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健康学校建设促学生身心健康
——访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
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纲要将普及健康生活作为重要篇章,并提出“加强健康教育”的要求。如何迎接《“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为此,记者采访了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
问:如何认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在学校体育卫生工作中的意义和作用?
答:《纲要》明确提出把健康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把健康教育作为所有教育阶段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加大学校健康教育力度、普及健康科学知识、提升学生健康素养、加强健康学校建设、建立健全学校健康促进与教育体系,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完善学校食品安全、疾病预防和传染病防控相关政策等具体要求,是推进学校体育卫生、健康教育和促进学生健康水平提升的行政纲领和行动指南。《纲要》的颁布,为教育工作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强化学校体育、卫生和健康教育提供了基本遵循和指导原则。
问:贯彻落实规划纲要的重点任务都有哪些?
答:我们将根据教育部贯彻落实规划纲要的整体部署,深入学习纲要精神,研究制定贯彻落实规划纲要有关要求的具体工作方案,把健康融入教育工作所有政策,高标准、严要求地把规划纲要的明确要求落实、落细、落好。
我们将从以下方面做好工作:第一,继续多途径、多形式学习宣传规划纲要精神。
第二,落实“把健康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的明确要求,切实加大学校健康教育力度。
一要落实好“将健康教育作为所有教育阶段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的明确要求,建立学校健康教育推进机制,构建学科教学与专题教育相结合、课堂教育与课外实践相结合、经常性宣传教育与集中式宣传教育相结合的健康教育新模式。加强健康学校建设,以中小学为重点,建立健全健康促进与教育体系。
二要加强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将健康教育纳入体育教师职前教育和职后培训内容。深化师范院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把健康教育纳入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计划,在“国培计划”中继续加大对体育教师的培训力度,将健康教育的相关内容融入课程培训中,为中小学开展健康教育提供良好的师资保障。
三要加强健康教育资源建设,满足学校健康教育教学需要。利用新媒体等信息技术手段拓展健康教育方式,扩大学校健康教育覆盖面。
四要切实提高学生健康素养。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学校健康教育,普及科学的健康知识和技能,将健康知识植入学生心中,引导学生树立健康意识,自觉践行文明、健康、科学、绿色的生活方式,促进青少年学生及其家庭关注健康、重视健康,提升健康素养,形成健康的行为和健康的生活方式,降低、自觉规避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
五要切实加大学校卫生工作力度。坚持预防为主,做好学校卫生防疫工作,全面提高青少年学生健康水平。全面加强幼儿园、中小学的卫生与健康工作,坚持好的健身传统,加强健康知识宣传力度,提高学生主动防病意识,推动学生形成自主自律的健康行为。
第三,大力推进学校体育改革发展创新。
一是按照“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衔接、培养兴趣与提高技能相促进、群体活动与运动竞赛相协调、全面推进与分类指导相结合”的原则,积极推动把学校体育工作纳入政府政绩考核指标、教育行政部门与学校负责人业绩考核评价指标。
二是遵循教育和体育规律,以兴趣为引导,注重因材施教和快乐参与,重视运动技能培养,逐步提高运动水平,为学生养成终身体育锻炼习惯奠定基础。
三是深化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切实保证体育课程时间,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强化课外锻炼指导。
四是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进一步完善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监测与评价制度体系。健全大中小学生健康体检制度,学生体质健康达标率逐年提高,有效控制学生肥胖、近视等发病率。
五是继续加大校园足球普及发展力度。
问:今后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的目标有哪些?
答:我们将进一步完善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学校体育、卫生和健康教育推进机制。到2030年,青少年学生身体素质明显增强,影响青少年学生健康的主要危险因素得到有效控制,学生健康素养大幅提高,健康生活方式在学生中得到全面普及,有利于健康的学习、生活环境基本形成。学校体育办学条件总体达到国家标准,体育课时和锻炼时间切实保证,教学、训练与竞赛体系基本完备,体育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学校体育场地设施与器材配置达标率达到100%,青少年学生每周参与体育活动次数达到中等强度3次以上,国家学生体育健康标准达标优秀率达到25%以上。(本报记者 李小伟)
《中国教育报》2016年11月12日第0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