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泰晤士高等教育(THE)最近提前发布了2018年全球大学排行榜,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双双进入前30名,我国很多高校的排名都有所提高,充分体现了中国高校的发展和进步。不仅如此,近日有国内媒体在梳理了QS世界大学排名、THE世界大学排名、US News(《美国新闻和世界报导》)世界大学排名、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等四大世界大学排行榜后发现,中国内地高校同时进入四大排行榜前500名的大学有12所。
这些排行榜各有自己的评价和排名标准,未必能全面反映一个国家高等教育的发展现状,但我国内地不少高校同时进入四大排行榜,无疑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高等教育近年来的发展成就,尤其是高校“双一流”建设的驱动效应开始显现。
毫无疑问,外部的较高评价的确能增添我们的信心,但说到底,信心最终还是根植于我们在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过程中扎扎实实的努力。当前我国高等教育进入了提高教育质量的内涵式发展阶段,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和《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发布以来,现代大学制度和各类学校管理制度建设在加快,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得到进一步落实,高校创新体系建设逐步强化,极大地激发了高等学校的办学活力。尤其是已经起步的“双一流”建设,以中国特色、世界一流为核心,以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坚持建设与改革并重,以学科为基础、以绩效为杠杆,统筹高校整体建设和学科建设,为高等教育迈向新的发展层次注入了强大能量,成为引领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新引擎。改革的综合效应正在慢慢显露出来,部分中国内地高校进入四大世界大学排行榜,其背后正是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活力的现实图景。
看重外部评价,并不等于任排行榜牵着自己的鼻子走。排行榜上的好名次固然能增添自信,但冷静客观看待排行榜,则需要更大的自信。需要指出的是,四大排行榜关注的主要是高校的学术公信力、研究质量、学术研究成果和综合科研实力等指标,其评价结果反映的只是高等教育发展的部分现状,并不能涵盖我们“双一流”建设的其他目标。一流的学术研究水平当然是高校的努力方向,但正如有关专家所指出的那样,大学排行榜大多基于科研能力而开展,而世界一流大学的落脚点应该放在人才培养上,培养人才很难用简单的指标来衡量,对世界大学排行不必看得太重。的确,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要把立德树人作为高校的立身之本,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只有培养出一流人才的高校,才能够成为世界一流大学”。不仅如此,创造性地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建立健全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评价和学术标准体系,同样是中国高等教育要承担的重大责任,这些都是国际上一些排行榜暂时难以评价的。
此次新排名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国际教育界开始用新的目光审视中国高等教育,也开始在一个新的起点上想象中国高等教育的未来,这折射出的,正是中国高等教育日渐提升的世界影响力。毫无疑问,这种来自外部的新的目光,既增添了我们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世界一流学科建设的信心,也有助于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自我,凝聚起“双一流”建设更为强大的决心和动力。(钟焦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