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教育资讯 > 教育新闻>正文

让一中进入公平优质发展的“快车道”

时间:2018-04-11 12:12:51    来源:中国教育网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广州一中今年将迎来90周年校庆。

进入新时代,人们对公平、优质、多样教育资源的渴望日益凸显。今年是广州市第一中学建校九十周年,如何紧扣时代脉搏谋变求新,探索育人新路径,办好令人民满意的教育?日前,一中校长吴海洋接受信息时报记者专访时表示,近年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课堂教育质量等举措之下,一中发展已进入“快车道”。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倡导教师与时俱进大胆创新

十九大报告指出要优先发展教育,而教师是教育发展的关键因素,没有高素质的教师,就没有高素质的教育。“教育和学校要实现内涵式发展,根本问题就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吴海洋说。

为让教师能全心全意地传道授业,一中在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改善教师生活待遇、关注教师身心健康方面屡有新举。他介绍,近几年学校用于教师培训的经费是翻倍增长的,高层次的专业培训、充足的培训经费让教师们开阔眼界、发展自我、丰富专业素养。而教师的专业成长往往又会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随着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一中也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阶段学生能通过各种渠道获取知识,一旦教师不能适应新时代,学生懂的知识老师不懂的话,那么学生对老师的崇敬感会减少,甚至会使学生质疑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正确。”吴海洋认为,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能够吸纳新知识、新思想、新技术,更为重要的是,要拥有能根据时代发展及时作出应变的创新精神。一中过去能够连续27年获得广州市高中毕业班工作一等奖,正是一中教师们时刻秉持匠心教书育人的真实写照。

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

设计新一轮智慧教育的“一中模式”

“互联网+教育”的飞速发展,对中小学的教育教学观念、教学组织和管理,以及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和布局等都带来直接冲击。作为“掌舵人”的吴海洋,对于学校的未来发展有许多前瞻思考。在他眼中,教育信息化不仅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也是全面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实现教育优质、均衡、快速发展的必由之路。“从事教育的一线教师必须要迎接这一场变革。”他说,“这场变革就是指必须改变传统课堂的教学模式,利用云平台、大数据等技术,让学生高效掌握多样的知识,让老师的授课变得更加精准。”

近年来,作为首批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建设试点单位和首批广州市智慧校园建设样板校,广州一中一直在积极推动教育信息化与特色课程建设,给学生带来新视野以适应新时代的发展。据了解,学校正在设计新一轮智慧教育,整合资源,打造专属广州市第一中学的“新模式”。

“人类社会将进入人工智能的时代,可重复的劳作和体力劳动都将被取代,在这样的历史进程中,如何通过教育使学生具备更加自信地走向世界、走向未来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这都是我们需要思考的。”吴海洋说。

喜迎一中建校90华诞

新建真理钟镌刻梦想传承创新

在主动迎接教育变革的挑战同时,一中也在传承学校的历史与精神。

“一中校训是‘勤、诚、勇、毅’,解读校训不仅是对建校之初首任校长司徒优立校初心的传承,更是对新时期教育发展的创新。”吴海洋说,在一中新的发展时期,他对校训提出了新的解读:治学至勤,修身至诚,创新至勇,发展至毅。“这一解读也是我个人的教育主张:人本治学,活力课堂,精致高效,精进发展。”

为帮助学生了解学校历史与学校精神追求,一校三区的所有建筑都有一个独特的名字,如图书馆命名为“至勤楼”、高中宿舍区命名为“至诚院”、体育馆命名为“至勇馆”、学术报告厅为“至毅堂”。为每一栋建筑、每一面墙赋予教育内涵,通过环境来育人,达到人景合一的教育功能。

创校至今,广州一中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一门七院士”的辉煌依旧在教育界传为佳话。为了传承学校优良的校风校训,一中建设了“院士·星光”特色课程,坚持中西文化教育理念,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培养具备责任担当、科技创新、国际视野、崇美尚体的特长人才、拔尖人才。

今年,适逢学校迈向90周年校庆之际,初中部将新建大门,新建“真理钟”,镌刻着每一位校友名字的校友墙也在筹划当中。

“未来,新生入学时会将梦想写在真理钟上,毕业后再写下梦想,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后学生回校依然可以看到他们当初的梦想。90周年校庆不仅是要让学生谨记初心,更多的是自我发展的历史见证。”吴海洋说,未来一中还将以“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为聚焦点,以“院士”作为群像,为学生植入崇尚科学、追求真理、责任担当的一中“基因”,相信这些因子可以支撑他们将来的人生走向成功。

信息时报记者 黄淑仪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