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提升中小学校长和中层管理干部的信息化领导力,促进中小学智慧学校建设,7月19-21日,芜湖市弋江区教育局特主办中小学教育管理者信息化领导力提升高阶研修班活动。合肥市第七中学副校长张永剑受邀作《信息技术驱动教学变革,智慧教育赋能师生发展》报告,为弋江区教师带来大数据时代智慧教学的实践与探索分享。
合肥七中创建于1956年,是安徽省示范性普通高中。2018年,学校智慧校园建设基本成型,在智慧教学、智慧学习和智慧管理等方面做了大量实践和探索。2019年4月,合肥七中作为普通高中学校的代表,在安徽省智慧学校建设现场推进会上作了交流发言。王翠凤副省长对合肥七中教学因材施教,助力学生个性发展等做法,给予充分肯定。
张永剑介绍,合肥七中主要围绕五大方面推进智慧学校建设:
第一,“软硬兼施”,购进智能化教育教学环境,为师生提供广资源、多功能、强交互、更多样的学习空间和场景。
第二,常态化推进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数据素养提升。通过培训促“常态用”,教学促“融合用”,教研促“创新用”,赛评促“发展用”。
第三,立足课堂住在内地,探索智能应用与学科教学的融合创新,促进智慧化教与学方式的变革。
第四,利用智能技术,发挥数据驱动价值,关注多维度、个性化“小数据”的“有效”采集与“精准”应用,赋能课堂教学、课后辅导、教研和学生自主学习。
第五,建设平安智慧校园、数据运营中心,实现“人”“事”“物”数据化管理,提升校园管理效率与效能。
在合肥七中,智慧课堂覆盖所有班级,实现了常态化应用。每位学生拥有一件智能学伴,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协作学习;每位老师拥有一件智能教学助手,开展高效备课、智能教学、精准教研、答疑辅导。
张永剑校长从智慧的“教”、“学”、“管”三个方面,着重分享了合肥七中智慧教学的实践与探索。通过智慧课堂的数据自动采集、教学质量检测的数据“网阅”采集、日常作业的数据“手阅”采集,合肥七中实现了学情大数据的全面采集。
智慧课堂教学
基于此,教师的“教”更加智慧:前测数据备课用、作业数据辅导用、考试数据补差用、个体数据转化用、班级数据教研用。依托详尽的教学质量检测数据,教师能够在课堂教学中充分掌握学情,精准定位。日常作业的数据分析更是为每一堂课提供了大数据支撑,改变传统课堂教学面面俱到的状况,实现减负增效。
从学生“学”的角度来看,基于海量的原始数据采集,课堂上可以为学生智能推送个性化练习,课后可以为学生布置个性化作业;可以定期为学生导出个性化错题本,让学生跳出无效题海。
学校依托综合素质评价的平台,结合校本选修课程、社团活动等数据,从成绩、兴趣、能力等多个维度剖析学生数据,实现多维度的立体评价,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自我、认识外部世界,将兴趣爱好和发展潜能相结合,由此选择适合自身需求的个性化之路。
张永剑表示,在合肥七中,“智慧教学已从以前单纯的功能性应用,走向常态、高效、融合、创新应用,老师们也摸索出高中多个学科的融合应用课型,重点关注学科核心素养、‘三新’改革的落地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