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说,你是广州的千里马。她说不,我是广州的伯乐。
透过汽车后视镜看到的王梓羽,折射出的古典美学尤为明显,嘴角微微上扬,眼神流光溢彩般滑过,可能仅仅只有0.01秒,但一切仿佛都已被她读透。
在过去的14年里,这个女孩从一名刚刚毕业的就业创业者,华丽转身为一名身经百战的就业创业服务者,仅仅五年,便已经为超过200万中国青年提供了涵括人文素养、技术技能内容,国际国内视域,横向能力拓展和纵向职业跟踪的的就业、创业培训,向400多家企业、机构及政府、事业单位输出青年人才逾两万人次,在上海、河南、广东等地参与创建了“职在必得”“职得你来”“外来务工人员回乡再就业”“越秀梦想汇”等政府大力扶持、青年喜闻乐见的就业创业平台。“广州市青年创业导师”、“上海市青年创业导师”,2017年获邀加入广州青年“领航班”,2018年参与首创广州“青创班”。她的故事让我们不得不想起唐代韩愈之《马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王梓羽,80后,2004年于华南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或许因为专业的缘故,坐在汽车驾驶位,她看起来一点都不像公司CEO,在接近两个小时的采访里,她更像一个诗人,云淡风轻的谈过往,我从广州来,要到广州去。
在面包面前,她选择了爱情
2004年的那个夏天,广州尤为闷热,当同学们都汗流浃背奔走在各大招聘现场,王梓羽却已心有所属,毕业后跟着男朋友一起创业。百无聊赖的她独个儿呆在宿舍,只做两件事:接电话,做简历。
电话是同学们打来的电话,简历是同学们的简历。那一年,正是国家本科教育扩招以来毕业的高峰期,成千上万的毕业生突然涌进人才市场,僧多粥少的情况日益严重,同学们都在各大招聘现场撞运气,根据用人单位需求为自己临时裁衣,不可能在现场修改简历,所以,同学、朋友、同乡们便纷纷瞄准了王梓羽,一个电话,十分钟内按要求对简历进行修改和设计,随后发回电子版直接打印投递。
“我自己没找过工作,但毕业那年至少制作了各类简历超过300份。”
或许正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王梓羽不仅开始涉猎“找工作”这个行业的技巧,更在心底种下了一颗为青年人才服务的梦想,只是她自己并没有意识到。少女时代的王梓羽,首先想到的是爱情,面包放在其次。
在美元面前,她选择了情怀
奔赴上海那天很突然,她还来不及准备,来不及道别,便直接从云淡风轻跳进了风起云涌。
和男朋友一起做的“面包”其实就是简单的家具外贸,主打美国市场。许多做外贸的同行都是抱着广撒网,能抓一条算一条的心思在和外国人“玩游戏”,不在乎过程和手段,只在乎结果和收入。但王梓羽却始终坚持自己的那份初心,她想将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通过外贸的方式推销出去,尽管在大多数人眼里这简直就是天方夜谭,但事实却是王梓羽用她的诚恳、守信和认真为自己赚取了人生第一桶金。
风云叵测的外贸市场极大地扩展了王梓羽的视野,也更让她体会到,创业的根本在于人才,中国要在国际市场有所作为,对年轻一代的培养至关重要,尤其是在2008年金融危机,突如其来的外贸风暴打得许多人措手不及,由于缺乏完善的风险预测机制,身边许多朋友“辛辛苦苦二十年,一夜回到革命前”。也是在这个时候,王梓羽和男朋友分手,公司也陷入了创业的低潮期,那年,她无时无刻不在苦苦冥想,希望有些改变。
在挫折面前,她选择了再创业
2014年,响应“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的号召,身在上海的王梓羽仿佛看到了希望的曙光,她想为青年做一点事。在上海共青团的支持下,“职在必得”成立,并顺利进驻上海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和闸北区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创建的创业孵化园,成为上海团市委孵化的品牌创业项目,短短一年,便为上海青年铺设了一条崭新的职场新干线。
