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教育资讯 > 教育新闻>正文

国育未来教育科学(深圳)研究院名誉院长钟秉林:主动应对教育改革发展的新挑战

时间:2020-12-17 10:56:40    来源:中国教育网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国育未来教育科学(深圳)研究院成立大会前不久在深圳市学苑宾馆成功召开。大会围绕未来教育创新发展、区域教育创新发展的理念与实践、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协同发展与深圳先行示范等热门话题召开为期一天的研讨会,并成功举行了国育未来教育科学(深圳)研究院成立仪式。

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原会长、国育未来教育科学(深圳)研究院名誉院长钟秉林做了题为《主动应对教育改革发展的新挑战》的精彩主题分享,经整理全文如下:

 

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原会长

国育未来教育科学(深圳)研究院名誉院长 钟秉林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教育界的同仁,各位企业界的朋友,大家上午好!

非常高兴参加大会。首先,我要祝贺国育未来教育科学(深圳)研究院的成立和研讨会的召开!我的发言题目是《主动应对教育改革发展的新挑战》,我想谈四个方面的观点:

第一,教育发展的新挑战

21世纪以来,中国教育事业快速发展,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到2019年底,各级各类学校超过53万所,学历教育在校生超过2.8亿人,教师总量超过1732万。

各级各类教育都取得了长足发展。学前三年教育正在加快普及。一方面建了很多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幼儿园,提高毛入园率,另外一方面抓好保育教育质量的提升;九年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施。一方面要提高巩固率,另一方面要把重点放到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上,办好每所小学和初中;高中阶段教育已经基本普及。今后要坚持有特色、多样化发展,满足老百姓的需求;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去年达到51.6%,已经从大众化阶段迈入普及化阶段。十九届五中全会的建议中将高等教育迈入普及化阶段作为国家“十三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成果。今后要坚持内涵式发展,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职业教育已经成为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这两年,高职院校每年扩招100万人,目的是培养大量的应用型、技术型、技能型人才,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多样化需求。

将这些数据进行国际比对可以得出结论,我国教育发展水平已经迈入世界中上行列。这对于我们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而言,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同时,随着中国社会发展进入新时代,教育发展也出现了新的特征,体现在主要矛盾发生转化,从“上学难”转变为“上好学难”。一方面,老百姓迫切需要接受高质量的教育;而另一方面,目前优质教育资源供给短缺,而且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满足不了老百姓和社会发展的需求。解决这个矛盾的根本途径是拓展优质教育资源,办好每一所学校。而发展教育、办好学校要遵循内在规律,一个重要的特点是更需要长期积累、厚积薄发。经费充足、规划得当,学校的硬件条件可以在很短时间内得到显著改善;大家重视和努力,教育教学管理水平也可以在不太长的时间内得到显著提升。而一所学校发展的关键是精良的教师队伍,这需要几代乃至十几代教师的共同努力才能逐步形成;对学生成长成才具有重要熏陶和催化作用的优良办学传统、校园文化、校风学风和鲜明办学特色的形成,都需要长期积累、厚积薄发,不可能一朝一夕、一蹴而就,也不可能用钱在短时间内简单地堆砌出来。

因此,为了缓解主要矛盾,我国教育发展方式正在发生根本性的转变,从过去的外延式发展,转变为以提高质量、优化结构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我们要增强质量意识,把主要精力放到推进学校内涵发展上来,在提高办学质量和水平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未来学校和未来教育。

第二,高考改革的新挑战

2014年,国务院发文正式启动高考综合改革,同年,上海和浙江两个省份率先进行高考综合改革试点,2017年高三学生毕业按照新方案招生录取。同年,北京、天津、山东和海南四个省份启动第二批高考综合改革试点,2020年按照新方案招生录取。2018年,辽宁、河北、湖北、湖南、广东、福建、广东、重庆等八个省份正式启动高考综合改革,2021年将按新方案招生录取。今年,教育部组织专家对若干省份的高考综合改革基础条件进行实地考察评估,确定明年启动改革的省份。

高考综合改革的目的有三个。一是促进教育公平,尤其是入学机会的公平。二是促进科学选才,这是高考的基本功能。在精英化高等教育阶段,是从大批考生中选拔出少数尖子人才进入大学深造;而在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则要满足所有想上大学的考生意愿,通过高考将他们送入适合自己的高校深造。2020年我们国家高考报名人数1070万左右,预测录取的人数要超过1000万,高考录取率超过90%。三是引导学生全面发展。高考是“指挥棒”,通过高考改革促进中小学加强素质教育,深化课程改革,调整评价体系,使孩子们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高考改革的举措和内容非常丰富。第一,考试方式改革。探索高职和本科层次两张试卷分类考试,有的高职院校已经实行了注册入学,不参加统一高考,而是根据高中阶段的学业水平成绩,高职院校进行职业技能性向测试,判断学生适合读什么专业,学生可以直接注册就读。有些科目探索一年两考,如有的省份在探索英语一年两考,减轻学生集中备考的负担。

