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高教视点>正文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思考与实践

时间:2016-11-15 08:50:18    来源:中国教育网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思考与实践

  —全球化视野下如何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国际研讨会会议综述

  2016年10月21日,来自德国、法国、芬兰、中国等15所国内外高校领导、专家学者集聚一堂,参加在北京工业大学举办的全球化视野下如何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国际研讨会。会议在更广范围和更深层次上分享各高校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面的成功经验,推动创新理念的互学互鉴和创新创业人才的联合培养。与会者希望通过交流,增进了解,形成共识,期待在若干重点项目上建立并开展实质性合作,实现全球范围内各兄弟院校之间的协同发展。

  全球化时代高校如何应对变化以求发展

  全球化时代的到来,经济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高校在大学管理和教学等方面遇到了极大的挑战,如何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各国高校都做了积极的探索。北京工业大学校长柳贡慧指出,中国要全面实现现代化、从世界大国成为世界强国,高校必须要努力培养更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一流人才。这些人才不仅要有知识、更要有文化,不仅要有智慧、更要有担当、有胸怀,不仅要关注中国,更要关注世界、关心全人类。爱尔兰阿斯隆理工学院校长凯荣·欧·凯恩(Ciarán ó Catháin)指出,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对毕业生提升自身就业能力提出了更多的要求—毕业生们不仅要具备渊博的知识,更要有创新精神和良好的沟通、应变能力等,这也给高等教育机构带来了更严峻的挑战。芬兰坦佩雷大学副校长哈里·梅林(Harri Melin)表示,我们所在的世界急需各种各样的创新方案,我们面临很多全球性迫在眉睫的问题,如气侯变化、全球变暖,每个国家都会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对此大学理应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来解决这些共同的问题。这是大学所独有的优势,也是大学的价值所在。日本东北大学副校长山口昌弘(Masahiro Yamaguchi)介绍到,日本一贯高度注重创新,每五年推出一版科技强国计划,2016年,在第五次计划中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5.0版超级智慧城市,其宗旨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进行科技创新。为了实现这一计划,日本将进一步加大力度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巴基斯坦国立科技大学中国学研究中心副主任泽米尔·阿万(Zamir Awan)指出,巴基斯坦国立科技大学以科研为主,强调科学、技术、创造、商业以及社会责任。学校在生源质量方面严格把关,注重人才挑选;着力培养领导型人才,使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不仅能够实现自身价值,而且能带领他人为社会创造价值,注重国际化视野的培养,强调对世界负起责任、对全球作出贡献。此外,学校积极为政府提供各类报告建议,发挥国家发展“顾问”的作用。

  全球化时代高校如何搭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高校不仅要营造深厚的创新创业氛围,更要有切实可行的办法。日本东北大学副校长山口昌弘(Masahiro Yamaguchi)发言中表示,从政府层面讲,为了使日本高度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摆脱困境,进一步保持工业竞争力,同时为了能够培养出更多的高端人才,为年轻一代的创业者营造高度创新的环境,日本政府开展了一系列措施和项目,包括博士学位改革项目、全球创业学科推广项目、领先研究学校计划等。从学校层面看,致力于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成长为国际社会中发光发热的个体。北京工业大学校长柳贡慧介绍了学校一些做法,如将国际化贯穿于面向未来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过程中,树立了先进的国际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理念,完善学校国际化办学制度和组织构架;搭建了宽广的国际优质教育平台,奠定实施国际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基础;建设了一支高水平的国际化师资队伍,保障国际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形成了多样化的学生联合培养模式,完善了国际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体系;构建了国际化校园文化环境,改善国际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环境。爱尔兰国立都柏林大学校长安德鲁·迪克斯(Andrew Deeks)指出学校设有创新学院,主要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学生来自各个专业,一些课程还会向社会开放,所以创新学院是一个非常具有创业精神的中心。同时,学校与很多社会组织、企业合作,使创业项目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适应市场。创业学院的教员是来自各个公司的企业家,学生们有机会见到真正的企业家,可以直接从这些行业人士那里汲取经验和知识。他们一旦创业成功后,再以校友身份回来,与他们的学弟学妹共同再进行新的创业。创新学院的教学模式是一种沉浸式的学习,学生们的想法可以拿出来进行研究,看是否适合推广,做一些前期市场准备,去落实、去跟进。基本上要涉及到很多团队协作,会接触到方方面面的人,可能平常在课堂中是接触不到的。通过这样沉浸式的教学,能够让他们去培养这种创新精神,不管未来是自己创业还是加入别人的公司都是很有帮助的。

