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态家• 劳动课】让孩子乐于去参与,乐于去成长
劳动教育 |让孩子具备真正未来核心竞争力
《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
近日,教育部正式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将劳动从原来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完全独立出来,并发布《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
方案指出从今年9月份秋季开始,劳动课将正式成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课程。对新方案的这一变化,不少家长和教育者们都表示大力支持,认为劳动是儿童青少年成长中必不可少的技能,对未来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那么,本次劳动课的改革具体是怎样的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什么是劳动课程
义务教育劳动课程以丰富开放的劳动项目为载体,重点是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
根据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劳动课程平均每周不少于1课时,用于活动策划、技能指导、练习实践、总结交流等,贯彻落实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理念。
劳动课程的内容有哪些
第一阶段(1-2年级)、第二阶段(3-4年级)、第三阶段(5-6年级)、第四阶段(7-9年级)
本次劳动课程的对象分为四个阶段的群体,分别是。
课程一共分为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三大类,每个类别由不同的任务项目组成。
劳动课程反响
自《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发布以来,消息一出立即引起了热议。不少80后、90后的家长纷纷表示赞同,并表示“劳动最光荣”!
但也有不少人表示担忧,怕学校不落实贯彻这一标准,只让劳动课成为一种“形式”,更是成为家长们的“作业”。
家长这一担忧也不是没有道理,现在许多城市因为发展规划,每一存土地、每一个位置的开发利用都非常贫瘠,而劳动课程更是为了让孩子们走出课堂,领略劳动给生活带来的美好。
因此,想让劳动课程不仅仅成为一种“形式”,如何在有限的空间达到高效的学习,是许多学校在开展劳动课程时应该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对于这一点,人民日报对此点评称:“也应创造条件,实现劳动教育实施途径多样化,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
森态/自然课堂
我们都知道,一直以来中华民族的文化根基就是农耕文明,而渔牧林业的学习无疑是劳动课程的重要一项。对于这一点,如何创造条件,教育的场地该如何寻找、搭建?成为了开展课程的一大难点。
一直致力于幼儿自然教育发展的我们,恰恰与劳动课程理念不谋而合。劳动课的最终是让孩子们拥有自己动手创造美好生活的能力。
首先,我们是通过趣味性的种植和养殖过程,能够提高学生们的动手能力,培养他们对大自然的兴趣和对生活未知领域的探索精神。
其次,为了解决环境因素的局限性,我们森态家的智能鱼池设备也是把种植墙与鱼池结合为一体,大大的节省了教育空间,让孩子们拥有亲密接触大自然的实操空间。
相对于田地、池塘等存在许多不定性安全隐患的地方,除了节省空间便捷性外,森态家智能设备更具有安全性,让学生在校园就能完成劳动课程,实现“安全第一”为前提的教育理念。
不仅如此,生态循环的平衡系统让孩子们知道科技能解决劳动中的难题,激发孩子们对未来、对科学的创造精神。
除了这些,从设备本身来讲,我们摒弃了传统的泥土栽培,而是选用了海绵来水培蔬菜。
作为如今更为科学合理的培植技术,水培种植能让水在绿植墙和鱼池中循环利用,减少了水资源的浪费,也让小朋友们对节约资源有更深刻的理解。
并且海绵代替泥土还有一个小亮点,它能减少泥土种植带来的蚊虫影响,大大提高了种植成功率,给小朋友们的劳动课程带来更好地体验。
森态家专为孩子们提供劳动的素材和载体,延伸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育种蔬菜、饲养水生动物、收割采摘、炒菜做饭......更多好玩有趣的农事劳动等着孩子们去解锁!
劳动改变世界,劳动同样能成就孩子。通过劳动,孩子们的创造力会被激活,生命力被唤醒,懂得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会尊重自然、敬畏生命。
这就是劳动的价值。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