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21日,上海) 尽管冬至带来的是漫天飞雪抑或是凉风嗖嗖的天气,那期间限定的花样美食以及独有的庆祝活动能带来一丝慰藉,而且冬至也能引发对我国古代计时工具的深思,本次英孚英语课堂的主题就是宣告冬季来临的二十四节气之一——冬至。源自2500多年前的春秋时代,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定的一个,时间为每年公历的12月21至22日期间,自古冬至也受到极大的重视,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本着“教育,让世界无界”的使命,英孚一直致力于将世界各国文化带进课堂,在学习英语技能的同时提升跨文化理解和沟通的软实力。
天文意义(Astronomical Meaning)
冬至(Winter Solstice)俗称“数九”、“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源自“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称“冬至”。
一年之内,太阳位于地球的直射点始终在移动,呈现由南回归线(Tropic of Capricorn )-赤道(Equator)-北回归线( Tropic of Cancer)-赤道-南回归线的路径,而每当太阳直射在赤道、南回归线或北回归线时,古代都会有相应的节气(Solar Terms)产生,分别就是春分(Spring Equinox)、秋分( Autumnal Equinox)、夏至(Summer Solstice)与冬至(Winter Solstice)。而在冬至这一天,太阳运行至黄经270°(冬至点),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南端,太阳几乎直射南回归线。因此,冬至日是北半球各地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并且越往北白昼越短。对北半球各地而言,冬至也是全年正午太阳高度最低的一天。
历史演化(Historic Development)
源于春秋的冬至在周秦时代(Zhou and Qin Dynasty)与新年无异,周秦时代使用周历,新年与冬至都在11月,古人认为冬至之后,阳气渐强,下一个循环开始(A New Cycle Begins),也代表着新的一年,而在此时进行家庭聚餐(Family Reunions)以及祭拜祖先(Sacrifice)也是极适合的。
但自汉代以来,夏历的采用将冬至与新年分开(Separate the Winter Solstice and New Year),冬至才被当做一个独立的节日庆祝。这天朝廷上下要放假休息,军队待命,边塞闭关,商旅停业,亲朋各以美食相赠,相互拜访,欢乐地过一个“安身静体”的节日。
古时计时工具(Timekeeping Tools)
由冬至确立时间之早可见,我国古代计时能力已经炉火纯青,能够准确判定日期与时刻,不管是时辰、日期、季节,不同的计时工具起到不同功用,共同为之后的航海学、天文学奠定基础。
土圭(Earth Sundial)
土圭是最古老的计时仪器,构造十分简单,仅仅一根杆子直立在地面上就能投射出太阳的杆影(Pole’s Shadow Projected by the Sun),然后根据杆影的移动的规律和影子长短就能推测出夏至日与冬至日。最迟,公元前7世纪掌管天地四时的官吏已使用土圭分出二分二至,确定一年为366天。到殷商时代(公元前1520-1230年)测时已达到相当高的精度,其干支记日法一直延用到今天。

日晷(Sundial)
日晷又称日规,与土圭有异曲同工之妙,但更为精准。通常由铜制的指针(Bronze Pointer)和石制的圆盘(Stone Disc)组成。铜制的指针叫做“晷针”,垂直地穿过圆盘中心,起着立竿的作用,因此,晷针又叫“表”;石制的圆盘叫做“晷面”,安放在石台上,呈南高北低,使晷面平行于天赤道面。晷面两面都有刻度(Scale),分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时辰,每个时辰又等分为“时初”、“时正”,这正是一日24小时。

漏刻(Clepsydra)
最早出土为西汉遗物的漏刻,不只在中国通用,古巴比伦王国(Babylon)以及古埃及(Ancient Egypt)都曾使用过这种计时工具。“漏刻”中“漏”是指带孔的壶,“刻”是指带刻度的浮标,漏刻分为泄水型和受水型两种。泄水型是指水从漏壶孔流出(Water Flows Through the Clepsydra),漏壶中的浮箭随水面下降(Decline with the Water),浮箭上的刻度指示时间。受水型漏刻恰恰相反,浮箭在受水壶中,随水面上升指示时间(Rise Up with the Water),为了得到均匀水流可置多级受水壶(Establish Multi-Stage Clepsydra)。

花样百出的冬至饮食
水饺(Dumpling)
水饺可谓是北方家家户户冬至的必备主食,而这个习俗则是为了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救济穷人(Distribute Chinese Medicines and Help the Poor)而流传的。
羊肉汤(Mutton Soup)
冬至本就是滋补的适宜时节,而冬至吃羊肉的习俗据说是从汉代开始的。相传,汉高祖刘邦在冬至这一天吃了樊哙煮的羊肉,觉得味道特别鲜美,赞不绝口。人们纷纷在冬至这一天,吃羊肉以及各种滋补食品,以求来年有一个好兆头(Good Wish for the Coming Year)。
江南米饭(Glutinous Rice)
在江南水乡,赤豆糯米饭(Glutinous Rice with Adzuki Beans)在冬至这天的出镜率也几乎是百分之百。相传有一才子平时作恶多端,无故死于冬至这一天,化为了厉鬼祸害百姓,但这厉鬼却害怕赤豆,因此百姓都要在这一天吃赤豆糯米饭以防灾祛病(Prevent the Disaster and Ward Off the Diseases)。
台湾糯糕(Glutinous rice cakes)
在台湾地区,人们还会将糯米粉捏成鸡、鸭、龟、猪、牛、羊等象征吉祥中意福禄寿的动物,在放置于不同蒸笼进行蒸煮,用以祭祖,示意不忘老祖宗(Keep Ancestors in Heart )。
关于英孚教育
英孚教育成立于1965年,是一家全球教育培训公司,以“教育,让世界无界”为企业使命。英孚在全球各地有诸多学校和办事处,并拥有优质在线英语学习基地English Live。英孚主要致力于语言培训、出国留学游学、旅游、学位课程和文化交流等项目。英孚教育致力于长足扎根中国市场,曾担任2008年北京奥运会语言培训服务提供商。自1988年以来,英孚已经支持服务六届奥运会,包括即将要举办的2018年平昌冬季奥运会和2020年东京奥运会。英孚还发布了全球英语熟练度报告(www.ef.com/epi),该报告打破了地域限制,在全球范围内测试了不同国家成人的英语能力。
更多英孚教育相关信息也可关注EF英孚教育(ID:chinaef)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