职场新干线是王梓羽的“星光大道”,更是广大青年职业梦想的职业航母,项目一经推出,便得到上海全市各大高校、高职高专的热烈欢迎,创新推出的《提高职业适应力》、《简历制作技巧》、《求职面试技巧》、《职场礼仪》、《职场心理调适》、《创业政策与法律》等课程因为接地气而风靡一时。2017年,谁都没有想到,这个来自广州的女孩仅仅在上海全市高校便已设立职业指导服务站20个,全年总服务人次超180000人次。伴随社会效益的几何数增长,相关的经济合作也纷至沓来。可是,王梓羽并没有就此“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她始终认为人才、人文永远是最重要的,为一名青年做好一次简单的培训,很可能改变这个青年的人生轨迹;为一个企业推荐一名优秀的青年人才,也很可能改变这个企业的发展生态,甚至决定这个企业的生死存亡。孰轻孰重?王梓羽常常告诫自己,做人比做事更重要。
“以前,我说话的时候喜欢用左手撩头发,职业导师让我用一个月的时间改变,在与别人聊天的时候用右手撩头发。”上海大学社会学系的一个女生坦言,职场新干线给她带来了许多改变,哪怕一个微小的动作,后来也让自己在职场交际中赢得了更多好感。
王梓羽的青年人才服务在上海顺利打开市场,不仅赢得了青年的信任,更得到了共青团、人社局等政府职能部门和各大高校、企业的支持。但是,此时的王梓羽仿佛已经打开人才世界的一扇青春之门,脚步似乎已经停不下来。
在“初心”面前,她选择了回广州
高跟鞋落在白云机场坪地那一刻,王梓羽的身体有些微微摇晃,眼前的场景既熟悉又陌生,她曾花了四年的时间用文学的方式深爱着这座城市,如今,昔日的恋人已远去,但这座城市的温度还在。
广州共青团的一个调研团在上海市青少年活动中心交流的时候,说了一句话,广州欢迎你,要创业,到广州。这一句话如电石火花般在王梓羽脑海炸开,从社会经济发展的角度,广州的容量更大,给予青年发展的空间更加广阔,相较于上海发展的成熟与饱和,广州在青年人才发展领域还有很大的发挥余地。从邀约到做决定,从奔赴到项目落地,“职在必得”迅速进驻,并与广州青年就业创业服务中心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职在必得”是王梓羽在广州打出的第一张品牌,在广州青年就业创业服务中心的支持下,依托国际先进的Marketplace Live创业模拟实训平台,不同于传统的师资培训和劳务派遣,王梓羽和她的团队更加注重大数据的构建和链条式服务。“我们的人才服务不是课程式,也不是阶段式,而是终身制。”按照王梓羽在广州的青年人才服务蓝图,她的目标是通过落地的项目将青年人才聚合起来,通过大数据的分析将人才的发展进行科学规划,通过终身的跟踪服务为每一个人才在不同的人生阶段量身定制最合身的“职业装”。事实也确实如此,“职在必得”项目一经推出,便吸引了超过20万广州青年的参与和关注。
“广州青年创新创业有基础,相关部门应该借势而为,比如,关注青年发展的团委,关注创新创业的科创委,关注人才的人社局等职能部门应该支持打造‘职在必得’这样的创新项目,政府和企业应该将推动服务青年人才快速、良性发展的闭环给扣好了。”中山大学王宁教授介绍。
2018年初,在团市委、市工信委、市教育局、市科技创新委、市人社局、市外办、市港澳办、市台办、市科协、市侨联、广州日报社、市青联等单位的推动下,王梓羽和她的团队再次参与策划创新项目“青创班”。该项目将针对高端青年人才打造前沿课程、交流、实践和创新一体的纵横服务体系。
抛开公司本身业务发展,王梓羽坦言,回到广州发展是自己的一份“初心”,与其说广州青年人才服务需要她的项目,倒不如说她更需要广州。王梓羽曾在和华师青年交流时透露一句话,她的床头一直放着一本书,韩愈的《韩昌黎集》。
这本书其实更适合希望谋求职业发展,希望谋求青年人才的每个个体和企业去阅读,书中有一句话,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王梓羽正在打开槽枥的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