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教育资讯 > 教育快讯>正文

我国青少年体育高质量发展现状与对策

时间:2023-11-02 09:22:19    来源:中国教育网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高质量发展的新表述,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发展进入新发展阶段,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接连强调“高质量发展”。2021年3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对我国高质量发展提出具体要求与指导。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当前我国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发展态势,国内各方面综合治理难度加大,我国高质量发展目标面临新挑战。结合我国青少年体育发展实际,我国青少年体育高质量发展具有多方面的内涵:为国家培养高质量体育后备人才,传承体育精神;以及青少年群体身心健康,积极向上,自信开朗,热爱体育运动,具备终身体育意识,团队合作能力强,拥有良好人际关系。

  青少年是指处于青春期这个年龄阶段的人群。青春期是人体非常重要的时期,它是由儿童转变为成人的一个过渡时期。通常青少年一般是指上初中到高中毕业这一个阶段,通常年龄阶段跨越了13~18周岁,通常要经历6年的时间。青少年体育是提高青少年体质健康和身心健康水平的最积极的干预方式,也是推动各年龄阶段人群体育发展并形成终身体育的基础,更是学校体育、大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协调发展的重要环节,直接关乎到我国未来的国家人力资本质量和中华民族的可持续发展。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政策)。“双减”政策以减轻义务教育学生学科类课程任务,缩减学科类培训时长,适当增加课后文体锻炼活动,旨在推动教育体系和青少年体育的高质量发展。此举不仅体现出青少年群体作为未来实现体育强国目标的中坚力量,还体现出体育在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全面发展教育等方面的重要功能。

  “双减”政策对学校体育改革具有重要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保障了我国青少年群体参与体育锻炼的时间和在一定方面促进青少年体育高质量发展。首先,助力补齐学生体质健康短板。“双减”政策为加强体育锻炼提供了契机和空间,而通过加强体育锻炼又可以促进和推进“双减”政策的实施。其次,助力建设体教融合相关特色学校。体教融合是促进学校体育提升质量、强化课外锻炼和课余训练的改革动力。课外、校外的体育锻炼是减轻学生课外作业负担后的最佳填充。再次,助力实现体育课程“教会、勤练、常赛”。学校体育应通过“可选择性的专项化体育教学”(体育走班制教学)的改革确保“教会、勤练、常赛”,让青少年学生重新体验竞争与表现的运动乐趣,重新回到操场上和阳光下。最后,助力学生体育学业评价和升学体育考试的科学化。“双减”政策之后,体育家庭作业和课外体育活动作业等势必得到加强,家校体育共育也会更加有力。这在客观上为青少年参加体育锻炼创造了良好条件。

  青少年体育是整个体育工作的基础和先导,是体育强国建设的基础工程。2020年4月27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进一步提升了青少年体育工作的地位,明确了青少年体育改革发展的方向。《“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深入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对青少年体育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及时回应社会关切,靶向体教融合,构架起青少年体育优秀人才培养、体校改革、竞赛活动体系建设、体育社会组织培育、骨干队伍建设为突破口的四梁八柱。《“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还通过“体教融合建设工程”专栏形式,明晰列举体育部门的重点工作,进一步打造体教融合引领下青少年体育工作发展的强劲引擎,努力开创新发展阶段青少年体育工作新格局。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加快建设体育强国。”党的二十大报告指示我们要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实现青少年体育高质量发展。青少年体育是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坚实基础,其高质量发展是我国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对我国青少年体育高质量发展现状进行深入剖析,结合《“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中青少年体育发展指导和“十四五”时期青少年体育发展思路,创造性地提出我国青少年体育高质量发展对策。

  一、我国青少年体育高质量发展现状

  (一)宏观政策导向支持

  国家政策积极支持发展青少年体育,如国家卫健委发布《健康儿童行动提升计划(2021-2025年)》、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五次会议审议并修订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以下简称《体育法》),将原本第三章“学校体育”章名修订为“青少年和学校体育”。《体育强国建设纲要》强调,青少年要掌握1~2项体育技能等等,以促进儿童青少年健康。