  全球化时代高校如何构建良性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

  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是对创新与创业、经济与社会紧密结合发展状态的描述。政府、企业和个人等主体相互作用、有效协同,是由领军企业、高校院所、高端人才、天使投资和创业金融、以新型孵化器为特色的创新创业服务、创新创业文化六大要素组成,集合政、产、学、研、资、介等关键资源要素,形成良性循环,在新经济常态下的创业趋势将是以创业生态圈为基础,来整合创业资源,进而形成新的竞争优势。爱尔兰国立都柏林大学校长安德鲁·迪克斯(Andrew Deeks)在主旨发言中指出,都柏林大学作为一所综合性大学已建立了由教育体系、资金体系、政府支持和创新型公司等构成的一个非常完善的创新生态体系。学校在教育体系内部,以教学为基础,建立专门模块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在科研方面,积极将学生提出的好想法发展为高质量的深入研究。之所以关注研究,是因为任何一个成功的初创企业很多时候都源于高质量的研究,都是来自于大学,并不是本科生有一个好的想法就可以了。

  德国斯图加特应用技术大学副校长沃尔夫冈·修普(Wolfgang Huep)指出,应从结构性角度分析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而学生创新创业的素质培养本应是大学课程设置所充分考虑的。为此,我们采取了一些具有推动力量的举措,不仅改变了斯图加特大学,甚至影响到其他的德国学校和整个欧洲的高校。特别是欧洲国家教育部长在1999年推出的《博洛尼亚(Bologna)宣言》,立足欧洲层面制定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的标准,强调可持续性、灵活性、透明性以及根据市场对于人才的需求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为发展学习项目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质量保障的角度观之,《博洛尼亚(Bologna)宣言》推出之后,学校从以教师为中心,更多地转向当前的以结果为中心,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性,鼓励学生更多地参与科研、进行研究,注重考查教师的绩效并关注行政人员的发展,将外部管理与内部管理相结合,更好地审视大学的教学效果。沃尔夫冈·修普(Wolfgang Huep)副校长强调,所有教育工作者都应将“质量控制”这一思想及方法融入教育的各个环节,从而培养出更多的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人才。

  芬兰坦佩雷大学副校长哈里·梅林(Harri Melin)指出,福利国家体制是芬兰创新体系的基本架构。从20世纪60年代中开始,每一届芬兰政府都非常重视高等教育和科研,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时,芬兰对新建的科技大学做了大量的投资。国家在这方面发挥着积极的引领作用,包括安排资金,设立了专门资金项目,为科技研究项目拨款来支持大学、企业的科研工作。我们也有国有的研究机构,此外各个大学也有内部的研究机构,从而构成一个非常有活力的创新环境。日本东北大学积极推进教育改革,专门成立两个组织弥合各个学科之间的鸿沟,推出多个校内合作项目,同时成立高等教育卓越中心,推进本科生和研究生阶段的通识教育。

  爱尔兰阿斯隆理工学院校长凯荣·欧·凯恩(Ciarán ó Catháin)认为,为了更好地应对这一挑战,高等教育应综合考虑教、学和评这三个方面,教育目标不应仅停留在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层面,而是要使学生能够在掌握已学知识的基础上进行运用、分析、评价并加以创造,真正做到从浅层性学习方式向深层性学习方式的转变。高校要促使学生从被动性学习向主动性学习转变,着眼于加强学生在课堂的参与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注重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将教学评价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战略工具。以往的教学评估存在忽略实际应用、过度依赖传统测试等问题,对此高校应注重采纳真实性的评估方式,如案例研究、口头报告、开卷考试、实际业务演练等。

  全球化时代高校如何建设富有成效的创新创业平台

  一个富有成效的创新创业平台是实现创新的重要环节。爱尔兰国立都柏林大学校长安德鲁·迪克斯(Andrew Deeks)介绍,诺娃(Nova UCD)孵化器和科技园均是学校扶持学生初创企业项目的重要工程。针对学生初创公司后普遍存在资金缺口的难题,都柏林大学与圣三一学院(Trinity)合作,共同投资千万欧元基金支持学生小型企业资助申请,帮助小型企业向中型企业过渡。从孵化器走出来以后,有一些学生的初创公司可以搬到科技园,跟外面的成熟企业一起对接。同时,学校会帮助创业者完成商业化发展流程,如某一项发明公布,其商业价值评估、制定保护策略、进行商业化战略的制定、进行许可认证或转让,学校都会让学生从一个想法逐步落实到完成各个步骤。最值得一提的是,公司注册成功后,在后续的发展中还需要持续不断资金的投入,这是一个难题,资金从哪里来?都柏林大学和圣三一学院(Trinity)共同合作,出资6,000万欧元,成立了校际基金。刚起步的小企业可以申请资助,不断发展,这里是真正看公司的商业价值。基金主要目的就是把小企业扶植成中型企业,之后看看他们能不能从社会上获取到投资。

