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援疆亮点纷呈
近日,在阿克苏召开的自治区“组团式”援疆工作推进会上,宁波市作了典型经验介绍,得到广泛赞誉。“‘组团式’教育援疆是一大创新。”省援疆指挥部人才管理与开发组组长、阿克苏地区教育局副局长张华良说。
自2010年以来,我省一批又一批教育援疆人从东海之滨来到西北边陲,积极融入,勇于创新,把阿克苏和兵团一师当成家,把这里的教师和学生当成自己的家人,用心、用情、用力、用智援疆,亮点纷呈,助力当地教育更上层楼。
“组团式”援疆星火燎原
宁波市把教育援疆的重点放在组团帮扶库车二中和库车县中小学校长队伍上,抓好核心培养与示范引领。针对库车师资紧缺的实际,宁波依托后方优质教育优势,前后联动,发挥“教育部门+优质学校+援疆教师”的协同作用,将优秀师资源源不断地辐射到援疆一线。同时让宁波援疆教师集中援助库车二中,通过建立“镇海名师工作室”等手段接力帮扶,目前库车二中已成为阿克苏地区教育质量名列前茅的普通高中。
两年来,台州以“专业组团”助推职业教育发展、以“人才组团”助推塔里木高级中学教学质量提高、以“学科组团”助推教育内涵提升等为主抓手,推进兵团一师阿拉尔市教育全面发展。而温州则针对拜城县的教育教研实际情况,从2015年9月起派出语文、数学、政治、物理、化学5个学科的高中优秀教师担任专职教研员,并成立温州援疆教研员工作室。通过重点帮带拜城县各中小学校的教研组组长,并对学校教师进行全方位指导,力促拜城县教育教学质量提升。
另外,我省高校还组团帮扶阿克苏大学,嘉兴组团帮扶沙雅二中,湖州组团帮扶柯坪双语小学……“组团式”教育援疆模式呈燎原态势,有力地推动了当地的教育发展。
工作室遍地开花
2014年6月,我省成立首个省级援疆人才传帮带工作室。省援疆指挥部在阿克苏地区建立若干个工作室、实践基地等传帮带示范点,并通过示范点的建设和辐射,帮助当地培养一大批在本专业领域有一定影响力、较好发挥引领示范作用的人才。
随后,一个个传帮带工作室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过去3年里,我省共在当地建设了20多个援疆教师传帮带工作室,援疆教师结对、帮带了800多名当地教师,提高了当地教师的业务水平,涌现出一批学科带头人。不少帮带对象在全国和自治区大赛中获奖,300多名教师帮带对象实现职称提升,获得地区级以上的教学科研课题立项230多项。
湖州援疆教师钱小英和一起援疆的7名教师成立了柯坪湖州双语小学“红沙子工作室”。丽水援疆教师周巧慧的阿克苏地区级数学教学能手培养工作室,则是该地区首个以援疆教师身份申请成立的工作室。周巧慧以工作室为载体,对成员进行课堂教学、教研及课题研究等方面的培养培训。如今,该工作室已成为阿克苏数学教学研究的重要基地之一。
“智慧”援疆实现资源共享
利用信息化实现两地资源共享,也是我省教育援疆的发力点之一。“近3年来,为阿克苏地区建远程互动教室、教育信息中心,提供设施设备,以及对当地教师开展相关培训等,我省累计投入5000余万元。”张华良说。
杭阿远程互动教室于2014年9月投入使用,一端连着杭州源清中学,另一端连着阿克苏市高级中学,做到“万里同课”,使杭州的优质教育资源直接辐射到了阿克苏,随时可以实现送教。杭州还计划把阿克苏市第四中学、第二小学与杭州市的知名学校对接起来,实现远程互动教室全覆盖,并支持阿克苏市城市学校与乡镇农村学校对接。
2015年9月,温州援疆指挥部在温州大学拜城实验高中建成了集网络中心机房、微格教室、电子阅卷室等多位一体的温拜教育信息中心。信息中心成为拜城县的“教育信息港”,在拜城与温州之间架设一条直连通道,实现两地教育的深入交流。
绍兴援疆教师团队则以微课制作为主线,结合腾讯直播课、远程录播课等新兴教育手段,改变过去单纯说教式、灌输式的传帮带模式,积极探索“互联网+教育”的人才传帮带模式。在绍兴援助的阿瓦提县第四中学的微课平台上,已有各类微课120余个,平均日播放量上百次,阿瓦提四中今年还承办了阿克苏地区的首届微课大赛,这在当地教育发展史上有着里程碑式的意义。(本报记者 李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