第二,考试科目和内容改革。除了语文、数学、外语3门统考科目之外,学生可以在其他的科目中自选3科。北京、天津、山东和海南四个省份采取“3+3”选科模式,从6门课程中自选3科,有20种组合,这大大增加了学生的选择机会。后面启动改革的八个省份进行了调整,采取“3+1+2”选科模式,先从物理和历史当中必选1科,然后再从其他4门课程中自选2科,有12种组合。组合数少了,这对于将来西部地区高考改革降低了操作上的难度,也有助于避免功利性选科现象的产生。在考试内容改革方面,探索取消文理分科。高中学生过早分科带来一些问题,一是影响学生知识结构。当代学科发展趋势是综合化,过早地文理分班,造成学生偏科,知识结构不完善,到大学还要补课,影响学生知识体系构建和培养质量提升;二是影响学生思维方式。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是养成创新性思维,要把文科擅长的形象思维和理科擅长的逻辑思维结合在一起,过早分科带来学生思维方式不完善,到大学以后补起来更加困难。

第三,招生录取方式改革。探索综合评价和多元录取,所谓“两依据一参考”,第一个依据是学生语数外的统考成绩,第二个依据是学生自选三科等级考加权赋分的成绩,“一参考”是将高中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作为大学录取的重要参考。尽管在改革探索过程中还存在种种问题和疑虑,但这种方式比过去只凭一次考试、一个总成绩,从高到低的评价和录取方式,要更加科学、丰富一些。另外,为了使改革平稳推进,还要优化招生录取环境,保证公平公正。比如,这几年对高考加分政策进行了清理和规范,取消了体育、艺术特长加分以及科技竞赛获奖加分等,让考生能够在一个更加公平的环境当中竞争。同时,考生们确有体育艺术或学科科技特长,还有其他通道可以展现,比如,报考体育艺术类专业、重点大学高水平运动队和大学生艺术团,大学都要提前自主测试。还可以申请“强基计划”,36所一流大学A类建设高校进行试点,培养国家急需的基础学科人才和高新技术领域的“卡脖子”专业人才,大学要进行自主测试,并对学生素质进行综合评价。

第三,在线教学的新挑战

以微课程、慕课、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为代表的在线教学在这几年迅速发展并走向实用。这次疫情防控期间,在线教学为实现学生居家学习,实现学校“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做出了重要贡献。这次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在线教学实践,对推进我国教育信息化和教育现代化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一方面,线上学习可以突破学生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性,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学习,共享优质教学资源,为促进教育公平、构建学习型社会创造了条件。另一方面,线上教学模式的产生,也为融合线上线下教学、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改变传统教学方法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创造了条件。因此,基于互联网的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我们国家教育发展的战略重点。

随着互联网技术、数字化技术和移动通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类获取知识的方式和渠道。人类知识传递的方式正在从传统的单向传递,转变为现在的多向互动传递。过去在校园里知识传递的主要方式是教师上课讲授、学生听讲学习;而现在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有很多种,不仅是在校园里,更不仅是在课堂上。知识传递方式的转变,首先导致学校教师角色的转型,从过去知识单向传递背景下学生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知识多向互动传递背景下学生学习活动的设计者和指导者。这是一个深刻的变革,这种变革还导致师生关系发生了变化,形成一种新型的“学习伙伴”关系。

在线教学正在颠覆着传统的学习过程。一个孩子的学习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知识传输阶段。学生首先要接收知识,传统方式往往通过教师课堂讲授、学生听讲来实现;第二个阶段,知识内化阶段。学生将接收到的知识消化吸收、融会贯通,真正掌握,传统方式大多通过学生课后复习、做习题,教师进行辅导答疑;有些课程,如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学生还要参加必要的教学实验来巩固、消化所学到的知识。在线教学模式的产生使得传统的学习过程发生颠覆。知识传输有可能从课堂上老师讲授、向前移动到上课之前学生个性化的线上学习来实现;上课时教师不能以讲授为主,因为学生在课前已经自学过了,网上很多课件,不管是微课还是慕课,可能比我们在课堂上讲的还要好。那么,教师在课堂上就必须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反思和讨论,组织学生合作学习、做习题;学生要上台主讲、演示,教师要进行纠错和归纳,通过这样的方式实现教学目标。那就意味着过去在课后完成的一部分知识内化的功能有可能转移到课堂之上来实现。所谓学习革命的内涵就在于此。翻转课堂通俗来讲就是先学后教,这不是一个新概念,只是在网络技术发展背景下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

知识传递方式的转变、教师角色的转型、师生关系的变化以及学习过程的颠覆,会直接挑战学校的教育教学观念、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教学组织和教室布局、教学管理体制机制等。我们讨论和展望未来教育、未来学校,应该在这些方面多下功夫。

