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科技部官网发布了由科技部、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门印发的《关于开展科技人才评价改革试点的工作方案》通知,从政策层面指导构建完善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为高新科技人才提供了更好的发展环境,也体现出国家对科技人才的高度重视。
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在各项政策的鼓励和指导下,作为一家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机构,传智教育将社会和企业所需的关键科技技术、真实的用人需求、高品质的人才培养环境等纳入自身的人才培养体系中,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和综合素养,打通了精准匹配的人才供需通道。
科技行业薪资高,人才需求压力明显
前不久,国家统计局编著出版的《中国统计年鉴2022》,公布了2021年31个省份的城镇非私营单位和私营单位的就业人员平均工资数据,其中,无论是城镇非私营单位还是私营单位,平均工资最高的行业都是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就业人员平均工资均超10万元。
另一方面,随着移动互联网日益普及,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快速发展,加快了企业数字化转型步伐,大批新职业、新岗位,数字化岗位快速崛起,相关数据显示,我国目前就业人员有7.7亿,其中高技能人才仅4,700多万。
人社部预计,到2025年,智能制造、人工智能、机器人等重点领域的人才缺口将达到3000万。
数字化人才短缺成为了产业升级、数字化经济发展等亟需突破的瓶颈,为缓解科技人才压力,传智教育整合16年来在数字化人才培养领域的优势资源,将阶梯式授课模式、企业级“真”项目实战、校企课程合作等产教融合模式持续深化,力求将人才与企业实现精准对接,形成高效且可推广的有效育人策略。
贴近实战培养,让企业项目进课堂
传智教育认为,高新数字化人才的培养,除了要把握住科技趋势,教授前沿科学技术外,贴近实际工作的产融教育必不可少。
在课程研发的过程中,传智教育的教研专家们将学生的应用能力培养,着重放在项目实战环节,区别于一些demo案例,传智教育对“真”项目,有着各种严苛的要求。
首先,项目必须达到企业级、完全符合商用级上线应用标准,有真实的企业业务场景,并紧贴科技大厂需求。
其次,项目可拆分,要将项目的各个环节进行精细、标准化拆解,将技术细分及业务逻辑进行细分,让学生可以在各个阶段进行项目练习。
再次,项目的业务逻辑流畅,项目实战中要用业务需求驱动学生们进行项目开发,而不是生搬硬套。
通过真实的项目锻炼,学生在进入企业后,已可以上手大型开发项目,如传智教育昌平校区Python+大数据的王同学,通过在课堂上对工业物联网项目、通信服务等项目练习并熟练开发技术后,顺利入职一家传统实体企业,并成功帮助该企业搭建起覆盖国内各地的高效数据管理库,帮助企业降本增效,同时自己的年薪也从过去的几万元涨到如今的30万元。
目前,传智教育的项目库中的项目已涵盖40余个主流行业,学员通过真实的项目实践, 从产品需求逻辑到项目开发、完成交付的每个环节,都有所了解和学习,让自身的开发能力从简单的项目层层深化成多维项目,从而达到“一举多得”的学习效果,有效实现所学即所用的教育模式。
此外,为保障课程内容和项目的先进性,传智教育与华为云、百度云、京东人工智能、金山云、库柏特等达成深度合作,与2000多家业内企业共同联合资源共享,通过时刻洞察行业需求,保证课程研发的方向性和技术准确性,实现人才与企业需求的无缝接轨。
个性化就业指导,实现精准就业
缓解人才供需难问题,还需要人才和企业的精准匹配才行,除知识传授、实践能力培养外,传智教育还将就业能力纳入数字化人才培养中来,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将职业发展、岗位职能、关键能力等就业情况,进行梳理并潜移默化地传授给学生。
此外,传智教育还运用高新科技建立了一整套教学保障体系来保证学生学习质量,自主研发了Tlias全方位AI教辅系统,通过“目标导向式学习、课堂诊断纠错、阶段效果测评、模拟企业真实面试”等环节,实现数据驱动教学,为每一位学员私人定制学习计划和就业服务。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赋能学生长久的职业发展,以及就业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难题,传智教育不仅为学员提供了在线题库、能力测验平台,还设置了就业论坛社区,让学员能够分享就业故事,探讨面试心得。
过硬的技术+精准的匹配,传智教育培养出的数字化人才得到很多一线科技企业的关注和认可。
在传智教育武汉校区的招聘会上,相关用人企业负责人表示:“传智教育的学员专业技能与素养都非常高,之前招聘的学员非常符合我们的用人需求,所以哪怕不远千里也要来参加传智教育的招聘会,我们希望能与传智教育达成长期深入的合作,也非常欢迎优秀的传智学员加入我们企业”。
高新科技产业的蓬勃发展,既离不开新技术的不断进步,也离不开多渠道的技术人才供给,报告再一次强调了“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传智教育瞄准前沿科技和国家数字战略方向,通过实现“优质培养+精准匹配”的高新数字化人才培养路径,帮助学生们实现更高质量就业,同时,缓解了社会对科技的人才的需求压力,为职业教育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启发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