  芬兰是一个高度重视创新发展的国家,坦佩雷大学副校长哈里·梅林(Harri Melin )介绍到,迪莫拉(Demola)是一个开放式创新系统的范例,它是一个由三所大学联合建立的学生创新平台,位于坦佩雷城。当企业或政府机关遇到实际问题时,就会找到这个平台求助,而后这一平台则会根据实际问题来进行创新。在这一过程中,从事创新工作的学生则会得到专业人士的指导。大部分学生都来自科技大学应用科学学院或系,所以这里不仅有理科、工科方面的学生,也有社会学方面的学生,他们相互合作,取长补短。另外,教师也会给予指导。在这里参与活动并不影响学生的正常学习,他们通过这个平台的工作也可以获得学分。一般参加这个平台的工作或学习,要持续三个月,根据结果会给予学分,如果最后研发的成果是有益的,企业会出钱购买,但是我们把它视为是学生的项目,最后得出的解决方案或成果,学生拥有知识产权,这是一个很重要的特性。迪莫拉(Demola)平台上有很多课程和项目,每一个学期都有相关活动,不仅是在坦佩雷城开展活动,而且正在逐步扩展全世界,得到了60多个当地院校的支持。所以,迪莫拉(Demola)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网络,我们跟参与方合作,真正去促进创新和创业。

  法国电子与信息学院校长弗雷德里克·默尼耶(Frederic Meunier)在主旨发言中指出,尽管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大学中并没有成熟的创业计划,然而高校必须要充分考虑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并坚持分层次地加以鼓励、引导和支持。对于拥有创新创业想法的学生,学校应加以引导促使项目落地,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进行评估,判断能否创立公司;对于希望依托项目创立企业的学生,学校应将学生引进孵化器,帮助他们了解陌生领域的信息,掌握创新创业过程中必备的软性技能。如如何进行公司注册、如何管理资金、如何处理股东结构、如何进行团队协作、如何进行有效沟通等。为了拓宽学生的思维,帮助他们去学习掌握营销、财务、沟通、英语等软性技能,法国电子与信息学院在课程设置方面进行了合理的分配,学校70%的课程与理工科相关,包括数学、电子学、算法、软件工程等。此外,还有30%的课程为通识教育,包括管理、沟通技巧、批判性的思维、经济学营销、跨文化沟通和语言等,而这种通识教育对于国际型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非常重要。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共同面对的问题

  在全球化背景中,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会遇到新的挑战和困难,一些问题是各国高校共同面对的问题。锡根大学佩特拉·穆格(Petra Moog)在发言中表示各个学院都有不同的做法、不同的途径,但总的来说,大家都面临共同的挑战。例如:欧盟面临的挑战,还有全世界面临的挑战,包括人口结构的变化、环境污染、贫困移民问题等。这些问题都要求我们用创新性的工作方法,把我们的研究成果转化给社会,传达给公众,包括企业家也希望大学能给他们提供解决方案。大学要去调整自己的定位或扩大自己的工作范围,开展研究,通过优秀的研究来创造出新的想法、新的创意。如何把创新传递给社会,并且培育企业家?如何激励学生从研究型人才转向创业型人才?这些都是要面临的新挑战。德国斯图加特大学的萨宾·赖因(Sabine Rein)教授介绍,由于学校位于斯图加特这样德国创新创业的一个聚集地,学生毕业以后可以很轻易就加入这些大公司,得到不错的待遇,所以他们就不愿意吃苦去创业,这也是斯图加特应用技术大学面临的一个困境。加拿大瑞尔森大学的林小华(Lin Xiaohua)提出,由于加拿大地大物博、资源丰富,没有太大压力。90%与农业相关的专利没有转化。学校要引导学生去学习、去创业,学生的一些创意、想法会得到行业人士的专业指导,教会他们如何成为一个成功的创业者。

  本次研讨会中,大学校长和专家们结合各自学校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面的丰富经验以及各自国家的特点,共同分享各种理念、战略、举措和实践案例,互相交融、互相学习、互相借鉴,对培养未来的创新创业人才的相关问题具有深刻的启发。(作者:张宇庆,单位:北京工业大学党委宣传部)

  《北京教育》杂志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