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例“裸条”放贷人被刑拘
舆论旋涡中“校园贷”能否走出“泥潭”
甘肃定西警方近日抓获一名“裸条”放贷者杨某,以敲诈勒索罪对其进行刑事拘留。这或是全国首例“裸条”放贷人被刑拘。7日,定西警方官方回复,称此案在进一步侦办当中。
从去年开始,恶意借贷,暴力催收,甚至涉及色情业务……民间借贷的阴暗面,让“校园贷”一度陷入舆论旋涡。那么,问题到底出在了哪?校园贷能否迎来良性生长?
校园贷顺时而生却鱼龙混杂
“校园贷”业务本身,似乎就带了某种“原罪”。实际上,将眼光投向大学生群体本身无可厚非。
根据易观智库发布的《中国校园消费金融市场专题研究报告2016》,从2010年到2015年,全国高校的总数基本持稳,约3600家;在校生数量缓慢增长,如按照2600多万名学生,每人每年分期消费5000元估算,分期消费市场规模可达千亿元人民币量级。
还有一组数据。2015年,中国人民大学信用管理研究中心调查了全国252 所高校的近5万名大学生。调查显示,在弥补资金短缺时,有8.77%的大学生会使用贷款获取资金,其中网络贷款几乎占了一半。
大学生群体消费意愿强,但却没有与其购买欲望相匹配的资金来源。2009年,信用卡退出校园,校园贷成为代替校园信用卡的新生事物。而且,校园贷类平台现金贷款的额度一般都不算高,校园网络借贷也并没有明确的归口管理部门,一度发展顺畅。
在我国,学生网贷大致分为三类。一是P2P贷款平台,二是学生分期购物网站,三是京东、淘宝等电商平台提供的信贷业务。当市场足够大,总有各种人想来分一杯羹。不少不良网贷、不良社会中介以及欺诈团伙也趁虚而入,导致整个校园贷市场鱼龙混杂。
网贷天眼CEO田维赢告诉科技日报记者,在校园贷产生之前,就有很多线下组织向学生发放高利贷。近两年,借助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推广应用,大量机构投入校园贷业务,面对无任何赚钱能力且有强烈消费需求的学生群体,不乏恶意借贷、暴力催收、高利贷等乱象。借助互联网等媒介,这些乱象一旦流出就会被媒体重点关注。
2016年4月,教育部、银监会联合发声整治“校园贷”;之后不久,教育部再次提醒青年学生:要充分认识网络不良借贷存在的隐患和风险,增强金融风险防范意识。
学生和平台皆有风险
今年1月,大学生贷款平台“名校贷”针对在校学生做了一次在线调查,结果显示,消费观念不当,不注意审阅借款合同和没有正确评估自己的还款能力,在大学生面临的借贷风险中排前三位。
“我们鼓励大学生理性使用校园贷,选择靠谱平台合理借款,树立风险观念和信用意识,把借款用于正道。”名校贷CEO曾庆辉表示。
其实,不仅学生要承担风险。
易观金融行业高级分析师李子川表示,大学生的金融风险辨别能力和偿还能力都不足,一旦处理不当,放款平台就会面临较高的逾期还款甚至坏账风险。“为了保证贷款的收益可以大于借款者违约带来的损失,一些平台可能会定出较高的利息。但是,较高利息又对学生形成较高还款压力,加剧了学生的违约风险。这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田维赢指出,针对无信用记录的学生群体,平台应该积极做好风控,公司之间应该加强数据共享与合作,并与征信机构实现联网,防止学生拆东墙补西墙。“在授信贷款前,应严格审核贷款人条件,控制贷款额度,服务消费需求明确的学生,或与授信学生父母的收入进行绑定,防范信用风险。”
当然,在校园贷平台的实践中,并非没有正能量。
安庆师范学院的大四学生何俊,开了家专做校园品牌精品便当的餐厅,叫“学长大叔”。创业之初,他就向“名校贷”借了一万元;在开第二家分店之前,又向平台贷款了两万元。
“在过去几年的发展历程中,我们有52%的款项都用于学生创业借款。学生借款具体金额是根据该学生所填写的个人详细资料进行判定的。首
先由学生自己自主选择借款金额,学生提交资料之后,借助我们自主研发的风控系统,依据借款人的综合情况,配置科学合理的借款额度,综合考量学生的还款能力,并判定最终可借额度。”曾庆辉介绍,一般情况下,普通本科初次借款额度最高1.5万元,信用长期累积之后最高可以到达3.5万元,博士学历借款额度最高5万元。但用户实际借款件均在8000元左右,还款期限平均为24个月。
还会形成更健康行业格局吗?
“对校园贷的管理,不能‘一刀切’。要分层次、分类型地去限制或者鼓励校园贷平台。”李子川认为,小额商品分期付款可以做,助学、助创业方面的资金支持可以做,但不问目的的纯粹借贷,这一块业务应加以严格约束。“通过管制和引导,让学生更好地使用金融服务。”
李子川表示,如果金融机构只单纯从业务角度来“开发”学生群体,拓展自己的市场规模,是对学生的不负责任。“校园贷平台在转型,淡化‘学生’标签。比如一些分期购买的电商平台,如果单纯面向学生,长期来看隐患太多,而且问题很难解决,会束缚这些平台的成长空间。”
银监会对校园贷给出了“停、移、整、教、引”五字方针。“停”是指对于涉及到类似暴利催收等违法违规行为,要暂停校园“网贷”的新业务。“整”是对现存的校园“网贷”业务进行整改,包括增加对借款人资格的认定,增加第二还款来源,落实风险防控的措施。“移”是涉及到违法违规的行为,要按照相应的管理规定移交相应部门。“教、引”就是加强教育引导,增加学生合理的消费观的培育和引导,来规范整个校园“网贷”的行为。
“这清晰表明了相关部门对当下校园贷乱象的严厉整改态度。”田维赢对校园贷发展前景并不看好,“2017年,大批校园贷平台将面临转型。对比之前银行信用卡的先例,外加监管体系的加强,校园贷发展不容乐观。”
不过,日益严格的监管,在曾庆辉看来是好事。“在政府的监管和引导之下,校园贷行业将更加有序化,而良性且充分的市场竞争必然会促进这个行业的发展。同时提炼出更加合理的行业规范,形成更加健康和成熟的行业格局。”“名校贷”平台也在转型,他们从单纯校园市场开始全面拓展至初入社会的白领,服务泛年轻人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