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化加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数字人才培养的话题也逐渐热起来。据报道,国家数据局负责人最近表达了对既掌握数字技术又懂得经济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以及适应数字经济时代需要的数字化领导者、数字化技术专家和数字化管理人才的期待,而我国首批数字经济专业硕士生今年已经入校。数字化人才今后如何培养,应该提到教育界的重要议事日程。
国家数据局的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已达10%,而数字人才的供给远不及需求的增长。《产业数字人才研究与发展报告(2023)》称,当前我国数字人才总体缺口在2500万至3000万左右。
应该看到,教育界已经关注到了社会对数字人才培养的呼唤,也采取了一些行动。有的高校开设了相关课程,有的将计算机学院、信息学院等调整为人工智能学院、大数据学院等。但毋庸讳言,这些响应还只是初步的,多数基于一般性的认识,距离数字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还有相当大的距离。
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人才培养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一定的周期。人才培养体系有其规律性和相对稳定性,其调整和谋划不可能像时代和市场那样反应迅速。如何解决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是教育界当下和今后都必须面对的试题。因此,将思维仅仅局限在数字人才培养上显然是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应从更高、更远的视野上加以审视和破题。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要加强人才培养方向的前瞻性研究,而不是被动等着时代和社会的呼唤。这是教育理念创新的应有之义,也是数字人才培养乃至教育界必须下大力气完成的重要任务。要科学预测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趋势,为人才培养尽早发出提示。有了这种前瞻性的研究,能为教育界赢得准备期,使人才培养占据主动地位。
除此之外,对于人才市场的需求也需要进行更加全面、科学的分析和把握。曾经炙手可热的许多专业等学生毕业时无人问津的案例不在少数。
数字人才培养既要快又要稳。毋庸置疑,在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的大背景下,加强数字人才培养迫在眉睫,培养面向未来的数字人才、发展数字教育,是促进高质量发展、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教育界的时代使命。但在如何培养上,要下大力气进行整体布局和科学谋划。哪些岗位的需求,可以通过短期培训、速成就可加以满足?哪些人才是可以借助职业教育进行培养的?哪些人才需要花四年时间接受本科教育?哪些人才需要借助专业硕士教育进行培养?这些问题显然需要科学而准确地加以分析和判断。各校在决策时应充分考虑到教育的整体布局和自身的优劣势,需要对市场有冷静的分析和把握。
(作者系北京林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教育报》2024年10月17日 第0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