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教育资讯 > 教育快讯>正文

青年担当 · 科技传薪 --AIGC如何点亮杨家埠木版年画的数字未来?

时间:2025-05-19 16:07:14    来源:中国教育网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在一项融合“文化自信”与“技术创新”的时代实验中,潍坊杨家埠木版年画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正被一支年轻队伍以前所未有的方式重新激活。山东经贸职业学院“智绘年画先锋队”以“刻古铭新——AIGC赋能潍坊杨家埠木版年画产业破局者”为课题,构建起覆盖技艺采集、智能教学与图案生成的全链路非遗数字化系统,迈出传统文化数字化传承的重要一步。

传统与科技的“握手” —— 雕刻行为的数字复刻工程

在杨家埠,真正的雕刻技艺往往只能“看一遍、悟十年”,青黄不接的传承困局长期制约着产业发展。先锋队用科技“建档造册”:通过激光扫描与动作捕捉技术,将非遗传承人每一道刀锋的角度、力度、速度量化为五维参数,构建国内首个非遗雕刻行为数据库,并引入LSTM深度学习模型,实现刀法复现与动态识别。这不仅打破了口耳相传的壁垒,更让“可学、可教、可复制”成为现实。

教育破壁 —— 零基础的年画教学正在实现

“非遗不是高不可攀的技艺孤岛。”为了让更多青年群体与社会大众成为文化传承的接力者,先锋队开发出智能雕刻辅助教学系统。系统融合动态时间规整算法与力反馈纠偏机制,实时比较学员动作与标准模板差异,并根据KMeans算法生成个性化训练路径。教学周期从传统180天缩短至不足50天,雕刻技能达标率提升至85%以上,为非遗技艺普及提供科学、高效的“加速度”。

“生成”非遗之美 —— 让年画图案讲好新时代的故事

为回应Z世代审美需求与多场景应用场景,项目团队打造“年画图样智能生成系统”。该系统融合BERT语义模型、CNN图像生成与CycleGAN风格迁移网络,可支持故事文本、关键词、草图等多模态输入,自动生成符合杨家埠年画风格的线稿与图像。生成效率高达1.2秒/幅,图样已超过3700件,联名文创产品销量突破10万件,年画的“表达方式”因此焕然一新。

当 AIGC 遇见年画刻板:经贸学院学子走进杨家埠,探索非遗产业升级路径

文化种子,正在青年手中发芽

“智绘年画先锋队”不仅带来了技术上的突破,更为非遗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树立了新的范式。他们扎根田野调研,落地3个乡村振兴年画工坊,吸引62名青年返乡从艺,开展非遗进课堂活动覆盖学生超过2000人次。在技术与情怀并重的探索中,这支青年团队让“非遗不老”,更让“文化自觉”成为一代青年的行动自觉。

当人工智能邂逅千年技艺,一场关于文化自信、数字创造与青年责任的深层对话,已在年画木板上静静展开。而“智绘年画先锋队”正是这场文化更新行动中,最动人的注脚之一。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