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教育资讯 > 教育新闻>正文

化学老师尹高雷,基于“互联网+”新媒体教育的创新研究

时间:2018-04-18 09:34:54    来源:中国教育网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在“互联网+”时代,“谁赢得了互联网,谁就赢得了青年”。如何运用“互联网”思维开展新形势下的教育工作,依托新媒体开展网络育人,已成为各个学校共同探索和实践的新挑战。

知名教育博主,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兰州市第六十三中学尹高雷老师,坚持以“立德树人”为目标,将新媒体创新技术与传统信息技术高度融合,以富有时代感的吸引力,独具特色的开启了“新媒体育人模式”,构建了“新媒体育人生态系统”,充分响应了教育部对于贯彻落实全国基础教育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的精神。

 

 

尹老师认为实现育人模式的根本转变,需要科学地把握好几个“变”与“不变”的关系:

1.客观形势的“变”与办学方向的“不变”。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基础教育面临的客观形势也在不断发生改变。当前,国际国内形势深刻变化,不同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社会思潮多元多样多变。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推进,互联网等新的传播渠道的迅速发展,在有力促进社会进步的同时,也给社会思想文化领域带来复杂影响,教育思想政治工作面临许多新任务新课题。我国有独特的历史、独特的文化、独特的国情,决定了我国必须走自己的特色教育发展道路,扎实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校。

2.高教发展的“变”与根本任务的“不变”。毋庸置疑,中国高等教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也面临新常态下的新特征、新趋势。但无论高等教育怎样发展,必须始终坚持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立德树人是高校立身之本。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多次强调:切实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3.育人载体的“变”与核心价值的“不变”。随着教育现代化和教育技术水平的提高,育人载体也不断翻新。无论是传统的课堂育人,还是实践育人;无论是活动育人,还是文化育人,无论是BBS论坛、大学生在线、易班,还是微博、微信、直播、短视频、即时社交工具,无论育人的载体怎样变迁,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弘扬和传播没有改变。

 

 

 根据教育部的最新教改方针,尹老师认为要加强互联网思想政治工作载体建设,树立互联网思维,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与信息技术高度融合,使互联网成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平台。在新媒体育人实践中,我们一直在思考:价值引领需要稳定、持续、丰富、紧跟时代话语的“育人内容”输出与传播,能否通过打造综合平台实现阵地、资源、内容的联动,共同为“新媒体育人模式”服务?从而让学生得到最优质的新媒体育人资源?

1.打造校内“中央厨房”。按照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要求,我们有效整合了阵地资源和平台优势,实现了校报、校刊等传统媒体与网站、微博、微信等新媒体融合发展、错位互补,构建“一报一网一台两微两屏多终端”的复合平台。

2.组建矩阵“协同传播”。组建新媒体矩阵,搭建以官微为主导,微信、微博的聚合式新媒体平台,在内容生产、协同传播、联动支撑等方面,最大限度汇聚“育人资源”。坚持平台聚合,融合一批社群化、矩阵式、多样性的媒体资源。以学校官方微信、微博为核心,打造接地气、有灵性、有黏力的新媒体平台,被老师和学生誉为“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朋友”,成为新媒体育人的主阵地。在双微主导下,校内数十家自媒体平台、数百家学生社团和双微形成了内容共建、错位发展、资源共享的新媒体矩阵,在校园里形成了具有社群化功能的媒体群资源。

3.融合借力“社交平台”。新媒体社交平台飞速发展,新浪微博、腾讯微信、今日头条、百家号、一点资讯、一直播等社交平台已形成分众化、差异化传播集群。与校内平台相比,这些平台更加开放、传播效果更佳、辐射群体更广,并且可以根据群体特征锁定IP段投放人群,我们第一时间入驻这些平台,积极争取平台资源,把海量原创优质作品集中投放社交平台,通过精准投放,实现了校内新媒体平台的有效拓展,在社会上形成育人“第三课堂”,让更多的青年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启迪。

鲁迅先生在《且介亭杂文·中国语文的新生》中曾写道:“愈艰巨,就愈要做。改革,是向来没有一路顺风的,冷笑家的同意,是在见了功效之后。” 伟大的事业,源于伟大的梦想。相信经在尹老师这一代筑梦人的不懈努力下,我们距离自己的教育梦一定会愈来愈近。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