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田梦
他是一位富有活力的老人,青春年岁已经远去的八十多岁的平凡科学工作者,但他的学术思想就像科技园中的常青树,仍然奔波在国内外的学术论坛之中,也很谦虚的与青年学子交流。他就是中科院南京地理湖泊所城市研究中心的老主任,一位党员科学工作者姚士谋教授。仍然孜孜不倦地工作学习。
姚教授出身于广东平远县一个山区农村,抗日战争时父母逃难远离家乡,两岁多就和外祖母相依为命,过着十分贫苦的农村生活。自幼生活条件差,上中小学时还得参加农活,但仍然十分坚强,奋发有为,自强不息,十九岁考上了中山大学,同班40多位同学中仅有16人考上大学。
大学毕业后,在中国科学院的百花园中,奋发有为,敢于担当,56年的大半人生中,一直为国家的科学事业辛苦工作,颇有创新,他常常对青年说,人生就是要为我们的国家去拼搏,用自己有限的生命去吃无限事业的苦。他在56年的工作人生中(包括他退休后的15年仍在工作)发表过280多篇论文,出版过专著20部,还参加过他人主编的5本书,前20本书都是他和他的合作者一起完成的,但都是以姚教授为主完成的,其中有几本书如《中国城市群》先后在1992年、2001年、2006年、2008年先后出版,首次提出了我国城市群的概念,发展规律和地区分类,而在2016年,姚士谋和周春山、王德、修春亮、王成新、陈明星等人共同完成了《中国城市群新论》(80万字,北京科学出版社),而且在2020年十月又第四次印刷出版,学术价值高,国内影响大。陆大道院士为本书写了序言,他认为姚士谋的《中国城市群》填补了国内这一领域的空白,开创了中国城市群研究的先河。中山大学著名地理学家许学强认为,系统论述城市群的概念、发展规律、空间形态和发展趋势的,应当首推姚士谋教授。姚教授于1993年经批准(中科院)获得了国务院特殊津贴,1998年,城市群一书获得中科院自然科学二等奖。如今,中国各地城市群的研究、创新实践不断完善而且上升到国家的发展战略和党中央的高度重视,是和姚教授的艰苦工作科学研究分不开的。
姚教授在2003-2008年中,与陆大道院士一起写报告给党中央、国务院,建议我国城镇化应当实行节水、节地,按照国情条件走出一条合理发展的健康城镇化道路,得到国务院领导人的批示,发挥了一定的社会经济作用。
风雨飘摇十余载,守得云开见月明
1964年秋,组织上非常重视青年科研人员,鼓励青年人充分地利用这段黄金时期,在最好的大学或科学院研究所工作,展现自己的才华,为国家建设争光。然而,姚士谋教授的人生道路却不如当初设想的那般平坦。他在他的日记里,还有这一页的人生沉思:我们青年人像春燕一样喜爱着白云蓝天,有高远的理想,但是却没有像春燕那样经受过严冬的考验。
1964年11月份,在研究所里集中学习两个月后,组织便把他们送去农村锻炼。1964-1966年,姚士谋教授在江宁县铜山公社参加了两年多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期间还按照中央文件的精神,参与了农村的“四清”运动。经过两年的农村锻炼和党组织的培养,姚士谋教授于1966年3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了一名预备党员。当时研究所下农村的青年人中,仅有三人得到所领导的重视并入了党,大多数人都觉得在农村两年浪费了青春年华,业务和外文都荒废了,之后的日子何去何从,他们都感到迷茫。
在南京地理所,姚士谋等40多个人文地理的工作者,真正参加科研工作是从1973年江苏省的农业区划和水利资源的调研开始的。1974年底,业务骨干沈道齐、虞孝感、吴楚材和姚士谋,参加了城建局的南京市土地利用和人口调查,这是姚士谋教授所参与的最早的全国范围内的中国城市地理研究工作。1976年,在全国人民粉碎“四人帮”大好形势下,省科委任命、提拔了姚士谋教授担任地理综合室的党支部副书记、副主任。
出访美国看世界,学成而归赤子心
1977年8月,中国科学院接受美国科学院的请求,十位美国地理学家在解放后第一次访问中国。第二年,美国科学院邀请中国地理学家回访美国,中科院地理代表团作为民间学术代表团,访问美国40天。当时,经过党委与所领导研究决定,中科院南京地理所派姚士谋教授参加科学院地理代表团出访美国。称之为破冰之旅,这是在中美关系没有建交之前出访的。当时年仅37岁的姚士谋教授还是一名助理研究员,是代表团中最年轻的一位。这样一来,姚士谋教授成了中科院南京地理所,甚至可以说是全南京市,最早出访美国的地理学年轻人。倍感压力、心怀感恩的姚士谋教授立志踏踏实实地为所服务,安心地为城市地理科学研究而奋斗。
姚士谋教授在居住在俄亥俄州的马润潮教授的支持下,申请了美国路斯基金会的奖学金,最终于1983-1984年在美国北部的密歇根州大学亚洲研究中心学习工作。当时,中国公派的留学生每月能获得420美元的资助,而申请到路斯基金会奖学金的姚士谋教授每月能从美方那里获得1500美元,当时很多中国学者都想申请这个优厚的奖学金,但只有10%的学者能够获得这个机会。在亚洲研究中心,姚士谋教授与Jack ﻪWilliams教授合作进行研究,两人合作的一篇关于南京与台北比较研究的论文最终发表于美国的一个刊物上。
