几个学生生活,才能有充足的体力参与训练。”在北京工作的学生李豫说。
学生张强说,马老师教他打排球、练田径。当年由于家里穷,营养跟不上,高考前夕,马老师用省下来的钱带他去餐馆“改善伙食”。
高考结束,张强的文化成绩不理想,但在马老师的悉心指导和努力推荐下,他靠着体育成绩加了30分,上了成都体育学院的录取线,圆了大学梦。
三个“药罐罐”
“每天训练完,您老人家已经很累了,还赶着来看我们上晚自习,帮我按摩,生病时给我煎药……”学生张建军在给马老师的信中说。
马老师照顾学生,就像照顾自家孩子。“练铅球扭到了腰,是您一针一针给扎好的;打排球弄伤手指,是您一下一下给揉好的。”回忆起马老师,在上海工作的学生陈刚深情地说。
1999年,李豫几个体育生代表眉山一中参加地区运动会,白天马老师跑前跑后为学生们拿鞋、看管衣物,晚上又让学生们去他家,做了一桌丰盛的晚餐,饭后还给学生们按摩放松肌肉。“他在按摩时……就像父亲为孩子消除肌肉的疲劳……”李豫说,当年眉山一中取得运动会团体第一的好成绩。
农村学生文大阳家境贫困,在马老师的争取下,学校为文大阳减免了学费,这让他感激不已。1990年,在一次跳马训练中,文大阳头部着地,颈椎脱臼,虽然完成了颈部复位,但颈部肿胀,仍需后续治疗。
“马老师,我没得钱。”
“没关系,我给你医。”
马俊成多年研习针灸、按摩,文大阳受伤后,马俊成每天下午都要为他治疗,半个月后,文大阳逐渐康复。
马老师的三个“药罐罐”,是很多学生脑海中温暖的记忆。
“那时考大学压力很大,很多同学都有神经衰弱,我尤其严重,经常睡眠不好。”1990级学生陈仕康说。
马老师给陈仕康买来鸡蛋、奶粉补充营养,又抓了中药,给陈仕康调养身体。学生在寝室没法熬药,马老师就在家中把药熬好,早中晚三顿,准时端到教室,让陈仕康喝。
“整整三个月,风雨无阻。”陈仕康说,马老师家里有三个熬中药的罐罐,用粉笔分别写上喝药学生的名字。“这三个药罐罐,不知道写过多少同学的名字哟。”
1987级学生胡斌说:“马老师就是这样,把健康带给了大家,却像蜡烛一样燃尽了自己。”
一封特别的信
“敬爱的马老师,在我们学习遇到困难,没有进步、犹豫痛苦时,是您多次找我们谈心,才使我们有了足够的勇气和毅力。”一名叫李正洪的学生在信中写道。
马老师的精神指引了无数学生的人生道路。“马老师的责任心和全心付出,这一点深深感染了我们。”邹艺源说,冬去春来多少个早晨,马老师坚持每天带领学生晨跑。“从不缺席,言传身教是最具说服力的。”
胡斌说:“马老师总是要求我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要求我这个文艺、体育委员每周都要教同学们一首歌,说‘生活不能没有歌唱’。”
马俊成1994年退休后,被学校返聘继续任教。在67岁时,马俊成还亲自给2001级的同学做跨栏示范。“这是一种精神在传播。”李豫感慨地说,“这个场面影响了当时在场的每一位同学。”
“当以后的工作生活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我们都会迎难而上。有这样的老师是我们不断前进的动力源泉。”李豫如今是北京的一名人民警察。
在马老师留下的信中,有一封很特别,这不是来自学生,而是马老师自己写的,这就是马老师的遗嘱——
“把我平时节俭的钱,一万元作为党费上交,谢谢党组织的培养;一万元交学校解决贫困学生的困难,因为我一生热爱学生……”
3月7日,马老师的儿子马晓波到眉山一中兑现了父亲的遗嘱。社会各界被其事迹深深感动。眉山市东坡区教育局党委在全区教育系统开展向马俊成老师学习的活动。
“马老师,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您做到了!您就是一座丰碑!”马老师的学生、眉山市东坡区苏祠中学教师沈翠英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