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少年应该在课后投入多少时间学习英语?
近年来,由于国家中高考对于英语实际沟通能力的越来越重视,原有的填鸭式英语学习方式正在被摈弃。根据中国国家教育部相关研究机构的统计数据,中国学生在英语学习时间和精力上的投入在过去十年以来一直呈现稳步上升的趋势。
从中国学生进入到中学之后,英语学习和补习的平均时间已经远远超出过其他任何一门科目的学习时间。根据教育部针对中国主要城市中学生的英语学习时间统计,学生在英语科目投入上的平均时间超出了另外两门主科—语文和数学所加在一起的总和。可以说,英语学习质量和效果直接影响到了学生在学校的学习总成绩。
一般来说,英语学习出现困难的学生,其他科目的学习也会出现困难。当前国内主要大城市中小学生的英语水平已经远远超过中小城市或农村地区同龄人的英语程度。中国主要一线城市儿童初次接触英语学习的平均年龄大约在4岁左右,远早于教育部规定的小学三年级开始学英语的要求。由于提前起跑的原因,英语基础越好的学生在入学之后的学习会占更大的学习优势,并逐步把更多精力放在其他科目的学习上,形成学习成绩的良性循环。
英语作为中小学生学习难度最大和投入精力最多的科目,到底学生应该每周在课外投入多少学习时间才能够取得最优的学习效果?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对外英语教育专家大卫.施罗姆教授指出,从全球范围来看,如果外国学生的课外英语训练和学习时间低于每周五个小时,则会出现英语学习效果不显著或语言学习进步停滞甚至是退步的现象,这里的主要原因是人类大脑的语言学习中心需要足够时间的学习刺激才能够形成有效的语言记忆区域,如果中小学生每周的课后外语学习平均时间低于五个小时,则不能够形成新的语言记忆区域或显著的语言学习效果。
从学习模式上而言,施罗姆教授认为,语言学习的最强刺激发生在对话或一对一的沟通模式中,这就意味着语言学习的最佳效果是发生在老师和学生一对一互动的学习模式;在学龄儿童进入到8岁后,大脑的容量和记忆能力会迅速在短短几年内发育到成年人的标准,该段时间也被称为大脑发育黄金期。对于进入到大脑发育黄金期的学生而言,一对一的语言学习互动模式可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