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文学专家、文艺理论家、诗人、陕西师范大学教授霍松林辞世——
唐音塞上来 遗韵世间存
“从辛酉到丁酉,凤凰飞走了。”在陕西师范大学官方微博上,一位网友留下了这样一句伤感的话。
这只凤凰,是停留在97岁的霍松林先生。
回顾近一个世纪的岁月,霍松林曾说:“我这一辈子很简单,就是围绕文学,做了读书、教书、写书三件事。”
一生只做三件事,他把每一件都做到了极致。
读书由父亲启蒙,中学在陇南书院遍览馆藏,上中央大学中文系时,胡小石讲楚辞,朱东润讲中国文学史,伍俶傥讲文心雕龙,吕叔湘讲欧洲文艺思潮,汪辟疆讲目录学……与大师们朝夕相伴,霍松林在文学的海洋中恣意畅游。他的书房由程千帆挥毫泼墨,题名“唐音阁”,书香四溢、卷帙高垒。对于文学,他痴迷了一生,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唐宋元明清,在文学的时空里,他来去自如。
孟子有言:“君子有三乐”,“得天下英才而育之”,乃是其中一乐。
霍松林任教70余载,教过小学、中学、大学,教过硕士、博士,也指导过博士后和访问学者。他曾说,“确实品尝到了‘得天下英才而育之’的无穷乐趣”。
他先后培养了70余名博士。在博士弟子们自制的“霍门弟子”通讯录上,可以看到很多熟悉的名字,都是当今高校中文系的中坚力量。
而霍松林最大的成就是“写书”这件事。
上世纪50年代初,高校中文学科筚路蓝缕,创业维艰。霍松林应西北大学校长之聘,到该校师范学院中文系任教。在其接手的3门新课中,有一门文艺学,面对无教材、无大纲的一穷二白之境,霍松林迎难而上,自拟提纲,编写讲义。两度春秋,26万字,1953年,《文艺学概论》终于脱稿,当年即被选为全国交流教材。1982年,经过对《文艺学概论》的增删修订,霍松林完成了37万字的《文艺学简论》,“两论”被学术界誉为“当代《文心雕龙》”。
在70余年的教学和学术研究生涯中,霍松林游走于诸多文学领域,著书立说,脚步从未停歇。尤其是上世纪80年代后,虽已年过六旬,但他的学术生涯重新绽放出蓬勃的生命力,《唐宋诗文鉴赏举隅》《文艺散论》《白居易诗译析》《西厢述评》……大量古典文学和文艺理论研究专著源源不断,都被认为是各领域的“开山之作”。
诗歌的创作贯穿霍松林一生。他的《唐音阁吟稿》《唐音阁诗词集》,“以诗词记录了自己一生的心路历程。举凡国家兴亡,民族奋战,人民忧患,师友交游,人生际遇,凡可兴、可观、可群、可怨者,无不记之以吟”,从中可以看到广阔而深邃的“活的历史”。
于右任曾说,霍松林是“我们西北少见的青年”。在之后的大半个世纪里,霍松林笔耕不辍,著作等身,其文艺理论及诗歌的影响,更是遍及全国。
唐音塞上来,遗韵世间存。(本报记者 易鑫 冯丽)
《中国教育报》2017年2月4日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