必须指出,这几年大数据、云计算、虚拟现实、增强现实、人工智能、区块链技术飞速发展,而且这些先进的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的领域在拓宽,速度在加快,这势必对学校教育带来新的冲击。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可以使教学活动监测和预测更加有效,有利于促进教学决策科学化、教学管理精细化和学生学习个性化;可以支持课程学习环境创设,支持技能实训、语言学习以及教师的作业设计和批改;可以深化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构建新的构思和创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和创造力,实现基于建构主义的学习。

第四,主动应对新的挑战

首先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质量的重要先导。一是要确立先进的教育观和教育价值观,坚持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二是要确立科学的人才观和质量观,人才观富有时代内涵,有什么样的人才观就有什么样的质量观。在普及化阶段,要树立多样化的质量观,不能用一把尺子、一个标准考量所有学校、所有学生。要践行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承认学生的差异性,研究学生的差异性,尊重学生学习的选择权,给他们更多选择机会,鼓励学生兴趣特长发展和个性化发展。三是要确立现代教学观和学习观,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式学习,这是当前国内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面的一个重要的、共性的发展趋势。

其次,完善学生评价制度。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从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等方面,基于事实和数据客观准确地反映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情况,构建和完善学生的学习效果跟踪机制和综合评价机制。为了推动高考综合改革,有关省份在省级层面建立了高中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信息管理系统,完善平台建设,很多学校都在此系统上进行探索。

要把综合素质测评结果作为学校录取学生的重要参考。测评结果一是要可信、真实,不能够有水分,更不能弄虚作假;二是要可比较,反映一个个活生生的学生的全面发展情况,要多用数据、多用事实,要有亮点和重点,不能通篇空话、套话,否则评价结果没有参考价值;三是高校要使用,否则改革的积极性会受到影响。要把综合素质评价作为学校转变育人方式的重要制度,强化素质评价对于学生全面发展的导向作用,避免功利化的倾向。

第三,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一是变革学习方式,深化课程改革,融合线上线下教学。要探索基于情境、问题导向的互动式、启发式、探究式、体验式等课堂教学模式;加强课题研究、项目设计、研究性学习等跨学科综合性教学;开展验证性和探究性实验教学。

二是加强学生的发展指导,提高学生自主选择的能力。学校要切实加强学生理想、心理、学习、生活、生涯规划等方面的指导。高考综合改革的重要价值取向是增加学生的选择机会,学生如何学会选择、做出选择,关键是要加强学生的生涯规划教育,这是目前中学教育的一个短板。生涯规划教育是选择性的教育,目的是提高学生自我认知能力,让他们了解自己的兴趣、特长和个性,对未来的学习生涯和职业生涯有大致的规划。从事学科教学的教师应结合自己的教学工作将生涯规划教育渗透进去,学校要开设指导课程和专题讲座,与政府、社会合作开展学生职业生涯体验活动,并且与中学的社团活动、心理咨询活动、综合活动紧密结合。高校和社会各界也应该积极参与高中生涯规划教育工作。

第四,促进教师职业发展。一是要通过培训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在疫情期间的在线教学中,由于教师信息素养的差异性,以及学生学习的自律性差异等原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二是要顺应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提高教师的知识融合、课程整合和课程设计能力。三是要适应高考改革对自主选课、分层教学、走班教学的要求,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四是要引导教师探索信息技术与教学相融合,改革教学方式与手段,改革传统课堂教学模式,鼓励学生探究式学习。

必须强调指出,要重视强化教师的育人功能。现在有一种议论,随着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未来多少年后,有多少传统的学校要消亡、教师要失业等。我个人认为,这是一种炒作。不可否认的是,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图象识别、人脸识别和语音识别等方面解决问题的能力已经远远超过人类,将来教师的一些简单性、重复性和纯粹知识传输性的工作肯定会被现代信息技术所取代,对此必须有清醒的认识。但是,那个时候教师并不会失业。教师从事高阶教学能力,如开展STEAM教育、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的能力将愈加凸显。尤其是教师的育人功能,如在学习过程中启迪学生的智慧,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综合素质等的能力只能加强,不能削弱。

第五,探索管理体制创新。应对教育改革发展的新挑战,不仅涉及到学校教学系统的改革,而且涉及到学校的体制机制改革,必须整合全校之力,深化综合改革。一是创新学习制度,调整教学组织,探索构建选课走班教学和线上线下融合教学的新常态。二是改革教师考核制度,调整和优化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和教师考核标准,不能用传统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和方式去评价线上线下融合教学。三是改革教学管理机制,实施选课走班教学后,高中普遍出现了行政班和教学班并存的情况,要创新学生管理和班主任工作机制,强化任课教师责任,发挥学生组织自主管理的作用,并加强集体主义精神教育。四是利用信息化手段优化课表编排和教室编排,提高教室、实验室等教学资源的使用效率。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