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学院大学生“青贮红壤”社会实践团队寒假开展“青贮红壤青贮饲料生产研究”调研。看到乡村秸秆随意堆放、利用率低,他们与村民交流,走访养牛场、饲料厂学习青贮技术。此次调研收获很大,积累了资料。后续团队会整理报告,为项目落地做准备,还打算再下乡传授技术,助力乡村解决秸秆问题,推动绿色发展。
冬日乡野寻“秸”,青春调研助农
济宁学院“青贮红壤”大学生实践团队,深入乡村,围绕秸秆利用开展调研。
踏入乡村,田野间大片随意堆放的秸秆便撞入眼帘。不少秸秆已开始腐烂,散发着阵阵异味,不仅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更对乡村生态环境产生了负面影响。眼前的景象让团队成员们忧心忡忡,也更加坚定了他们深入调研、寻求解决之道的决心。
在与村民交流过程中,团队成员了解到,当地秸秆的利用方式十分传统。一位大爷无奈地说道:“我们主要是直接拿秸秆喂牲口,剩下的就当柴火烧,每年都有好多用不完,只能扔在地里。”这样的利用效率实在太低,大量秸秆就这样被白白废弃,这让团队成员们意识到,推动秸秆高效利用刻不容缓。

图1济宁学院“青贮红壞”项目团队赴沂水县开展秸秆利用状况调研
为了给秸秆青贮找到切实可行的技术方案,团队来到当地养牛场和饲料厂的青贮窖参观调研。一走进养牛场,排列整齐的青贮窖便吸引了众人目光。养牛场工作人员热情地带领团队参观,还耐心讲解青贮饲料的重要作用:“青贮饲料营养丰富,不仅能让牛长得更快更壮,还解决了冬季饲料短缺的难题。”成员们一边认真聆听,一边迅速记录关键信息,不时提出自己的疑问。
在饲料厂,工作人员详细介绍了青贮窖的构造与使用方法。团队成员看到,青贮窖中储存的青贮饲料色泽鲜亮、气味芬芳。大家围坐在工作人员身边,深入交流秸秆青贮技术,从秸秆收割时机,到切碎、装填、压实、密封等关键步骤,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工作人员还分享了实际操作中的宝贵经验与注意事项,例如如何防止青贮饲料霉变等。
此次调研,团队成员收获颇丰。不仅亲眼目睹了乡村秸秆处理的现状,了解了传统利用方式的局限性,更通过实地参观与交流,掌握了秸秆青贮技术的关键要点,为“青贮红壤青贮饲料生产研究”项目积累了丰富的一手资料。

图2肉牛养殖场青贮窖
回到学校后,团队成员表示,将尽快整理调研资料,形成详实的报告,为后续推动秸秆青贮项目在当地落地提供有力依据。他们还计划在下次假期再次深入乡村,开展更深入的实践活动,将秸秆青贮技术传授给村民,助力乡村解决秸秆难题,推动乡村经济绿色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