1984年冬,在姚士谋教授学成准备回国之际,姚士谋教授在美国芝加哥大学和明尼苏达大学的美国朋友想安排姚士谋教授在美国继续深造工作,表示可以把姚士谋教授的家属接到美国,在巨大的诱惑下,姚士谋教授、最终还是决定放弃在美国的优厚待遇,回国继续工作。当时他想的是,作为一个中共党员,不能仅考虑私人利益,还应当考虑国家利益,姚教授赤子之心依旧不变,学了一身本领的更应当回所工作、报效祖国。于是,离家一年多的姚士谋教授再一次踏上了回国的路。从美国回国时,他为研究所实验室图书馆购买了一部分实验设备和图书资料,花去了他在美国节约工资部分的四分之一。
三拒厚邀守初心,爱所敬业砥砺行
回国后,姚士谋教授曾多次面临着留在深圳等地创业赚钱的机会,但最终都选择了留在所里继续工作。
第一个机会是在1985年9月,深圳特区刚刚改革开放,对建设和规划人才有着大量需求。当时深圳市的规划局邀请姚士谋教授和北京地理所的胡序威教授参加过一次会议,规划工作结束后,深圳市政府邀请姚士谋教授留在深圳发展,但姚教授考虑到自己刚刚从美国回来,地理所有好多的工作需要他去做,作为研究室的主任,队伍里有40多个人,责任重大,同时他也不舍得离开培育自己的南京地理所,最终还是拒绝了留在深圳工作的机会。
第二个机会是在厦门,中国科学院派姚士谋教授和其他一些同志去厦门参加规划建设,姚士谋教授在厦门从1986年一直工作到1992年。1988年,中国科学院厦门地区信息研究中心在厦门成立,姚士谋教授出任总经理,厦门市政府给予了莫大的支持,资助他们购买进口设备。公司成立两年以后,由于资金的问题而陷入困境。当时厦门市政府还有规划局的工作人员告诉姚士谋教授,只要他留下来,把户口迁过来,公司就不需要交那么多钱,有了经费和技术的支撑,公司就可以正常运营。当时正好处于股票刚刚发行的时期,股价只有1块钱,十年以后就变成了100多块钱,留在厦门发展也有很多创业机会,做生意不是很难,相比之下南京的工资水平比较低。但是考虑到所里的工作以及与研究所同事们的深厚感情,姚士谋教授还是在1992年结束了在厦门的所有工作,回到了研究所。
第三次机会是在1997年,广州大学地理学院想要聘请姚士谋教授为副院长,并提供近万元160平米的房子,八千到一万元工资的优厚待遇,当时地理所的工资水平在两千到三千之间,远远低于广州大学。广州大学要求姚士谋教授一定要脱离与南京地理所的关系,把户口迁到广东去,姚士谋教授还是回绝了。原因南京地理所对姚教授有栽培之恩,姚士谋教授不愿离开这个已经待了三十多年的单位。
奋发创业五十载,自信心系国与民
在中科院南京地理所工作半个世纪之久,姚士谋教授出访过近50个国家与地区,进行学习交流和考察;期间多次被评为优秀党员、中国科学院优秀博士生导师;1998年,经过所党委推荐,姚士谋教授被评为首届中国科学院双文明标兵(等于省部级的劳动模范),全院一百四十多个研究所仅有十人评上这一荣誉。
在工作生涯中,姚士谋教授完成了大大小小的课题研究共20多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重点基金1项,国际合作项目3项。其次,在课题研究的基础上,姚士谋教授完成了20部专著,其中包含3部主力编著,共计超过560万字,这也使姚士谋教授成为全所著作最多的人。其中《中国城市群》一书,对中国城市群理论的创新得到了包括周干峙,吴传钧,陆大道院士和承继威、许学强、崔功豪、顾朝林等教授等许多专家的肯定,在1998年获得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二等奖,华东地区图书出版优秀奖,二十年中前后再版了五次。此书也使得姚士谋教授有幸被大多数同行学者认同为中国城市群理论的原创者,以及中国城镇化理论研究的领航人之一。近十年来,中国城市规划研究日益受到国家重视,政府工作报告中都提到了中国各地城市群规划研究,中国城市群的研究与实践成为国家发展战略。
在2006年退休之后,姚士谋教授继续留所工作了十多年。这期间,姚士谋教授先后受到国内180多所大学院校邀请向师生们做报告,进行学术交流,姚士谋教授还在多所院校设立“姚士谋奖学金”,回报国家的培养,鼓励学生积极向上,希望同学们在中国日益强大的今天不忘艰苦岁月,努力学习、创新思维。鼓励同行学子不忘初心,学好本领为祖国、人民贡献自己的力量。姚教授常常与老同志和中青年党员说:很多可敬可爱的科学家都是这样的人生的价值,不在乎追求享受,而在乎为国家为人民创造成就。
姚士谋教授是一位坎坷一生、平凡而又敬业的党员科技工作者,他真正按照习总书记的教导,不忘初心,艰苦朴素,自强不息,继续前行,报效祖国努力奋斗的一生,赤子之心为人民的一生。
(南京地理所党群监审处,科技处提供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