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教育资讯 > 教育新闻>正文

郑州市第四十九中学:构建语文智慧课堂,点燃学生学习热情

时间:2022-05-31 14:31:52    来源:中国教育网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语文是人文社会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的汉文及汉语工具。它既是语言文字规范的实用工具,又是文化艺术,同时也是用来积累和开拓精神财富的一门学问。“智慧课堂”模式的出现打开了语文课堂的新天地,让课堂内容呈现的方式更为多元,学生在课堂上参与的覆盖面和互动的有效性都有显著提高。” 郑州市第四十九中学的程琳老师在谈到智慧课堂实践体悟时这样说道。

作为金水区智慧教育项目第一批建设校,郑州市第四十九中学充分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手段,以“智慧49”课堂为抓手,开展信息技术融合教育教学创新教学模式的新探索。

程琳老师作为第一批智慧课堂的探索者和实践者,已逐步在语文学科与信息技术融合中找到了契合点,在备课和授课环节有了更多的体悟,摸索出扎实高效的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在近期的语文课展示交流活动中,程老师依托智慧教学平台资源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循循善诱,展示了一节精彩的语文课《陋室铭》。

 

布置前置性学习任务,提升学生自主学习力

在语文的学习中,掌握古文的朗读技巧,了解古文传递的深厚意蕴是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程老师通过平板为学生布置《陋室铭》预习朗读作业,让学生初步感受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学生通过对比学生机里的示范朗读,及时了解自己的不足,从而提高朗读质量。教师平板即时生成朗读情况的反馈,为优秀的作业点赞,让评价更及时;同时分析学生在预习中存在的发音、流畅度、对文意的理解等问题,掌握学生的基础水平和能力状况,制定出适合本班学生特点的教学目标和学习任务。

开展多样性课堂互动,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

对于智慧课堂的开展,程老师最大的感受是:“智慧课堂的最大变化是依托智慧平板,实现了师生双向交流互动,让课堂内容更为丰富,呈现的方式跟更为多样,学生学习热情得到激发。” 在课堂上,程老师设计分层次问题引导、小组讨论环节,巧设多种互动形式,活跃课堂气氛,大大提高课堂效率。

在【激趣导入】环节,程老师通过调用智慧课堂平台丰富的教学资源,带领学生步入情境,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为全文的学习做好准备。同时基于课前预习朗读作业学情总览,邀请朗读表现最好的学生为大家进行朗读示范,同时以屏幕推送的方式,将课件中展示的无标点符号的古文呈现在学生平板上,有效的增强了学生的课堂参与感,也照顾到了教室各个位置学生课堂参与的可能性,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整体感知】环节,程老师抛出“走进陋室,我仿佛看到了...”的问题,为学生搭建支架,引导学生在翻译文章的基础上对陋室的环境进行想象,期待学生在想象的基础上感受陋室环境之陋,为下一环节体会刘禹锡安贫乐道的精神做准备。在此过程中,程老师通过随机选人、抢答等多种互动形式,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表达自己对于文意的理解,这使得每一位学生注意力都高度集中,保证了学生学习的专注力。在学生回答时,程老师适时推送“学生讲”功能,使学生在阐述的过程中有写有画,清晰定位到所呈现的画面。这样的互动体悟方式始终能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对深层次文意的感知变得更为容易,让师生的交流更加顺畅,切实提高了课堂的效率。

 

在【互动讨论】环节,程老师增加了问题的难度,以“当一回刘禹锡”为主题设计小组活动,引导学生设身处地领会作者的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在小组讨论期间,程老师应用计时器合理控制时间,同时发送“讨论”功能,让学生们对讨论关键点进行记录,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课堂气氛生动活跃。

在最后【拓展升华】部分,通过刘禹锡落魄之时所书对联“杨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的豪情壮志,自然引出“生活可以贫困,但是精神绝对不能潦倒”的观点,扩展课堂教学容量,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思考的意识,期待着孩子们也能有笑对生活中的各种磨难的勇气,帮助学生全面深入地理解诗歌的时代大背景、作者境遇等,与诗人达成心灵的共鸣。

 

程老师表示,讨论探究的功能让学生的解答与教师的点拨都可以通过各种可视化手段分享呈现,创建了一种新颖的教学环境,为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都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