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能源紧张与碳减排压力日益加剧的大背景下,建筑领域的能效问题已成为亟待解决的核心难题。近日,合肥工业大学本科生科创团队研发的“绿智楼宇——基于毫米波雷达感知的电器能耗优化与智慧节能控制系统”项目成功完成测试与展示,在实际应用场景中展现出卓越的节能潜力与推广前景,为我国建筑节能智能化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
精准感知赋能场景调控,构建智能化绿色楼宇
据《中国建筑节能年度报告》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建筑能耗占社会总能耗的46.5%,其中空调与照明环节耗能占比超过80%,传统能源调控手段已难以匹配绿色低碳发展的战略需求。针对此痛点,“绿智楼宇”项目采用60GHz毫米波雷达技术,精准感知室内人员的数量与分布,实现对动态空间使用情况的高效感知。
系统感知准确率高达95%以上,定位误差控制在0.5米以内,在保证高灵敏度的同时有效规避了隐私风险。通过边缘计算与轻量化神经网络模型的嵌入,“绿智楼宇”可在本地实时处理数据,实现毫秒级响应,避免传统系统数据上传延迟与安全漏洞的问题。
多维联动算法驱动节能优化,实际节能效果显著
项目团队自主研发了多因子感知与控制联动算法,打通了“感知—判断—控制”全链路,实现了空调、照明等电器设备的智能协同响应。系统可根据人员实时在场情况调整设备运行状态,实现“无人在场自动关闭、人员靠近智能唤醒”等功能,大幅提升能耗管理的精细化与人性化水平。
在模拟楼宇办公场景中,实测数据显示,“绿智楼宇”系统可实现整体能耗降低30%以上,碳排放量显著下降,具备良好的经济收益和生态价值,切实推动建筑设施向绿色、低碳、高效方向升级。
校企协同育人成效显现,科技创新服务产业转型
该项目由合肥工业大学本科生潘皓冉、陈俊烨、黎柠旭、赵倩组成团队完成,袁峰与陈奕涵两位教师担任指导,依托学校“工程训练中心—智能建造实践基地”平台开展研发与实训。项目融合了电子信息工程、人工智能、楼宇自动化等多学科交叉技术,是典型的产教融合、学科交汇的创新成果。
项目团队负责人--潘皓冉表示,未来将在智慧园区、绿色建筑、公共服务空间等多元应用场景中持续推进系统测试与商业化部署,计划通过软硬件一体化的形式,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产品模型,为我国智慧城市建设与“双碳”战略落地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
高校科创厚植发展沃土,青年力量引领绿色未来
“绿智楼宇”项目不仅体现了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更充分展现了青年学生面向国家战略、回应现实问题、敢于攻关的责任意识与实践能力。作为本(专)科生科创团队的典型代表,该项目也为新时代高校科技育人机制提供了生动注脚。
在未来,“绿智楼宇”团队将继续深化节能控制、边缘计算与智能物联的融合研究,力求在智慧能源管理体系中探索更多技术突破与模式创新,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贡献青年智慧与科技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