  (二)传统观念难以转变

  由于“隔代养育”普遍存在,致使体育促进健康理念难以深入人心,青少年体育活动存在行动力不足,参与度不高,影响力较小等问题。学校分层,家长和学生面临小升初、初升高、高升大的升学压力,“唯分数论”观念根深蒂固,暂未转变;并且重智轻体,对体育生的认识存在“头脑简单四肢发达”、“成绩不好就学体育”等偏见;“重技能、轻文化”理念对老师、教练员及学生影响较大,导致在中小学高水平运动队或在体校接受业余训练的运动员文化水平较低,不利于提升运动员运动训练认知、职业发展及退役后的转型发展,最终不利于青少年体育高质量发展。

  (三)地域性差异较大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东西部在地理位置和经济发展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因此两地在青少年体育发展方面亦有相对快慢之分。相关研究表明,东西部由于体育馆场地、项目实施、器材设施、师资力量等资源悬殊,致使青少年体育发展水平差异较大。

  (四)体育服务不完善

  首先,相关基层人员执行力有待提高,青少年体育服务不完善。由于学校体育课堂与文化课堂在上课内容、最终考核及教师考评等方面有所差异,常出现体育课堂被文化课堂占用,学校体育课堂运动强度低,学生运动负荷不达标。其次,未形成青少年体育活动开展和“一条龙”培养体育后备人才服务体系,不利于青少年群体中竞技体育赛事的资格认定及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的交流与运输。除此之外,由于我国经济发展飞快,物质生活条件变好,致使大部分青少年的闲暇时间更多被电子产品占用。思想意识被低俗文化侵蚀,怕苦怕累,难以坚持体育活动锻炼,导致体育促进健康作用不明显,最终学生和家长对参与体育活动重视度低等问题。

  总的来说,《体育强国建设纲要》提出了“青少年体育服务体系更加健全,身体素养显著提升,健康状况明显改善”的目标。但目前我国青少年服务体系仍有待完善,如体医融合,学校内外学生参与体育的环境一体化,体育健康服务,学校、体育运动学校、校外体育培训以及运动训练队之间的合作服务体系尚未建立,上述这些难以满足青少年个性化、多元化及多层级体育需求。

  二、我国青少年体育高质量发展对策

  (一)加强政策引导,改变心理认知

  虽然国家已接连发布相关文件支持发展青少年体育,但仍需加强引导,逐渐改变大众传统心理认知。首先,通过对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多元宣传和教育方式,改变学生和家长对体育生的偏见认知。引导其切身体会体育锻炼能促进健康,如能减少肥胖、视力下降、心理抑郁等问题,并培养一系列优良品质。从而让家长支持学生参与体育活动锻炼或训练,增强青少年的身体素质。同时也让学生综合多元发展,打破“唯分数论”现状。其次,各地方发布文件指导系统实施体教融合,打消家长和学生对体育特长生未来长期发展的顾虑。对于有一定运动天赋的学生,不能只重视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的培养,应合理分配体育和文化课学习的时间,科学训练与检测,提高体能训练和文化课学习效率。避免“体育人”只懂体育的现象,提高体育后备人才的质量,为体育特长生和职业运动员未来多元就业去向打下坚实基础。最后,通过制定一系列更详细、具体的发展青少年体育的地方性法律法规,奖惩分明,并适当设置类似中考体育的考试形式,助推青少年体育高质量发展。

  (二)各部各司其职,完善体育设施

  培养青少年运动兴趣和终身体育意识需要各组织部门多管齐下、各司其职。学校体育方面,首先,相关部门硬性规定学校体育、体校和校外体育培训,要增多体育场地的数量,并且提高其质量,兼具室内与室外、业余与专业、城市与农村、东部与中西部,为青少年参与体育活动提供基本保障。并且必要时在农村和中西部体育资源和政策干预上给予一定的倾斜。其次,各体育运动项目根据实际情况应开齐开足体育课,器材设备不可马虎,兼顾效用性与安全性。最后,提升体育教师专业技能,包括专项技能和传统体育项目的学习与研究,为青少年体育学习提供专业指导。除此之外,贯彻体医融合,利用校内外资源联合打造体育促进健康素质的专业智囊团,包括医学、体育学、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多个领域专家,专注“健康包”研发,为青少年体育发展提供全方面后勤保障。社会群众体育方面,首先,建立健全体育馆、体育公园等公共基础设施,并且定期做好场地设施维护,保证青少年校内外运动环境的一体化建立,满足青少年个性化、多元化与多层级运动需求。其次,确保社区社会体育指导人员的数量与质量,完善其人才队伍建设,为社区体育发展提供专业指导与服务,同时在定期举办社区青少年体育活动、社区青少年体育竞赛等活动中做好宣传与交流工作。

