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高教视点>正文

94.7%的受访青年有过“压力自我复制”情况

时间:2016-11-15 08:50:21    来源:中国教育网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94.7%受访青年有过“压力自我复制”情况

  61.2%受访青年建议制定合理目标不苛求完美  

  “解决焦虑最直接的办法,就是解决那个让你最初感到焦虑的问题,其他什么都迎刃而解。”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教授李晓文表示,试着去放松,开阔视野和眼界,学着从另外一个角度看问题,才不易产生“压力自我复制”。华东交通大学心理咨询中心主任舒曼建议,可以通过做一些简单的事情,形成成就感,来打破这种恶性循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压力是我们的朋友,要学着合理安排压力,避免形成‘为压力而压力’的状况”。

  如今,很多年轻人都抱怨,“压力大到身体被掏空”。有研究显示,人们对压力了解并不够深刻,因此导致了心理问题的恶性循环,然而大部分人根本没有意识到。这种恶性循环的本质,其实就是“压力自我复制”,一如我们常说的“因为焦虑而焦虑”。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0名14岁~35岁年轻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94.7%的受访青年有过压力自我复制的情况。52.3%的受访青年认为强行压制焦虑致使压力叠加导致了“压力自我复制”。打破压力自我复制,61.2%的受访青年建议制定合理目标,不苛求完美。

  94.7%受访者有过“压力自我复制”的情况

  调查中,仅9.1%的受访者几乎总能意识到负面情绪的恶性循环,53.8%的受访者有时能,33.0%的受访者很少能,4.2%的受访者几乎不能。

  “回想这两个月,我每天都处于焦虑的状态。”就职于一家国有银行的马娜自从被调去办理对公业务后,因为对业务的不熟悉,开始有了压力和焦虑感,“后来带我的老师离职了,更没有人帮助我去解决问题。随着业务越来越多,我的压力越来越大,焦虑感也越来越强”。

  “有次我看老师给我的文献,看了几段没看懂,我就开始焦虑起来,结果一个下午都没看几页。”北京某985高校研一新生许丹,最近也经历着“压力自我复制”,“一开始的焦虑感只是头脑中的一闪,后来焦虑时间越来越长,有时甚至一整节课都心烦意乱,老师讲什么完全听不进去”。

  焦虑情绪若得不到及时有效调整,很可能“因为焦虑而焦虑”,出现压力自我复制的情况。对此,94.7%的受访者出现过,其中,11.3%的受访者经常出现。仅5.3%的受访者不曾有过。

  “我意识到了自己压力叠加的现状,却找不到排解的方法。”马娜表示无奈,“我们单位,网点人手少,业务却很多,有时还会遇到难缠的客户,感到压力很大。”

  调查显示,70.5%的受访者表示年轻人压力自我复制的情况严重,其中11.0%的受访者认为非常严重,25.7%的受访者认为情况一般,认为不太严重和不严重的比例仅占3.5%和0.4%。

  52.3%受访者认为强行压制焦虑致使压力叠加导致了“压力自我复制”

  受访青年如何看“压力自我复制”?62.2%的受访青年认为应及时阻止以免继续恶化,53.8%的受访青年认为是心理活动自然现象。其他还有:挫折感的潜在连锁反应(46.8%),正常现象,不必大惊小怪(27.0%),负面情绪的根源(29.2%)。

  “是否产生‘压力复制’因人而异。有些人总担心结婚生子、买房、养老各种问题,就容易出现焦虑问题,还会越来越焦虑。有些人心大,走一步看一步,情绪就平和许多。” 就职于一家互联网公司的沈兰认为,人还是要顺其自然,“没必要太焦虑,认清自己的能力,量力而行”。

  “压力复制的严重程度与问题本身复杂程度也有关。”北京某外企员工何晶(化名)的公司近期有新系统上线,因为需要多部门的共同协调和反馈,工作量也比平时增加了。“像戒烟戒酒这种事,靠自己就行了。而这种需要借助外力的事儿,会非常复杂,也更容易导致焦虑”。

  最初的压力为何会产生“压力叠加”,导致“压力自我复制”?52.3%的受访者认为是强行压制焦虑导致压力叠加,51.7%的受访者表示是缺少沟通和排解,44.8%的受访者认为是对问题不敏感导致的意识麻痹。其他原因还有:对家人报喜不报忧(40.4%),一味追问原因而陷入死循环(37.8%),饮食、作息紊乱,生活不规律(28.8%),性格脆弱,不成熟(24.4%)等。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教授李晓文认为,出现“压力自我复制”与现在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都有很大关系。“现在的大学生普遍应付问题能力不足,再加上很多人都是独生子女,被父母‘大包大揽’,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不足。不少学校只注重分数,认为‘学习是唯一的出路’,只让孩子读书考试,不教会他们如何与人交往、如何丰富自己的生活,容易导致孩子遇到困难压力时不知所措”。

  华东交通大学心理咨询中心主任、心理素质教育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舒曼认为,中国人普遍缺乏安全感,与家人、邻居的关系也越来越疏远,导致遇到一些问题或压力时没办法及时排解,造成压力复制。“而且国人比较注重外在价值,比如名誉、房子、车子等,追求太多的外在物质,不容易满足,遇到的压力就越多,也容易陷入‘压力复制’怪圈”。

  61.2%受访青年建议制定合理目标不苛求完美

  何晶坦言最近晚上休息不好,一直顶着黑眼圈,“新系统处于调整阶段,曾因为一个小问题一时找不到解决办法,几天不停地琢磨,到最后甚至失眠”。何晶认为,在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前,首先要让自己的心态回归平和,“跳出来”,对于解决问题才有利,“淡定下来后,再来看问题,清晰明了了很多,处理事情更有条不紊了”。

  长期处于压力自我复制的情况,会出现什么问题?61.0%的受访者认为会对身心健康造成伤害,58.7%的受访者认为会挫败信心导致自我否定。其他还有:导致严重消极心态最终成为常态(51.5%),导致负面情绪的波及蔓延(47.7%),影响生活工作中正常水平的发挥(43.4%)。仅1.5%的受访者表示没什么影响。

  该如何打破压力自我复制?61.2%的受访青年建议制定合理目标,不苛求完美。其他还有:结交诤友,建立正反馈朋友圈(51.7%),正确自我定位,弥补性格弱点(47.6%),理性对待社会评价(47.2%),真正接纳自己超负荷运转的状态(39.6%),正确面对挫折,勇敢解决问题(33.2%)。

  “解决焦虑最直接的办法,就是解决那个让你最初感到焦虑的问题,其他什么都迎刃而解。”李晓文建议,可以向长辈、朋友讨教和学习。“听听音乐,跳跳舞,看看音乐剧和电影等,都有助于缓解焦虑情绪。试着去放松,开阔视野和眼界,学着从另外一个角度看问题,才不易产生‘压力自我复制’。”

  “往往简单的事情会产生大大的奇迹。”舒曼认为,可以通过做一些简单的事情,形成成就感,来打破这种恶性循环。“我们还要妥善地看待压力。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压力是我们的朋友,要学着合理安排压力,避免形成‘为压力而压力’的状况。此外,每个人都该学着照顾好自己,让内心充满能量,这样就不容易产生落差感和压力感”。

  参与本次调查的受访者中,14岁~18岁的占3.3%,19岁~24岁的占19.4%,25岁~29岁的占40.5%,30岁~35岁的占36.9%。男性占48.1%,女性占52.0%。(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杜园春 实习生 孙静) 

  中国青年报(2016年11月11日07版)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