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损伤作为全球性医学难题,每年导致数百万患者面临终身瘫痪风险,而我国现有300万脊髓损伤患者中,每年新增病例超6万例。传统治疗手段以康复训练为主,缺乏有效修复材料,现有生物支架或干细胞移植技术因电信号传导、炎症调控不足等问题,临床应用效果受限。在此背景下,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凭借前沿生物材料技术,成功研发出一款导电水凝胶脊髓修复材料,为神经再生领域带来突破性进展。
青蘅科技团队在实验室进行材料制备
项目团队通过“共价结合导电高分子”“动态免疫调控”“智能药物释放系统”三大核心技术,实现了神经微环境优化、炎症精准调节、细胞迁移引导及轴突再生促进的协同效应。实验数据显示,该材料在生物相容性、电信号传导能力及组织工程修复效果上均显著优于传统材料,其光响应凝胶化特性更突破了临床应用的技术壁垒,为脊髓损伤治疗提供了“材料-技术-应用”一体化解决方案。
青蘅科技团队在实验室进行材料表征
政策东风为项目落地注入强劲动能。国家“十三五”“十四五”规划明确将“中枢神经修复与再生材料”列为重点发展方向,强调推动新型生物医用材料产业化。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团队紧扣政策导向,与国内外神经外科、骨科、康复医学等领域顶尖机构深度合作,构建了从实验室研究到动物实验、临床试验、产业化应用的完整研发链条。目前,该材料已进入临床试验验证阶段,其规模化生产及市场应用前景备受业界关注。
“我们不仅要填补技术空白,更要让创新成果惠及更多患者。”项目负责人表示,导电水凝胶材料的研发不仅是技术突破,更是对“健康中国”战略的积极响应。未来,团队将持续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推动脊髓神经修复材料从实验室走向临床,为全球脊髓损伤患者带来“重新站立”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