  (三)整合多元资源,完善服务体系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等政策中均将青少年作为重点人群。因此,为青少年体育发展建立完善的服务体系至关重要。首先,在人才培养方面,建立学校-体育运动学校-校外体育培训机构之间相互合作的人才培养体系,通过三者之间的交流互通,紧跟国家政策,统一培养方向,避免所培养的体育人才“无用武之地”。其次,在训练方面,整合政府、社会和市场资源,依托各类体育运动学校等组织建设青少年体育运动训练中心,为青少年体育运动训练提供集专业训练指导、心理疏导、科学运动康复、文化知识学习于一体的运动训练中心。在经济条件不发达的城镇和乡村,可采用区域共用性的青少年体育训练中心复合型训练团队,以达到资源利用率最大化。最后,在人才管理系统方面,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建立全国、省级及区级的体育人才数据库,确保各地体育人才选拔系统的公开性与透明性,同时也便于保存和查阅各运动员训练、参赛和各项成绩及打破记录情况,最后以便借鉴或正迁移于后期年轻运动员的训练与发展中。

  (四)抓住市场机遇,重塑体育环境

  根据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创造良好的青少年体育环境和市场竞争环境来刺激学生、家长和老师的行为。一方面,“双减”政策引发学科类培训市场的变化,互联网教育与学科培训领域的成熟企业纷纷转型,投向发展势头向好的青少年体育培训队伍。面对“外来竞争”,青少年体育培训不得不突破传统运营模式,推动竞争型市场形成,为新一轮技术更新和服务升级奠定基础。内需不断增大和资本持续投入,从供需两端同时发力,势必会出现青少年体育市场扩容现象,为我国青少年体育培训的成熟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最终转变家长意识。学生培养了运动兴趣,掌握了1~2项运动技能,为发展青少年体育创造良好的市场与社会环境。另一方面,通过建立体育项目运动水平等级评定制度,如体育项目运动等级标准、等级考评机构标准、考评员标准,打通学校、体育运动学校和社会体育培训机构之间的体育教师资源,打破体育教师传统思维。时常保持竞争思维,有利于学生享受更优质的体育课堂。推动学校教育系统、体校的体育系统和社会培训,即社会力量这“三驾马车”迸发出的活力形成合力一起拉动青少年体育高质量发展,即用市场、需求带动青少年体育转型发展。

  三、结语

  一直以来,青少年体质健康问题备受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而大力推动青少年体育高质量发展是有效解决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问题的重要举措。在2021年国家体育总局印发《“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首次专章部署青少年体育工作,以加强体教融合作为促进青少年体育健康发展的着力点,为“十四五”时期青少年体育发展指明了方向,对深入推动青少年体育工作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国家、社会和个人要重视青少年体育高质量发展,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实施相应对策,培养青少年运动兴趣、坚持乐观和团结协作的优秀品质,树立终身体育意识,为我国青少年体育高质量发展助力。

  【作者江春梅系西藏民族大学2023级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体育教育训练学、学校体育、青少年体育研究,曾参加重庆市大学生网球比赛,获得团体赛第七名和重庆市体育道德风尚先进个人称号;张青系杨凌职业技术学院体育课教学部讲师、博士,主要从事青少年体育、啦啦操、健美操研究;朱亚成系西藏民族大学体育学院讲师、博士、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主持人、全国教育规划项目主持人、国家民委教改项目主持人、西藏社科基金项目主持人、《四川体育科学》编委兼外审专家,主要从事学校体育学、青少年体育研究。本文系陕西省“十四五”教育科学规划2023年度课题青年项目“基于CIPP模型的陕西省学校体育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课题批准号:SGH23Q0296)阶段性成果。】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