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教育资讯 > 教育快讯>正文

胡楠:传媒教师如何利用现代传媒信息技术助力教学

时间:2022-02-12 20:36:38    来源:中国教育网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现代信息通信技术给教育教学带来了巨大的变化,每一种技术在课堂上应该如何使用才能真正实现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从而提高课堂效率,是今天的媒体教育中不可避免的主题。记者专访了国家级课题《教育教学中现代传媒信息技术的应用研究》的主持人胡楠。她认为,在传媒专业的课程教学中引入并使学生内化现代传媒信息技能是重要的关键维度,而不仅仅将其视为一种工具性方法。

(图 胡楠在授课中)

  谈到目前传媒类教学面临的挑战,胡楠提到两个突出的问题,首先是理论教学始终停留在物理访问的层面。例如,目前《新闻编辑》课程的教科书侧重于报纸编辑、《新闻评论写作》偏重于报纸、广播和电视评论的写作,但我们已经看到,智媒时代的传媒类教学需要新的概念框架和分析方法,超越那些与报纸、广播和电视等“旧“媒体相关的模式。其次,在实践层面上,媒体编辑室和教室之间的关联明显中断。最佳的传媒实践教育应以学生的现有经验为基础,结合课堂知识的批判性思考。在课堂之外,许多学生积极地、甚至创造性地接触现代媒体信息,如做自媒体博主、开直播,所以学生们觉得课堂教学很枯燥,与他们未来的职业生涯不相关。

  在以上核心研究问题的指引下,胡楠通过不断将关键问题与教学实践进行比较,分析得出了传媒类课程的教学改革框架,该框架具体包括“动机”、“范式”、“定位与情境”、“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学管理与组织”六个环节。例如,课程应分为校内理论模块和校外媒体实习模块,将“ICT+Media”理念和行业发展纳入课程,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媒介素养,综合提升学生的媒体运用能力。南加州大学正在提供一系列“非常规“的互联网技能、HTML语言使用、多媒体和图形制作课程。其核心思想是安排学生从入学伊始就学习融合性的新闻制作,这一成功经验明显摆脱了传统的“教师—黑板—学生”模式。

  在“教学管理与组织”环节,胡楠指出,教师总是倾向于强调以产品为中心的教学文化,而非以过程为中心。例如中国各地区的传媒类学院往往使用相同的标准化教学方法(包括测试、课程作业和考试)。这是以学习结果为导向的文化,而非以过程为导向。事实上,学习的结构深刻影响着个体的思维。因此,如果过于强调学习的结果而不是过程,强调学生的输出而不是输入,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失去一些重要的东西。在传媒类课程中应采用多种实践评估方法。例如,“特定情境训练”旨在考察学生对特定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如文字编辑、版面设计、音频和视频编辑等。另一个例子是“融合新闻设计与制作”,它要求学生设计并完成一个关于特定主题的新闻报道,并以“展示和答辩”的形式呈现。此外,还可以要求学生在校内或校外媒体项目的实践工作结束后编写一份学习报告。内容包括对现代媒体技术实践过程的详细描述、学习经验、想法和建议。以上方式都将使教师能够更客观、全面地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

  最后,胡楠表示,信息技术作为现代传媒教学的重要教学手段,教师应积极实践。以信息技术赋能课堂教学的内容、增加课堂教学的容量,使学生加强对现代传媒技术的认识与理解,最终促进传媒教学的改革与发展。

  (文/章云)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